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塔吉那会战
释义

塔吉那会战发生于AD552,是东罗马帝国从东哥特人手中收复意大利的决定性战役。对战双方的统帅是纳尔西斯和托提拉。东罗马帝国太监总管纳尔西斯诡计多端,一生不败;而托提拉具有宽宏的度量,骑士的精神和过人的勇气,被认为是“东哥特这颗大树上开出来的一朵最名贵的奇花”。

双方在塔吉那碰头。我们重点关心双方的布阵形式。

“两军在一个狭窄的平原上彼此相对,这个平原夹在希吉亚与塔地罗之间,在阿彭尼斯山中,东面为该山脉主峰的山麓,西面为一列丘陵——即古比奥山地。在罗马军战线左翼的前面,有一个独立的小山,它可以控制一条通到罗马军后方的山路。纳尔塞斯认识到这个小山的战术重要性,在会战前夜派了50名弓弩手去将它占领了,第二天上午虽然一再受到哥特骑兵攻击,但却始终坚守不退。

“在会战中,双方都排列自己的阵线。托提拉还是依照哥特人的惯例,把骑兵列在前面,而把所有的步兵(多数为弓弩手)列在第二线,他的想法是要在一个冲锋之下,就击破敌军的中央部分以赢得这次会战。依照普罗库波斯的记载,说他命令全军只准使用长矛,不准使用弓弩或其他的兵器。如果真是如此,那么他希望他的步兵干什么呢?这一点似乎颇为费解。

“为了应付这种正面攻击,纳尔塞斯采取了一个新奇的战斗序列。阿曼爵士曾经指出,在克勒西会战中,爱德华三世也曾模仿他这个办法并且还把它当做是自己的发明。纳尔塞斯命令八千名伦巴第人、西里西亚人和其他杂牌部队都下马,中央正当着弗拉米尼安大道,摆成一个坚强的方阵。在它两翼,各用四千名罗马徒步弓弩手做为掩护。这两个侧翼向前倾斜,如果敌军冲入中央位置,就不仅会扑个空,并且两面会受到弓弩手的包围,暴露在箭雨之下。纳尔塞斯和约翰(日尔曼拉斯的女婿)指挥左翼,而法利里安和另一位约翰则指挥右翼。为了保护他的弓弩手,纳尔塞斯又把罗马的骑兵排列在他们的后面,每翼五百人。在左翼的小山之外,他又放置了一千名骑兵,命令他们一等敌人步兵开始行动就立即冲到他们后方予以夹击。以下是双方的布阵形式:

这场会战的过程没有什么可多说的,完全是一边倒的屠杀。纳尔西斯不主动出击,他等候哥特人的进攻。“中午用膳之后不久,哥特骑兵遂展开了会战的序幕,一直打到夜幕低垂时为止。虽然普罗库波斯的记载很简略——因为他并非目击者——可是实际经过却不难想像。哥特人并不注意敌军两翼的弓弩手,直向中央方阵冲突,结果是中央的骑兵为敌军方阵前的矛林(像刺猬一样)所阻,而两侧的骑兵又被弓箭射翻。立即有数以百计的哥特人落马,这些逸马四处飞跑,在他们的行列中造成了更大的混乱。似乎只有第一次冲锋是有组织的,以后就是零星集合起来兵力各自为战。因为记载上始终没有说哥特骑兵退到步兵的后方重新组织兵力。快到黄昏时候,罗马人才开始进攻,这时哥特骑兵已无抵抗余力,立即向后退走。正如普罗库波斯所说的,他们并非想退到步兵的后面喘息一下再战,而是想逃走。这时哥特步兵却不展宽他们的间隔来收容骑兵,也不站稳脚跟援助骑兵,却在骑兵的前面抢先跑了。混乱之中,他们更是互相残杀,这是夜战中常见的事情。这是枪矛和弓弩联合使用的第一次战斗,已经获得完全的成功。

“在会战中杀死了6,000名哥特兵,所有被俘者也一律被屠杀,包括许多过去的罗马逃兵,连同托提拉本人在内,他是在会战中(初期或最后)受了重伤,被捉到卡普莱村中,就死在那里。

这一战毫无疑问是纳尔西斯的完胜,然而托提拉的配合也有绝大的功劳。哥特人拼命的向中间冲锋,一头扎进罗马人的口袋。但是仔细看看纳尔西斯的布阵,也有很大的问题。其一。为了完成口袋阵型,他的弓箭方阵放在两翼突前。虽然有罗马骑兵的保护,但是骑兵放在弓箭方阵的后面,而且每翼只有五百人。其二,他在左翼放置的夹击骑兵部队显得过于突前,缺乏保护。

如果哥特人换一种方式进攻,那么纳尔西斯会如何应对?这就是很有兴趣的话题。假设托提拉以哥特骑兵向罗马任一翼的弓箭部队发起冲锋,则情况如何?首先,我认为弓箭方阵所处的地形并不是不适合骑兵作战的,否则纳尔西斯就会派他的步兵而不是骑兵去加以保护了。此外,这些弓兵之前并没有像阿金库特会战中的拒马桩或者长筱会战中的栅栏那样加以保护,一是史书中没有提及,二是准备时间不足(塔吉那会战在双方到达地点的第二天便展开了),三是同样不能解释用骑兵掩护的问题。

其二,当哥特骑兵向弓箭方阵冲锋时,也许弓箭方阵会后退而保护的罗马骑兵则突前接敌。这又有什么问题呢?一是保护的罗马骑兵只有五百人,数量上不会是全军突击的哥特骑兵的对手;更重要的是一旦双方展开近距离交战,则罗马的弓兵——包括另一侧的弓箭方阵——就无法开火,等于完全失去了作用。而罗马的主阵是步兵组成的长矛方阵,他们善于防守,但是让他们投入进攻,则不但速度慢追不上哥特骑兵,而且阵型一旦散乱则难逃被歼灭的结局。

此外,哥特人是否没有注意到准备兜他们后路的罗马骑兵呢?如果没有发现,则他们的侦察显然有问题;如果发现了,他们为何不先击溃或者至少赶走这支骑兵呢?在一次决战当中,放任自己侧翼的敌人不去理会——而且这支部队显得过于突前而缺少保护——怎么看都难于理解。

此外,必须指出的是,纳尔西斯很喜欢这种口袋布阵——AD554的卡西里伦会战中,他也采用了几乎相同的战术。他的这种战术有一个很重要的基础,那就是,几乎每次会战中,他总是兵力占优的一方,这种分兵式布局在兵力劣势的情况下几乎没有什么意义。此外,纳尔西斯总是将主动权交给对手,等候敌人的攻击,而他则以防守来消耗敌人的兵力。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23:1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