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太原西华门
释义

景点描述

太原有三条以“华门”命名的古街小巷,以其所处原晋王府的地理方位,依次叫做“西华门”、“东华门”、“南华门”。述及华门诸街,必然要追溯其有明一代,显赫于三晋大地的晋王府邸——晋王府城。

元之季年,朱元璋领导的明军,驱逐元顺帝,定鼎南京,建立明王朝。明初,被驱出长城之外的元王朝残余势力,时刻图谋复辟,经常率军南下骚扰明之北境。为防御元势力的南扰,巩固既得的政权,朱元璋分封诸子为王,藩篱北境。号称为“多谋善断,威猛能征”的三子朱(木冈),遂被封爵晋王,来到“控带山河,居天下之肩臂”的北方军事重镇太原。

据载,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四月,朱(木冈)受封之后,并未即刻赴并,而是派遣他的岳父——永平候谢成,先行太原勘测府址,兴建晋王府城。当时之太原城,“周一十二里七十步,门四”。城内狭窄且饱经战乱,难以修筑浩大的晋王府邸。谢成遂选址于太原城之南30余里的晋阳古城遗址,动土兴工。谁知,兴工之初,“椽础既具,一夕大风尽坏”。主建者谢成以为这是选址不吉,上天示警。便另选宫址于太原城外东北,以太原府城之东城墙为府邸外城之西墙,建起了一座规模宏大,宫殿巍峨,有宫城、外城两座城池,六座城门(宫城三门,外城三门)的晋王府。这三座宫城之门,就分别叫作西华门、东华门、南华门。而今日的西、东、南华门三街,正是当年宫城西、东、南华门通往外城三门的走道。

清初,晋王府城失火,化为灰烬。关于这次失火之因,《阳曲县志》载曰:“丙戌(顺治三年,公元1646年)四月十二日夜,不知火从何起,烈焰烛天,俱成五色,比日出。自内城,至宫门、大殿、东西斋、灵寿等宫,尽为灰烬。飞烟逾月始息。传曰人火,曰天火,曰灾。晋藩之毁,天与人必当有辨之者。”一座历经二百多年的宏伟建筑,凝聚着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技艺的古建筑群,就这样轻而易举地毁之一旦。

前朝的志书曾肆意地抵毁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攻占太原之后的所谓“暴行”,但是,除去太原城东南角楼,自毁于城中所藏火药之外,城中各类建筑物均无毁之记载,就连晋王府城,亦保护如初。然而,清军攻占太原近半年之后,“督抚马公下令禁止,不许一人人府,布政陆公封扃晓示”的晋王府,却平地起火,夷为废墟。联想到清初,大同代王府之火,长治沈王府之火,西安秦王府之火,究竟是人火?还是天火?岂不昭然若揭!

晋王府失火之后,仅留两座土城垣尚存。后来清军“精骑营”驻入火焚故址,随之城中百姓亦逐渐迁入,修建民宅院落,若干年后,这里成为居民密集的住宅区,留下的只是以王府旧址引得的街巷名称,诸如,以原宫殿台基为名的“东丹墀”、“西丹墀”,以原祭天祈地的祭坛为名的“天地坛”,以原晋王管理膳食遗址为名的“典膳所”,以及以宫城门遗址为名的“西华门”等等。

每当我们漫步在这些以晋王府城遗址为街名的街巷时,一种追寻往事、回顾历史的心绪油然而生。西华门,这个曾经是晋府宫城的走道,曾几何时变成了一条小街。城市的演变,构成历史发展的一个侧面,昔日的晋王府城,早已烟飞灰灭不复存在,那怕是一点点遗迹。今日的西华门小巷,也将必然被将来的大道或是高楼所取代,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但愿这种取代是现代经济发展的进步,而不要像晋王府的毁灭那样,成为一种破坏。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6 1:3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