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陶鼎勋 |
释义 | 人物经历陶鼎勋,曾用名陶伯闻,1878年出生于湖南省宁乡县一个佃农家庭,自幼便跟随父亲在家中一边种田一边读书,打下了较好的文化基础。 人物经历陶鼎勋1902年到长沙,与同乡友人一道创办了驻省宁乡中学,并且协助皖籍人士创办了安徽旅湘中学,后入伍清军。1911年4月广州黄花岗起义时,陶正服务于广东清军模范营。起义爆发之前,风闻清廷将秘密缉拿革命党人的消息,便暗中策划放走了多个革命党首要分子。后为当局所疑忌,被降级处分,调往习练公所服务,旋即因为广东督署炸毁事件发生而被撤职。于是离开广东,回到湖南参与经营各项公益事业。 主要功绩1922年,陶鼎勋在湖南省铁道警备司令部任参议。曾协助一群先进的同志清理各省湘有的公有财产,组织湖南保管各省湘有公产委员会。1925年到江西,在江西建昌榷运局经管收支。1928年回湘,任湖南省武陵盐督署课长。时遇湘西大旱灾,但湖垸粮食大丰收,而一些国民党军官却包运粮食出境,地方人士无法制止。后省内各界一致推举陶鼎勋出面阻止谷米出境的事宜。陶即出巡南县,立即截阻满载准备出境的大小运粮船200余艘,谷米约计30余万石,并将其全部查封。其间还将梅田湖米禁分局的局长撤职查办。随后与当时政府商妥,撤换了南县县长,惩处了国民党驻防部队营长及南县商会会长。其后,将那些查封的粮食点交给华洋义赈会,派人押运至湘西灾区。1930年起任湖南省公路局衡山站站长。曾参与清查湘中汽车路股款事宜,官司打到了南京行政院,终判决湖南省政府如数发还股民。凡此种种,得罪了省内不少党政要人。 1943年调任省公路局衡山站视察员。是时滨湖大水灾,遂辞职联合一些办实业的朋友,在南县集股组建养正农场,筹款购买了耕种的机器和汽油、种子等,在南县开垦约4000亩荒地。虽然连年遭渍,获利甚少,但养活了一批贫苦灾民。同时陶鼎勋还建议以工代赈,在资江口开挖注滋口河,以分流水患。宁乡大水灾后,又建议以水灾贷款修复县城南门外的大石桥。 因日军侵略,农场遭到蹂躏破坏,财物及耕作机器损失殆尽,无法继续维持。陶鼎勋回到宁乡老家,邀集当地民众,挨户出资认股,共同合作来蓄植垦荒。但是,刚刚栽种松苗一千余万株,正谋议定章程和筹办苗圃之际,却遭遇一班权贵刁难,胁迫大家退股,以至于事败垂成。自此,陶蛰伏家中,致力于与族人一同创办陶氏惜阴小学,充任校董,潜心于管理学产事业。 新中国成立后,陶鼎勋于1953年任湖南省人民政府参事室参事,并加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