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桃树黑斑病 |
释义 | 基本信息中文名: 桃树黑斑病 英文名: Peach black spot 病原中文名: 交链孢霉 病原拉丁学名: Alternaria alternata 病原分类地位: 半知菌亚门 病害类型: 真菌 主要危害作物: 桃树 主要为害部位: 主要危害果实 为害症状该病主要危害果实,从果实近成熟期开始表现症状。果实受害多发生在果实尖部及腹部。发病初期果实尖部及腹部先产生水渍状晕斑,继而病斑呈淡褐色腐烂,明显凹陷;后期病斑表面产生墨绿色至黑色霉状物。有时病斑从果实伤口处开始发生。典型病斑表面霉状物略呈轮纹状排列,严重时果实大部分腐烂,完全丧失食用价值。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病原菌是一种弱寄生菌,在自然界广泛分布,没有固定越冬场所,主要通过气流和风雨传播,从伤口及衰弱组织侵染危害。果实缺钙是诱发黑斑病的主要因素;土壤瘠薄,偏施氮肥,果园郁闭,通风透光不良等,均可加重该病发生。 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增施农家肥、绿肥等有机肥,避免偏施氮肥,适量施用钙肥;合理修剪,使果园通风透光,降低果园中的湿度;干旱季节及时浇水,雨季注意排水,保证树体水分平衡供应,防止果实开裂;生长期适当喷钙,提高果实含钙量。 (2)药剂防治。从落花后3—5天开始喷药,常用药剂有80%大生M-45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1.5%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300~400倍液,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 000~1 200倍液,1:4:240倍式波尔多液等。每隔10~15天防治1次,共防治3—4次。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