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唐长律清丽集
释义

内容简介

又名:《唐人五言长律清丽集》,《唐律清丽集》。

全书六卷。

由(清)徐日琏、沈士骏辑。

乾隆二十二年(公元一七五七年)春,乡试殿试均不考经判,而改试五言八韵唐律。于是徐、沈二人赶编了一部专收唐人五言长律的选集,分应制、应试、酬赠、纪述四门,自四韵至百韵,均有选录。这是一部供应举子投考学习的投机书。卷首有二十二年孟冬望日沈德潜写的序。徐日琏、沈士骏都是沈德潜的同乡和学生,沈又是沈德潜的族孙,大约此书是在沈德潜指导之下迅速编成的。虽然是一部应试投机书,但专选唐人五言律诗的集子,却只此一部。

此书每卷第一行题作《唐人五言长律清丽集》,这是全名。面页题作《唐律清丽集》,这是书名。书口题作《清丽集》,这是简称。"清丽"是选诗的标准。所选诗详于初、盛唐,略于中、晚唐,而选杜甫诗最多,仍是高棅以初盛为正宗的观点。

成书背景

盛清一代尽管各体诗歌并行,而律体尤为人关爱,专选或合选五律、七律及五言长律的选本不下数十种之多,也是此前所未曾有的。

“试帖诗”一名“应试诗”,是唐代科举制度下进士科考所采用的一种诗歌样式,为便于掌握衡量尺度,有诸多具体规定。如:体裁一般以五言六韵(十二句)的长律为定式(亦有放宽至八韵或紧缩至四韵者),诗题与韵字由考官限定,内容要求紧扣题意,通篇结构须严密而完整,等等。在这样的严格约束下敷衍成篇,再加以时间上的限制,即使有才华的举子也往往难以写出好诗来。所以尽管有唐一代文人都要修习试帖诗,写作的数量不会少,流传下来的并不多,佳作名篇更是寥寥可数。

可谁也不会料到,入清以后,它的命运居然发生了某种戏剧性的转变。 试帖诗的再度受重视,从总体上看,当是清代文教昌盛、学术兴隆的结果,而其直接的动因还是来自科举。清承明制,开国后以八股取士,故清初一段时间里试帖诗仍无人问津。至康熙中叶,朝议以为单试八股无以显现士子的文学修养与才能,遂有加试试帖诗的动议,事虽未果,却已产生一定的社会反响,促使人们开始重视对试帖诗的研习。而要找寻学习的样板,当然非唐人莫属,一批唐试帖诗的选本便应运而生。 乾隆二十二年(1757)“诏剔旧习,求实效,移经文于二场,罢论、表、判,增五言八韵律诗”;又“四十七年移置律诗于首场试艺后”。这样一来,自然又掀起了一阵选读唐人试帖诗的旋风,一时间出现大量选本,如:张尹《唐人试帖诗钞》四卷,乾隆二十二年刻本;王锡侯《唐诗试帖详解》十卷,另恽鹤生、钱人龙编《全唐试律类笺》十卷,张桐孙《唐人省试诗笺》三卷,范文献、黄达、王兴谟合编《唐人试帖纂注》四卷补编一卷,以及钟兰枝《唐律试帖笺释》等,均刊于乾隆年间。至于由试帖诗而扩展到选录唐人五言长律,如徐曰琏、沈士骏编《唐人五言长律清丽集》六卷,蒋鹏翮《唐诗五言排律》三卷,梁国治《唐人五排选》五卷,沈廷芳、陆谦编《唐诗韶音笺注》五卷,以及将应试诗与应制诗合选合刊,如李因培选评、凌应曾注《唐诗观澜集》二十四卷,周京、王鼎等编《唐律酌雅》七卷,陶元藻辑评《唐诗向荣集》三卷等,亦皆刊刻于乾隆二十二至二十五年间,自不能不与科考改革相关。

总计以上知见书目,仅乾隆一朝刊行的唐试帖诗选本(包括稍稍扩展范围的)就有18种之多,加上康熙中叶以后的8种,共26种(未曾著于典籍并流传至今的当更多),这与宋明间仅4种入录相比,对比鲜明。于此当可表明,清康、乾之际确有一股修习试帖诗的热潮存在,竞选唐人试帖即其表征。

后续影响

乾隆《清史稿·选举志一·学校条一》载:“乾隆初,覆试兼用小学论。中叶以后,试书艺、经艺各一。增五言六韵诗。”徐日琏、沈士骏二人就立即编选了这部专收唐人五言长律的选集《唐长律清丽集》,又称《唐人五言长律清丽集》。历来唐诗选本往往古体、近体兼备,惟独这部书却专选唐人五言律诗。很明显,这是专门为应试举子提供的作诗范本。这类诗歌选集的编纂,为清代诗人学习作诗提供了不同风格的范本。通过《唐长律清丽集》,向广大社会人士(主要是文士)普及了五言长律的作品及其相关知识,为人们了解和掌握这一诗歌样式,继承这一诗歌传统提供了帮助。其二,对于推动整个文学界关注律体与诗法的学习、讨论,亦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7:4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