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川大不高山 |
释义 | 简介位于四川大学江安校区的一个小丘,据闻由校内明远湖修建时挖出的湖泥积成。无需门票的拍拖宝地。女孩子一个人晚上不要过去,不安全。此山还有别名叫“保研山”。 内涵巍巍乎志在高山,洋洋乎志在流水。伯牙和子期,或者后来的渔樵问答,是以水和山意象的相伴来表达最风流的文人情怀。中国人,最割舍不了的就是山水情怀。 水流转的是玄思的“道”,而山则高标着奋进的“道”。 孔子倘若不登泰山,他就不能“小”天下,大概也不能让弟子后学“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山之高,山之大,正如学。学问大,学品高,乃为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在于使人如攀山,“仰止”“行止”。 读书求道似攀山。在书山中跋涉,俯身躯体,踯躅前行,这就是一种虚心的求索姿态。登高而呼,长风飘襟,一揽江海,不为浮云遮望眼,这是一种立于山巅的道成境界。 大学如山,徜徉于密林小径中的人,需要参透的是“攀高”和“不自高大”之间的微妙关系。 大学里有水,大学里也有山。有的大学得天独厚,依名山而立;有的大学善采天然,抱小山而兴。山,增添的岂止是校园风景的巍峨壮美。大学里到处是山,那些德高学厚的大师们,哪一个不是让人仰止的山呢?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古人爱的山,必须是有灵性的。今人之爱山,何尝不是如此?川大江安校区的不高山之命名,其灵感大概正是由此而来。但是一座大学里的山叫不高,其寓意恐怕不仅于此。这座山真的只是个小丘,无名地藏在川大,命名者以“不高”名之,或许正是以此寓“求学者”,要追求山的稳重,而不是自高自大。不去讲究山的风光如何,仅其独特的名字,就够让人回味了。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