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传灯寺 |
释义 | 传灯寺地里位置传灯寺坐落于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县城东约1公里处的凤凰山森林公园腹部,与秀山火车站隔路相望。寺内的钟鼓声长年不断,僧人的诵经声朗朗传出,南来北往的香客和游客络绎不绝。 传灯寺兴衰晚唐时,在独特的宗教文化环境中应运而生 重庆秀山传灯寺始建于晚唐天祐二年(公元905年)。据《秀山文史资料》记载:唐时,佛教和道教传入秀山,很快与当地土家族的原始宗教信仰相结合,从而使秀山产生了独特的宗教文化现象。土家族的梯玛(从事祭神驱鬼巫术的人)在做法事时所用的神图中有“三清”图案,这“三清”即为道家的“三清”。同时,神图中还有佛教中的释迦牟尼、如来等佛像。秀山的原始宗教庙宇,如八部大神庙、向王庙、土王庙、老司城、三抚庙、伏波庙,与佛、道教的众多寺庙宫观并存,土家族百姓在不同的宗教节日进入不同的寺观祭祀不同的神灵。传灯寺就是在这种坏境下应运而生的。 最初的传灯寺只在秀山凤凰山山顶两峰之间的鞍部建有3间草屋,寺内供奉着灵官和观音菩萨。据佛教 “佛法无边,能像明灯一样照亮世界,给人指点迷津,普度人生”的教义,草庙命名为“传灯寺”,旨在传承佛家灯火,意为传授佛经的寺庙。到了宋代,秀山地区的龙、石、张、罗、方五姓的头领去朝廷晋奉方物,皇帝御赐了他们两盏花灯。当地人以其为宫中之物,将其供入传灯寺,奉为圣物。从此,传灯寺又有了传承御赐花灯的寓意。至今,在秀山花灯的起源歌《大闹花灯》中,仍有“仁宗年间有五姓,朝廷进贡观花灯。红灯两盏带回家,世代相传到如今”的唱词。在秀山石姓的《石氏宗谱》中,还明确记载了宋时从宫廷提回花灯的人叫石腊,之后石氏花灯班的灯堂牌位除了供有“金花小姐”、“银花二娘”、“腊光仙人”外,还有“石腊祖先”。 明代,发展的鼎盛时期 明朝中叶,佛教高僧印光大师袁了凡提倡佛训学,著有《了凡四训》,流传甚广,佛教再次得到兴盛。在此影响下,明万历三年(公元1575年),秀山传灯寺得以重修,并在传灯寺下面的莲花洞前置观音庙,在凤凰山的鞍部辟出一块屋基修建灵官庙,以传灯寺为轴心把观音庙、灵官庙连成一个整体,总建筑面积1000余平方米,大小房屋15间,殿宇巍峨,规模宏大。寺内常年供奉花灯两盏,永不烧毁。每年各村寨的花灯班均要先去传灯寺拜这两盏圣灯,先唱《参庙神调》:“花灯今日参庙神,各位神灵听分明,跳灯本是热闹事,磕头作揖表虔诚。”再唱《参灯调》:“今日来到花灯堂,左边供着金花姐,右边供着银花娘,香纸蜡烛来烧起,保佑万民得吉祥。”后再去走村串寨跳花灯,年年如斯。 明代是秀山佛教的鼎盛时期,秀山的梅江、石耶、平江流域、溶溪流域以及酉水流域有大小寺庙300多座,僧尼600余人。这些寺庙大致可分为“开旗”庙、家庙、官庙和比丘庵。“开旗”庙有受戒资格,起着统率作用,其他寺庙都称为子孙庙。“开旗”寺庙规模宏大,实力雄厚,寺庙的住持佛法资深,尊为“方丈”。秀山传灯寺就属于“开旗”寺庙。 清代至民国,仍居中心地位 旧时农历六月凤凰山开山,因为每年的农历二月十九、六月十九和九月十九是观音菩萨的生日(传说观世音菩萨每年要过3个生日)。开山之后,前往凤凰山朝山者络绎不绝。清人徐才厚的《圣山传》中曾有这样的记载:“信众朝谒,岁如蚁聚,远近香客,往复弗绝。”其中有具体描写凤凰山传灯寺朝山的盛况:“拜朝山者,号曰进香。起于六月朔,止于六月终。倡者谓香头,先敛钱制旗。扶老携幼,结党成群。或数十,或百人,导黄旗,负黄袱,诺诺唱佛歌,前一呼,后众应,‘阿弥陀佛’,虔诚之至,声振三山,无不为之动容者也。” 清代时,秀山城内除了有湖广人建的禹王宫、江西人建的万寿宫、福建人建的天后宫、贵州人建的南将军庙和抚州人建的肖公晏公庙外,一个不足1平方公里的弹丸小城中还有文昌祠、龙神庙、火神庙、川主庙、马神庙、城隍庙、关帝庙以及李公祠、回龙寺、佛灵寺等10多座寺庙宫观。但是,每天响起晨钟暮鼓的凤凰山传灯寺,依然是城内大小寺庙宫观的指挥中心。 1941年冬至,凤凰山传灯寺举行了一次规模盛大的开旗受戒仪式,有川渝黔湘鄂边区寺僧代表200余人参加,受戒僧尼60余人。此次活动从拜禅、诵经、燃灯到受戒,历时月余,每天帮厨的人就有20多人,从其热闹场面,足可见传灯寺在周边信众中的地位。 新中国成立之初,秀山县尚存大小寺庙231座,僧尼300余人。“文革”期间,寺庙被毁,僧尼还俗。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得到贯彻落实。当时,秀山县境内的佛教信众已达10万余人,但一直没有一座像样的寺庙来作为信仰载体。2002年10月,秀山县人民政府同意恢复重修传灯寺。考虑到地势限制,决定将庙址移到凤凰山半坡,背靠主峰,前临火车站。应秀山县人民政府的热情邀请,重庆市佛教协会副会长、梁平双桂堂方丈身振法师负责恢复重建工作。2003年4月9日,在重庆市、秀山县民宗委的主持下,来自重庆市各大寺庙的僧尼及各界代表数百人,在凤凰山举行了隆重的恢复重建传灯寺奠基仪式。经过两年的修建,2005年9月,传灯寺重建工程竣工,并举行了开光仪式,数千人汇集传灯寺,感受凤凰山森林公园的美丽,感受传灯寺的珠光灵气,感受秀山新城的魅力。新寺占地面积10余亩,建筑面积2108.94平方米。如今,传灯寺已成为渝、湘、黔、鄂边区较大的寺庙,每日信众不绝,香火旺盛,具有悠久历史、享誉武陵山区的传灯寺再现昔日盛况。 云南传灯寺传灯寺即铜瓦殿,又称铜佛殿,原名迦叶寺,在猢狲梯下,寺左大石突起,青色白纹,条片分明,形似袈裟。佛教传说,迦叶尊者晒衣石上,留下痕迹,人称袈裟石。寺右接华首门,即传说中迦叶入定处,这就是寺名迦叶、传灯的来源。明正德年间,僧圆成与永胜土官高懋建寺时,因山高风烈,严冬积雪,为防御风雪,保护殿堂建筑,于是冶铜为瓦,覆盖屋顶,铜瓦殿之名,因此而起。因地处危崖,庭院窄狭,然俯视群山"万壑松涛"尽在眼底,另是一幅胜景。1983年,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寺院、宗教活动开放场所之一。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