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穿井得人 |
释义 | 前言这故事是我们中学必掌握的文言文,接下来就请认真阅读,达到理解,透彻的程度! 来自穿井得人 选自《吕氏春秋集释》秦相国吕不韦组织其门客编写 原文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译文宋国有一家姓丁的,家中没有井,所以经常要派一个人到外面打水。等到他家打了一口井,于是对别人说:“我家打井节省了一个人的劳动力。”有听说并传开这件事的人说:“丁家的人打了一口井,发现了一个人。”宋国的人都谈论这件事,有人向宋国国君报告。宋国国君派遣人向丁家询问这件事。姓丁的人回答说:“我们是说挖井之后多出一个人的劳力可供使用,而不是在井中发现一个人。”早知道是这个结果,还不如不问。 注释1:溉汲——打水洗涤。溉:音gai,浇灌。汲:音ji,从井里打水。 2:居---停留 2:及——到了……的时候。 3:国人道之——全国人都在说这件事。国:古代国都也称“国”。 4:闻之于宋君——这件事被宋君听到了。之:代词,指“丁氏穿井得一人”一事,是“闻”的宾语。于:介词:当“被”讲,引进主动者。宋君:宋国国君。 5:问之于丁氏——向丁氏问这件事。于:介词;当“向”讲。 6:使——劳动力。 7:吾——我家。 8:于——向;在 9:对——回答 10:不若:不如。 11:穿:凿通。 12:闻:听到,后一句中的“闻”是“使听见”的意思。 13:令:命令 启示不要轻信流言蜚语,不要传播未经自己考察的话,切忌道听途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以有闻而传之者的角度来看:不要听到什么传闻之后就外传,要动脑筋想一想是否合乎情理,不要人云亦云,听到风就是雨,以致于以讹传讹。 以丁氏的角度来讲:在交际中,语言的表达很重要,必须做到表达准确、清晰,以避免不必要的误会和歧义。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