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特瑞爱肯组
释义

特瑞爱肯组简介

地层名称:特瑞爱肯组地层名称(英文): Teruiaiken Fm

阶代码:Z1

地区代码:4

特瑞爱肯组的命名

1937年 E. Norin 命名,命名剖面位于新疆尉犁县西库鲁克塔格特瑞爱肯沟和贝义西沟之间。主要参考剖面在中库鲁克塔格照壁山、幸格尔塔格南坡和玉勒衮布拉克等地。

特瑞爱肯组的沿革

E. Norin所命名的特瑞爱肯组是指近年多数人所划分的贝义西组之上,扎摩克提组以下的一整套碎屑沉积,虽然原作者指出了该组中有冰碛岩存在,实际包括了冰成岩及以下的阿勒通沟碎屑沉积。经1977年高振家、朱诚顺等复查(1984年发表),将原特瑞爱肯组一分为二,仅限定以厚层块状无层理的冰碛岩(杂砾岩)为主体的上部分层,称特瑞爱肯组;而将其以下的含砾碎屑岩(砂岩、粉砂岩、泥板岩)及碎屑岩、泥板岩灰岩夹少量杂砾岩及灰岩等的下部地层单独分开并沿用阿勒通沟组。

特瑞爱肯组的特征

特瑞爱肯组以灰、深灰及灰绿色块状杂砾岩(冰碛岩)为主,局部为灰紫色。杂砾岩无层理和分选,砾石大小混杂,砾石表面普遍见有擦痕、压坑、颤痕等。上部常夹有薄层灰绿色粉砂质板岩和粉砂岩、泥板岩(纹板岩)偶夹砂岩或凝灰砂岩及白云质灰岩透镜体(一些研究者认为此白云岩是冰成岩顶部的碳酸岩帽)。沿走向块状杂砾岩(冰碛岩)常相变为具层理的薄层含砾板岩、含砾粉砂岩或砂岩。本组与下伏阿勒通沟组为整合过渡,二者常表现为相变界线,以厚块状冰碛岩(杂砾岩)出现作为特瑞爱肯组底界,上部与扎摩克提组为假整合或不整合关系。本组分布广泛,西起库尔勒卡拉帖肯乌拉山的特瑞爱肯及其以西,向东到西山口、照壁山、幸格尔塔格、兴地塔格以北及以南的牙尔当山,并一直断续出露至东库鲁克塔格鄯善县以南的玉勒衮布拉克一带。厚度变化甚大,可从440m增厚到1850m以上,常表现在短距离内厚度迅速变化,如在西库鲁克塔格特瑞爱肯及西山口等地厚度为1733m,向东到中库鲁克塔格照壁山为1845m,而向南到兴地塔格以北厚度仅约441m(此处阿勒通沟组厚度变为21.7m),更南到牙尔当山则厚617m,在特瑞爱肯组冰成岩的薄层泥板岩、粉砂岩夹层中有微古植物:Trachysphaeridium cultum,T. Hyalinum,Pseudozonosphaera asperella,P. Verrucosa等。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6 4:3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