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梯云桥 |
释义 | 邵阳市武冈梯云桥梯云桥位于邵阳市武冈古城的南门口,旧称“安济桥”,因座落于城南资水上,武冈人至今还习惯把它叫为“水南桥”。 遗憾的是我们现在所目睹的梯云桥已没有宋代所建时的蛛丝马迹了。但据清代那衍《重修梯云桥记》的“宋宝佑三年(公元1255年)学博唐日宣始梁之,曰安济。”之记载,还能依稀想见桥当初以巨型青石筑建的大致模样。跨度如此大,居然完全以青石筑建,其气势想必是蔚为壮观的。 奉化溪口镇梯云桥梯云桥,清代建筑,位于奉化溪口镇石门村村口,又称五联桥,有五座单孔石拱桥排列组成,桥身全有大小不一的溪卵石砌成,实为罕见,为一奇观,桥长16米,宽2.2米,保存完整。2005年11月11日被公布为奉化市级文物保护点。 梯云桥记甲申夏,昆山重修家乘。纂辑暇,偕尊长钊翁散步于村落之旁,见有双涧合流,清涟掩映,飞瀑之声琤琮彻耳。水净沙明,游鳞历历可数,折而稍东,有石桥在焉。桥址奇石嵯峨,磐(銎)层叠,人巧天工,兼擅其胜。额曰“梯云”,高约五丈余,广可六七弓,形环如月,势欲跨虹。桥右为小画图山,芳草绵芊,丛花香艳,羊肠仄径,窄仅容步。桥左腴田交错,良苗怀新,四围古木葱茏,树柯缭绕,清翠浓荫,沁人心脾。偶一登临,几有天台石梁胜景。问创始之由,尊长告予曰:“此咸丰间,我伯父在泮公所建者也。”在昔,桥之未建也,每当山水暴涨,洪流澎湃,逆湍汛激,弥漫汹涌,不可向迩。行人病涉,望洋兴叹。公心悯其阨,即出己资,募良工,选贞石,积日累月有,告其成功,计资费三百余币。由是,上通东婺,旁达暨阳,往来杂沓,履险如夷,则公之惠济世人为不浅矣。予因思当世士大夫类,皆积金钱,较锱铢,广置腴壤别业,以娱悦心,迨境过情迁,往往感慨系之,以公相较,其见识高下又何如耶?夫徒杠与梁,乃王政之大端,公以乡间一布衣,而能济困扶危,独创善举,是不可以不记者。桥成之岁,去今已过一世,县志载其事,而谱牒不登,会谱将告成,钊翁嘱予为记,爰志俚言以述其事云。 清光绪十年岁次甲申五月吉旦 壬午科举人宗末职垲谨记 解读原文无标点,也是繁体字。本文是作者科举人宗末职垲在帮助修谱之时,信手写成的一篇桥记,更可视为一篇优美的游记。通篇清新流畅,又抒情言志,读来引人入胜。 梯云桥是嵊境内著名石拱桥之一,也是小昆村标志性建筑之一。文开头讲到在修谱之余,散步于村落之旁,“见有双涧合流,清涟掩映,飞瀑之声琤琮彻耳。”从视觉、听觉,由远及近,移步换景,直至桥畔,“有石桥在焉”。然后描绘建桥的巧妙构思,独特形状。再纵目四望,写桥右画图山之秀色,桥左“良苗怀新”之生机,以及四围古木葱茏之清幽,初夏时特有的景象历历在目。“偶一登临,几有天台石梁胜景。”承上启下,为全文之亮点,既是对桥周围胜景的赞叹之语,又自然引出建桥的必要,以及造桥的过程。“石梁飞瀑”为天台著名景区,本文将梯云桥一带风光比作“石梁胜景”,是对此桥此景的至高评价。桥建成后,再写桥“履险如夷”的功效。“上通东婺,旁达暨阳”指东阳和诸暨二地。这是在泮公又一“惠济世人”之“善举”。最后是对这一“善举”的评价。 “徒杠”指可供徒步行走的小桥。此文还说明,写本文的一个原因是,县志已有记载,而家谱却未有记载,恰好此时新谱将告成功,特写此文。 文中的“钊翁”指积钊,就是《万年桥记》的作者,文中说明是“我伯父在泮公所建者也”说明积钊是在泮公的侄子。 此桥据说是建于1855年,可能是县志里的记载。小增也认为是“咸丰五年(1855),当有据可查。从本文看,本文写于清光绪十年即1884年,文中有“桥成之岁,去今已过一世”,“一世”一般指30年,依此认为桥建于1855年,似也可认定。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