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天福三年 |
释义 | 天福三年,公元938年 毋昭裔蜀中刻经 后蜀宰相毋昭裔性喜藏书,酷好古文。蜀中自唐末以来,学校废绝,毋昭裔出自己百万资财建学宫。因其贫贱之时曾因借《文选》而受难,发奋如有可能当雕版印之,以赠学者。后蜀明德二年(935)毋昭裔为宰相,即令门人句中正、孙逢吉书写《文选》、《初学记》、《白氏六帖》,刻版印行。至广政元年(938),毋昭裔又于蜀中刻经,由平泉令张德钊书写,然后刻石,置于成都学宫,其中《孝经》、《论语》、《尔雅》、《周易》、《毛诗》、《尚书》、《仪礼》、《礼记》、《周礼》、《春秋左氏传》(至十七卷)等为后蜀时期所刻。入宋后又刻有《左氏传》十八--三十卷,《谷梁》、《公羊》、《孟子》以及《石经考弄》等,共一百二十七万多字,称"广政石经",或"孟蜀石经",有拓本传于今世。毋昭裔致力于推广文化历史称蜀中,因此文学复盛。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