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天朗地黄个苍凉
释义

图书信息

书 名:天朗地黄个苍凉

作 者:施雪钧 著

出 版 社: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10-1

版 次:1

页 数:168

字 数:120000

印刷时间:2008-10-1

开 本:18开

纸 张:胶版纸

印 次:1

I S B N:9787806923900

包 装:平装

20417751

编辑推荐

山曲儿有荤又有素,亮出出就把你魂迷住。一个菜,两个菜,山曲儿是一道特别的菜。

——《山曲》

人家有老婆,天天黑夜早睡觉,咱这没老婆的人儿满呀满村村绕。前村跑后村,东窑绕到南窑、品上一杆旱烟袋,绕来绕去解孤哨。睡下做恶梦,梦见我去串门,量人家黄米没量上,倒叫打了一顿。不会量黄米,又没个相好的,半夜里爬起来,急得挠炕皮。

——《光棍汉》

众位朋友不要吵,听我给大家再把喝酒的事情表一表。尘世上那烧酒乃五谷造,舒筋活血品位高。自古道:见色不迷是英豪,喝酒不醉最为高。不管它:高度酒、低度酒,能喝多少喝多少,少喝几盅最为好。喝了多了主不好。你看那些喝醉酒的人:有的哭、有的笔、有的站在楼上就要往下跳。有的打、有的闹、有的搞不清东西南北抱住被子睡大觉。有的跑、有的跳、有的拉住人家媳妇说是要“打炮”!有的身上热得睡不成觉,起来磨磨缠缠、拉拉扯扯硬要和小姨子去洗澡。有的人醉了躺在沙蒿困大觉,屎拉在裤子里还不知道。

——《劝酒曲》

内容简介

在这方黄土地上,每一首歌就是一个故事,每个故事就是一首歌。令人肃然起敬的是,这些流淌着真挚情感的金子般的民歌,并不是出于名家之手,而是从放羊汉、脚夫、船工、走西口的农民之日传出。一首信天游,也许只有几句歌词,但却以庄户人几代的苦难情感作为成本的。

陕北农民哟,把山山水水唱遍了,于是,口头文学寻找了另一种出路,那就是生活中不起眼的,可空里见惯的一切,用信天游的曲调,将平时所思、所想、所盼乃至幻想,化作老百姓语言,以民歌的形式,唱开在陕北高原。尽管歌词中不乏有糟粕,但作为一种“原始矿石”,陕北民歌却因这种形式得到了最好的延续和传承,它无损于陕北民歌的本身。

从三十里铺的“两代四妹子”,中国最后一代脚夫——民间艺术人老柴根,一生处于厄运逆境的民间音乐家马政用,三十多岁头发已变白了的二人台女歌手刘美兰,背着萨克斯唱着民歌,在酒吧与歌厅艰难谋生的“两漂一族”代表苍朗,以及“愉林怪子”,人称“鲶鱼”的老艺人孟海平身上,我似乎看到,那苍凉的沟壑间,诞生出了无数天然本色的璞玉浑金……

作者简介

施雪钧,原文汇报《音乐时空》周刊主编,现任要闻版责任编辑、北京《世界》月刊人物专栏作家。中国音乐家协会音乐评论学会会员、中国音协上海分会会员。

少年时代起师从笛子大师俞逊发学艺,后转入新闻界从事新闻编辑工作。近10年来,在全国各类报刊杂志上发表《傅聪,黑白键上50年》、《柏林神话》、《钢琴家这职业》、《天才对这个世界有他的责任》、《巴黎琴魂》、《带者音乐去远行》、《想起李娜》、《三十里铺的悲剧》等音乐散文、随笔、札记、音乐评论、报告文学以及记实体小说等近百万字。近著《亲吻音乐》。

目录

楔子 黄土地上的“思维闪电”

第一章 风神与缪斯女神的杰作

第二章 三十里铺的“两代四妹子”

第三章 乌拉山下的“苦行僧”马政川

第四章 中国最后一代脚夫:民间艺人柴根

第五章 “走西口”妹子刘美兰

第六章 “西漂一族”歌手苍郎

后记

附录:陕北民歌歌词选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9:5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