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传感器与自动检测技术
释义

基本信息

出版社: 中国电力出版社; 第1版 (2009年2月1日)

丛书名: 高职高专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规划教材

平装: 187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16

ISBN: 9787508381589

条形码: 9787508381589

产品尺寸及重量: 25.7 x 18.3 x 1 cm ; 281 g

ASIN: B001YQEX6Q

内容简介

《传感器与自动检测技术》为高职高专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规划教材。全书共分三篇十五个项目。其中:第一篇为传感器与自动检测,主要内容包括检测技术基本知识、温度检测传感器及仪表、压力检测传感器及仪表、液位检测传感器及仪表、流量检测传感器及仪表、现代新型检测传感器及仪表;第二篇为执行器,主要内容包括执行器的构成及工作原理、气动执行器、电动执行器}第三篇为常用传感器的应用与制作实训,主要内容包括温度传感器的应用与制作实训,压力传感器应用与制作实训,光传感器应用与制作实训,气体、声音和湿度传感器的应用与制作实训,各种传感器报警电路制作。《传感器与自动检测技术》可作为高职高专院校电气自动化技术、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等专业的传感器与自动检测技术项目教学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相关行业生产过程控制工程的培训教材,还可供相关专业师生和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第1章 检测系统的特征与性能指标

1.1 检测系统的组成

1.2 检测系统的静态特性与性能指标

1.3 检测系统的动态特性与性能指标

第2章 检测系统的误差合

2.1 测量误差的基本概念

2.2 随机误差及其处理

2.3 系统误差的处理

2.4 测量粗大误差的存在判定准则

2.5 测量系统的误差计算方法

2.6 测量系统最佳测量方案的确定

第3章 常用传感器的工作原

3.1 传感器的基本概念

3.2 电阻式传感器

3.3 电容式传感器

3.4 电感式传感器

3.5 电涡流式传感器

3.6 压电式传感器

3.7 磁电式传感器

3.8 热电式传感器

3.9 光电式传感器

3.10 霍尔式传感器

3.11 光纤传感器

3.12 超声波传感

3.13 微波传感器

3.14 智能式传感器

第4章 常见非电参数的检测方法

4.1 力、压力和转矩的测量

4.2 位移、物位和厚度的测量

4.3 速度、加速度与振动的测量

4.4 转速的测量

4.5 噪声测量

4.6 温度的测量

4.7 流量的测量

4.8 成分量的测量

第5章 微弱信号检测原理

5.1 微弱信号检测的基本概念

5.2 频域的窄带化检测原理

5.3 时频的取样平均检测原理——取样积分器

5.4 微弱信号检测仪器——低噪声放大器

第6章 检测系统抗干扰技术

6.1 干扰的分类

6.2 干扰的引入

6.3 干扰的抑制方法

第7章 计算机检测技术

7.1 计算机检测系统概述

7.2 输入通道与计算机接口技术

7.3 数字/模拟转换及计算机接口技术

7.4 计算机检测系统的设计

7.5 计算机检测技术应用实例

7.6 虚拟仪器

第8章 网络监控系统

8.1 系统总体分析和规划

8.2 网络监控系统关键技术实现

参考文献

机工版高职教材

书 名:传感器与自动检测技术

层 次:高职高专

配 套:电子课件

作 者:张玉莲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12-16

ISBN:978-7-111-21945-3

开本: 16开

定价:¥27.0

内容简介

本书是高职高专“十一五”规划教材。全书共分13章,主要介绍了传感器的基本知识,力、压力、温度、位移、物位、光电式、磁电式、波式、生物、化学物质、机器人等传感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及其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传感器输出信号的处理技术,传感器的标定以及传感器的发展展望,最后介绍传感器的综合应用——小制作。全书主要根据被测参数进行分类讲解,以便于使用者根据被测参数选取相应的传感器。

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院校电气自动化、机电一体化、楼宇智能化、仪器仪表、计算机控制以及电子与信息技术等专业用书;由于教材中各章节具有一定的独立性,所以其他有关专业,如数控、机械、汽车等专业也可根据需要选用不同的章节。本书亦可供从事检测、控制等方面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第1章 传感器的基本知识

1.1 传感器的作用与地位

1.2 传感器的应用与发展

1.3 传感器的定义与组成

1.3.1 传感器的定义

1.3.2 传感器的组成

1.4 传感器的分类

1.4.1 按被测物理量分类

1.4.2 按传感器工作原理分类

1.5 传感器的命名及代号

1.5.1 传感器命名法的构成

1.5.2 传感器代号的标记方法

1.6 传感器的基本特性

1.6.1 传感器的静态特性

1.6.2 传感器的动态特性

习题

第2章 力、压力传感器

2.1 概述

2.2 弹性敏感元件

2.2.1 弹性敏感元件的特性

2.2.2 弹性敏感元件的分类

2.3 电阻应变式传感器

2.3.1 电阻应变片的结构

2.3.2 电阻应变片的分类

2.3.3 电阻应变片的工作原理

2.3.4 电阻应变片的测量电路

2.3.5 应变片的温度误差及补偿

2.3.6 应变片的粘接剂及粘贴、固化和检查

2.3.7 电阻应变片传感器的应用

2.4 压电式传感器

2.4.1 压电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压电效应

2.4.2 压电式传感器的等效电路

2.4.3 压电式传感器的测量电路

2.4.4 压电式传感器的应用

2.5 电容式传感器

2.5.1 变间隙式电容传感器

2.5.2 变面积式电容传感器

2.5.3 变介电常数式电容传感器

2.5.4 电容式传感器的测量转换电路

2.5.5 电容式传感器的应用

2.6 电感式传感器

2.6.1 自感式电感传感器

2.6.2 互感式电感传感器——差动变压器式传感器

2.6.3 电感式传感器的应用

2.6.4 电涡流式传感器及其应用

2.7 压阻式压力传感器

习题

第3章 温度传感器

3.1 温标及温度的测量方法

3.1.1 温标

3.1.2 温度的测量方法

3.2 膨胀式温度计

3.2.1 玻璃液体温度计

3.2.2 固体膨胀式温度计

3.2.3 气体膨胀式温度计

3.3 电阻式温度传感器

3.3.1 金属热电阻传感器

3.3.2 半导体热敏电阻

3.4 热电偶温度传感器

3.4.1 热电偶温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3.4.2 热电极的材料及常用热电偶

3.4.3 热电偶传感器的结构

3.4.4 热电偶冷端温度补偿

3.4.5 热电偶测温线路

3.4.6 热电偶温度传感器的应用

3.5 集成温度传感器

3.5.1 集成温度传感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3.5.2 电压输出型集成温度传感器

3.5.3 电流输出型集成温度传感器

3.5.4 集成温度传感器的应用

3.6 辐射式温度传感器

3.6.1 辐射测温的原理

3.6.2 红外线温度传感器

3.6.3 亮度式温度传感器

3.6.4 比色温度传感器

习题

第4章 位移、物位传感器

4.1 电位器式位移传感器

4.1.1 电位器的基本概念

4.1.2 电位器的类型、结构与材料

4.1.3 电位器的主要技术指标

4.1.4 线位移传感器

4.1.5 角位移传感器

4.1.6 电位器式传感器的应用

4.2 光栅位移传感器

4.2.1 光栅的概念

4.2.2 光栅位移传感器的工作原理——莫尔条纹

4.2.3 光栅位移传感器的结构

4.2.4 光栅位移传感器的特点及应用

4.3 磁栅位移传感器

4.3.1 磁栅的概念

4.3.2 磁栅的种类

4.3.3 磁栅位移传感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4.3.4 磁栅位移传感器的应用

4.4 接近传感器

4.4.1 电容式接近传感器

4.4.2 电感式接近传感器

4.4.3 接近传感器的应用

4.5 液位传感器

4.5.1 导电式水位传感器

4.5.2 压差式液位传感器

4.5.3 磁致伸缩液位(位移)传感器

4.6 电容式物位传感器

4.6.1 电容式液位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4.6.2 电容式物位传感器

4.6.3 电容式物位传感器的应用

4.7 流量传感器

4.7.1 电磁流量计

4.7.2 涡轮式流量传感器

习题

第5章 光电式传感器

5.1 光电效应及光电器件

5.1.1 光电效应

5.1.2 光电管、光电倍增管

5.1.3 光敏电阻

5.1.4 光敏二极管、光敏晶体管

5.1.5 光电池

5.2 光电式传感器的测量电路

5.2.1 光敏电阻测量电路

5.2.2 光敏二极管测量电路

5.2.3 光敏晶体管测量电路

5.2.4 光电池的测量电路

5.3 光纤传感器

5.3.1 光纤的结构和传光原理

5.3.2 光纤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5.3.3 光纤传感器的特点

5.3.4 光纤传感器的应用

5.4 电荷耦合摄影器件

5.4.1 CCD电荷耦合器件的基本工作原理

5.4.2 CCD图像传感器

5.5 红外传感器

5.5.1 红外光电探测器

5.5.2 红外热敏探测器

5.6 光电式传感器的应用

5.6.1 光电式传感器的类型

5,6.2 光电式传感器的应用

5.6.3 光电开关

习题

第6章 磁电式传感器

6.1 概述

6.2 霍尔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与特性

6.2.1 霍尔效应

6.2.2 霍尔元件的结构和主要参数

6.2.3 霍尔集成传感器

6.3 磁敏传感器

6.3.1 磁敏电阻

6.3.2 磁敏二极管

6.3.3 磁敏晶体管

6.4 磁电式传感器的应用

6.4.1 霍尔传感器的应用

6.4.2 磁敏电阻的应用

6.4.3 磁敏二极管和磁敏晶体管的应用

6.4.4 半导体磁传感器的特点及应用

习题

第7章 波式传感器

7.1 超声波传感器

7.1.1 超声波的物理基础

7.1.2 超声波换能器及耦合技术

7.1.3 超声波传感器的应用

7.2 微波传感器

7.2.1 微波的性质与特点

7.2.2 微波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分类

7.2.3 微波传感器的应用

7.3 多普勒传感器

7.3.1 多普勒效应

7.3.2 多普勒效应的应用

习题

第8章 生物传感器

8.1 生物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8.2 最常用的生物传感器

8.2.1 酶传感器

8.2.2 葡萄糖传感器

8.2.3 微生物传感器

8.2.4 免疫传感器

8.3 生物传感器的应用

习题

第9章 化学物质传感器

9.1 气敏传感器

9.1.1 气敏传感器的分类

9.1.2 邑阻型半导体气敏传感器

9.1.3 非电阻型半导体气敏传感器

9.1.4 气敏传感器的应用

9.2 湿度传感器

9.2.1 湿度的表示方法

9.2.2 湿度传感器的分类

9.2.3 电阻式湿度传感器

9.2.4 电容式湿度传感器

9.2.5 湿度传感器的应用

习题

第10章 机器人传感器

10.1 概述

10.1.1 机器人的类型

10.1.2 机器人的特征

10.1.3 机器人的进化过程

10.2 视觉传感器

10.3 听觉传感器

10.4 触觉传感器

10.5 压觉传感器

10.6 力觉传感器

10.7 接近觉传感器

10.8 滑觉传感器

10.9 感觉传感器

习题

第11章 传感器输出信号的处理技

11.1 传感器输出信号的特点

11.1.1 传感器输出信号的形式

11.1.2 传感器输出信号具有的特

11.1.3 输出信号的处理方法

11.2 传感器输出信号的检测电路

11.2.1 检测电路的形式

11.2.2 常用信号的检测电路

11.3 输出信号的干扰及控制技术

11.3.1 干扰的类型与要素

11.3.2 干扰控制的方法

习题

第12章 传感器的标定和传感器的发展展望

12.1 传感器的静态标定和动态标定

12.1.1 标定

12.1.2 静态标定

12.1.3 动态标定

12.2 传感器的发展展望

12.2.1 传感器性能的改进

12.2.2 传感器的发展

习题

第13章 传感器的综合应用——小制作

13.1 电阻应变式力传感器制作的数显电子秤

13.1.1 工作原理

13.1.2 元器件选择

13.1.3 制作与调试

13.2 敲击式电子门铃

13.2.1 工作原理

13.2.2 元器件选择

13.2.3 制作与调试

13.3 超温报警电路

13.3.1 作原理

13.3.2 元器件选择

13.3.3 制作与调试

13.4 水位指示及水满报警器

13.4.1 工作原理

13.4.2 元器件选择

13.4.3 制作与调试

13.5 光控延时照明灯

13.5.1 工作原理

13.5.2 元器件选择

13.5.3 制作与调试

13.6 热释电红外探头报警器

13.6.1 工作原理

13.6.2 元器件选择

13.6.3 制作与调试

13.7 超声波遥控照明灯

13.7.1 工作原理

13.7.2 元器件选择

13.7.3 制作与调试

13.8 感应式防盗报警器

13.8.1 工作原理

13.8.2 元器件选择

13.8.3 制作与调试

13.9 吸烟报警器

13.9.1 工作原理

13.9.2 元器件选择

13.9.3 制作与调试

13.10 触摸式延时照明灯

13.10.1 工作原理

13.10.2 元器件选择

13.10.3 制作与调试

附录

附录A 传感器分类表

附录B 热电阻分度表

附录C 热电偶分度对照表

附录D 常用传感器中英文对照表

习题参考答案

参考文献

同名图书

基本信息

《传感器与自动检测技术》

作 者:余成波,胡新宇,赵勇 编

丛 书 名: 冷配在线

出 版 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ISBN:9787040130324

出版时间:2004-02-01

版 次:1

页 数:374

装 帧:平装

开 本:16开

内容简介

《传感器与自动检测技术》共八章,其主要内容包括检测系统的特征与性能指标、检测系统的误差合成,常用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常用非电参数的检测方法,微弱信号检测原理,检测系统抗干扰技术,计算机检测技术,网络监控系统等。

《传感器与自动检测技术》内容全面而实用,适用面广,不仅可以作为普通高等院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自动化专业、电子信息等专业教材使用,也可作为广大从事检测技术开发与应用的工程技术人员的自学用书。

图书目录

第1章 检测系统的特征与性能指标

1.1 检测系统的组成

1.2 检测系统的静态特性与性能指标

1.3 检测系统的动态特性与性能指标

第2章 检测系统的误差合

2.1 测量误差的基本概念

2.2 随机误差及其处理

2.3 系统误差的处理

2.4 测量粗大误差的存在判定准则

2.5 测量系统的误差计算方法

2.6 测量系统最佳测量方案的确定

第3章 常用传感器的工作原

3.1 传感器的基本概念

3.2 电阻式传感器

3.3 电容式传感器

3.4 电感式传感器

3.5 电涡流式传感器

3.6 压电式传感器

3.7 磁电式传感器

3.8 热电式传感器

3.9 光电式传感器

3.10 霍尔式传感器

3.11 光纤传感器

3.12 超声波传感

3.13 微波传感器

3.14 智能式传感器

第4章 常见非电参数的检测方法

4.1 力、压力和转矩的测量

4.2 位移、物位和厚度的测量

4.3 速度、加速度与振动的测量

4.4 转速的测量

4.5 噪声测量

4.6 温度的测量

4.7 流量的测量

4.8 成分量的测量

第5章 微弱信号检测原理

5.1 微弱信号检测的基本概念

5.2 频域的窄带化检测原理

5.3 时频的取样平均检测原理——取样积分器

5.4 微弱信号检测仪器——低噪声放大器

第6章 检测系统抗干扰技术

6.1 干扰的分类

6.2 干扰的引入

6.3 干扰的抑制方法

第7章 计算机检测技术

7.1 计算机检测系统概述

7.2 输入通道与计算机接口技术

7.3 数字/模拟转换及计算机接口技术

7.4 计算机检测系统的设计

7.5 计算机检测技术应用实例

7.6 虚拟仪器

第8章 网络监控系统

8.1 系统总体分析和规划

8.2 网络监控系统关键技术实现

前言

为了更好地适应当前我国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需要,满足我国高校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重大转移阶段中社会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各类要求,探索和建立我国高等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以下简称“教研中心”)在承担全国教育科学“十五”国家规划课题——“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与实践”研究工作的基础上,组织全国100余所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高等院校,进行其子项目课题——“21世纪中国高等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与实践”的研究与探索,在高等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研究等方面取得了标志性成果,并在高等教育出版社的支持和配合下,推出了一批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的立体化教材,冠以“教育科学‘十五’国家规划课题研究成果”。

2002年11月,教研中心在南京工程学院组织召开了“21世纪中国高等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与实践”课题立项研讨会。会议确定由教研中心组织国家级课题立项,为参加立项研究的高等院校搭建高起点的研究平台,整体设计立项研究计划,明确目标。课题立项采用整体规划、分步实施、滚动立项的方式,分期分批启动立项研究计划。为了确保课题立项目标的实现,组建了“21世纪中国高等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与实践”课题领导小组(亦为高校应用型人才立体化教材建设领导小组)。会后,教研中心组织了首批课题立项申报,有63所高校申报了近450项课题。2003年1月,在黑龙江工程学院进行了项目评审,经过课题领导小组严格的把关,确定了首批9项子课题的牵头学校、主持学校和参加学校。2003年3月至4月,各子课题相继召开了工作会议,交流了各校教学改革的情况和面临的具体问题,确定了项目分工,并全面开始研究工作。计划先集中力量,用两年时间形成一批有关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等理论研究成果报告和在研究报告基础上同步组织建设的反映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的立体化系列教材。

与过去立项研究不同的是,“2l世纪中国高等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与实践”课题研究在审视、选择、消化与吸收多年来已有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成果基础上,紧密结合经济全球化时代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的实际需要,努力实践,大胆创新,采取边研究、边探索、边实践的方式,推进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突出重点目标,并不断取得标志性的阶段成果。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6 18:5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