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糖尿病眼底病 |
释义 | 糖尿病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营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人均寿命的延长,糖尿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据统计,目前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大约为6.09%,最小患者的年龄只有7岁。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70%的糖尿病患者出现全身小血管和微血管病变,影响全身组织的供养,进而导致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糖尿病也可以引起一系列眼部疾病,包括白内障、青光眼、眼球运动障碍等,其中最为严重的就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它可以严重影响视力的一种疾病,已经成为四大主要致盲疾病之一。糖尿病引起的失明者比一般人高10到25倍。据有关资料统计,糖尿病患病时间越长,患者出现视网膜病变的比率越大。 糖尿病患病时间 <5年 5-10年 >10年 38% 50% 70% 危害糖尿病可以引发视网膜病变、白内障、眼外肌麻痹等多种眼病,其中视网膜病变最为常见,晚期可致玻璃体出血、视网膜脱离而失明。糖尿病病程越长,视网膜发病率越高,据国内报道病程在5年以下者为38%-39%;病程5-10年者发病率50%-56.7%;10年以上者发病率增至70%-90%;平均患病率达50%-63%。眼底检查可及早发现早期微血管瘤和点片状出血等早期视网膜病变,采取激光治疗等措施延缓病变进展。 糖尿病高发人群1、有糖尿病家族史; 2、有异常分娩史,如有原因不明的多次流产史、死胎、早产、畸形儿或巨大儿等; 3、疾病易反复感染; 4、多饮、多尿、多食或有不明原因的消瘦; 5、偶有糖尿病阳性而空腹血糖正常者; 6、反应性低血糖,多发生于餐后3小时以上,表现为心慌、饥饿、出汗、颤抖等; 7、年轻患者发生动脉硬化、冠心病。 眼底检查糖尿病患者要定期查眼底尽管糖尿病视网膜疾病具有致盲危害,但还没有被公众和患者所认识。调差显示,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视网膜疾病的知晓率只有5.8%,及时就诊率更低。特别是早期视网膜疾病没有明显的视力下降,只有通过专业的眼科检查手段才能发现,因此不少患者失去最佳治疗时机而致盲。一半以上到医院治疗的糖尿病视网膜疾病患者已病情严重到不可逆转,更有甚者在检查眼病前还不知道自己患有糖尿病。眼科专家建议当确诊糖尿病后应立即检查眼底,可及早发现早期微血管瘤和点片状出血等早期视网膜病变症状,采取激光治疗等措施可延缓病变进展,避免日后致盲。 所有糖尿病患者,血糖的控制都至关重要,以此同时,为了早期发现并治疗糖尿病引起的眼部病变,无论有无视力改变,均应接受定期的眼部检查。 血糖控制稳定每半年散瞳检查一次眼底;血糖控制不稳定至少三个月检查一次眼底。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是一种特殊的眼底照相技术,它可以显示用普通方法看不到的眼底视网膜血管的病变情况,帮助医生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降低由于糖尿病视网膜疾病导致视力丧失的发生率。同时对眼底血管病变的评估,也可以一定程度的反映全身血管的病变情况,帮助患者更好的防治糖尿病全身并发症。 预防措施1、控制血糖。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键,即使经过激光治疗,入血糖再升高,可能在视网膜其它部位又产生新的病变、黄斑水肿等。仍会造成视力进一步恶化,只有适当的控制血糖,让血糖不再高涨才能稳定眼底的病变。 2、控制血压。高血压是早期失望米病变的重要危险因素,对高血压的糖尿病患者,应该特别注意,积极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 3、控制血脂。视网膜病变常和并血脂的增高,预防视网膜病变的发生,也要积极地控制好血脂。 4、低脂低盐高蛋白饮食,多食物油,可以减少“硬性渗出”并对改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有利。 5、早期进行眼底检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治疗措施1、 视网膜激光治疗,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基本手段,可直接凝固封闭新生血管、微血管瘤和有荧光渗漏的毛细血管,激光治疗使部分视网膜组织被激光凝固,剩余的视网膜可以得到更丰富的血氧供应,阻断新生血管产生,从而阻止视网膜病变的发展。早期进行视网膜激光治疗是战胜这种疾病的关键。 2、 中医治疗,中药制剂---安雪颗粒剂、糖网汤、排液汤等专利产品,针对糖尿病引起的玻璃体积血、黄斑水肿等症状具有很好的疗效。 3、 玻璃体切割手段,对于病变发展到晚期的患者,发生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玻璃体积血、牵引性视网膜脱离等病变时,就必须选择进行玻璃体切割手术,以保存残留视力。 4、选配专业遮光眼镜,遮光眼镜紫外线和蓝光的阻隔能力越高越好,尽可能阻隔紫外线和蓝光的有害光对视网膜细胞的刺激。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