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唐晚期越窑青釉钵 |
释义 | 基本信息【名称】:越窑青釉钵 【器型】:碗钵 【年代】:隋唐(唐晚期) 【尺寸】:高5.5cm、口径10.8cm、底径5.5cm。 【窑口】:越窑(越窑系) 【釉彩纹饰】:色釉陶瓷 【纹饰明细】:青釉 器皿介绍唐晚期越窑青釉钵,该钵直口微内收,弧腹,外壁修削痕迹明显,造型古朴稳重;釉水柔润匀薄,宝光含蓄内敛;釉色青中泛黄,似将熟之稻谷;足如吉祥玉壁,中心内凹,周围所见铁褐色支垫烧痕自然,整体老旧气息浓重,是一件较为完美的晚唐越窑作品,颇有收藏价值。 越窑鉴赏在今浙江余姚、慈溪、上虞一带,唐属越州,故名。是唐代六大青瓷产地之一。东汉时该地区已经烧制出成熟的瓷器,自东汉至北宋的1000多年间,瓷器生产从未间断,以唐、五代最为精致。 特征: 1、 东汉、三国时青瓷胎较白,呈淡灰色,少数胎较松,呈淡淡的土黄色。胎色较深,呈灰或深灰色。唐、五代胎质细腻致密,呈浅灰、灰或淡紫色。宋代胎体较厚重、坚致,胎色灰白。 2、 东汉、三国时釉色以淡青色为主,淡雅明亮,少有黄釉或青黄釉。西晋时釉层厚而均匀,普遍呈青灰色。南朝到唐代早期,一部分产品釉色泛黄,开细密纹片。唐代中晚期釉层匀净,呈色黄或青中泛黄,滋润而不太透明,如冰似玉。五代至宋黄釉逐渐减少,青釉多数带灰,釉层变得透明。 3、 东汉至三国纹饰简朴,常见的有弦纹、水波纹、铺首及器耳印叶脉纹等。 4、装烧方法,东汉、三国时主要用三足支钉叠烧,故盘、碗内底留有三足支钉痕。 5、越窑器物造型随着时代的不同和工艺技术的不断发展而有所不同。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