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传播学是什么 |
释义 | 基本信息作者:陈力丹 著 ISBN:10位[7301111975] 13位[9787301111970]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3-1 定价:¥24.00 元 内容提要人文素质是一种内在的东西,正如孟子所说:“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睟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尽心上》)人文素质是人对生活的看法,人内心的道德修养,以及由此而生的为人处世之道。它表现在人们的言谈举止之间,它于不知不觉之时流露于你的眼神、表情和姿态,甚至从背后看去也能充沛显现。 普及传播学知识,是作者的夙愿,而在研究层面,作者希望传播学研究不要过多地受功利目的影响;研究方法要尽可能兼顾经验——功能学派、技术主义控制论学派、结构主义批判学派的各种方法;研究话题要相对集中。课堂教学,要全面向学生介绍传播这各个学派、各个方面的知识,避免以大众传播学替代传播学。 作者简介陈力丹,男,1951年2月出生。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新闻学责任教授、传播学方向博士生导师、博士后流动站站长、《国际新闻界》月刊主编、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新闻传播所所长、新闻史教研室主任。在其他9所大学兼职教授。 197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1976-1978为光明日报编辑。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1981-2003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工作,1993年起为研究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79年以来发表各类新闻传播学的研究成果800多万字,包括独著14本、论文200多篇、一般文章1200多篇等等。另外,独编著5本、合著合编的书十几种。 目录阅读说明 总序 人文素质在哪里?——推介《人文社会科学是什么》丛书 写在前面——我国传播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一 无处不在有传播 1 传播、信息 2 意义、符号 3 信息、媒介 二 传播之学 1 为什么传播会成为研究对象 2 传播学经验一功能学派 3 技术控制论学派 4 结构主义符号一权力学派 5 简单的比较 三 永远的迷——人际传播 1 “我-他”和“我-你”的传播 2 关系的讯息——理解人际传播的一把钥匙 3 你会说话和表现吗? 四 不言而喻的社会存在——组织传播 1 组织传播的多种隐喻 2 人在组织中 3 组织成员如何通过传播影响组织 五 “点”对“面”的社会化传播——大众传播 1 认识大众传播 2 大众传播的生产过程 3 有限和强大的效果,被动和主动的受众 六 想象的空间——文艺传播 1 文艺传播的特点 2 文艺传播中的母题 3 讲故事的奥秘:格雷马斯的“符号矩阵” 4 从吟游诗人到网络文学:文艺传播的媒介 5 接受美学:文艺传播活动中的受众 七 与陌生人说话——跨文化传播 八 无形的网络——传播的社会控制 九 用批判的眼光看传媒 阅读书目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