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痰疡
释义

淋巴结核是一种常见病。中医称为“瘰疬”,又叫“痰核”,文献也有“痰疡”“串疡”等名称。本病多见于儿童或青年。临床起病缓慢,初时皮下结核如豆,皮色不变,不觉疼痛,日久渐增窜生,继而软化坏死成寒性脓疡,最后病灶溃破

脓水清稀,夹有败絮状物。多此愈彼起,形成窦道,所以也称“鼠瘘”。本病多因情志不畅,肝郁伤脾,痰热内生,或肺肾阴亏,痰火凝结而成。其病因演变可分为三个阶段。初期(硬结期)皮下结核肿大,按之坚硬,推之能移。中期(化脓期)结块增大,病灶局部逐渐软化,按之有波动感,伴有发热,但体温不高。后期(破溃期)结块破溃流清稀脓水或败絮样物,溃破口难以愈合或形成窦道。

痰核指皮下肿起如核的结块,多由湿痰流聚而成,结块多少不一,不红不肿 ,不硬不痛,用手触摸,如同果核状软滑而能移动,一般不会化脓溃破。痰核大多生于颈、项、下颔部,亦可见于四肢,肩背。生于身体上部的多 兼风热,生于身体下部的多兼湿热。

痰核,病名。 ①见《医学入门》卷六。泛指体表的局限性包块。该病多因脾弱不运,湿痰结聚于皮下而成。症见皮内生核,多少不等,包块不红不热,不痛不硬,推之可移,多发于颈项,下颏、四肢及背部等处。治宜以清痰和气为主。生于身体上部者多挟风热,生于下部者则多挟湿热。可用开郁清痰丸加味。②即瘰疬。见明《慎斋遗书》卷九。有:“痰核,即瘰疬也,少阳经郁火所结。”可参见瘰疬条。 ③舌疾之一。见《医宗金鉴》卷六六。因痰火邪热循心脾二经上炎所致。症见舌上生疮,舌体活动不灵,强硬而痛。治宜清热化痰。用黄连温胆汤加减,或以三棱针刺破出血。患处吹冰硼散即可。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5:0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