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孙中山的儒学情结:中华文化的承传与超越 |
释义 | 基本信息作 者: 黄明同、张冰、 张树旺 等著 出 版 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所属丛书: 孙中山基金会丛书 册 数: 条 形 码: 9787509715772 ; 978-7-5097-1577-2 I S B N : 9787509715772 出版时间: 2010-6-1 开 本: 16开 页 数: 281 定 价: 49 元 内容简介本书作者从孙中山的儒学情结切入,然后肯定他对中华文化的现代转型的贡献,新颖的视角,创意的述论,无疑在孙中山思想研究中把握了一个值得重视的课题,并把先前的研究水平推进到新的高度。 本书目录序一 孙中山研究的深化与拓展 序二 全面探索孙中山儒学情结的新作 导 言 第一章 总论 一 由武力而文化——对文化重要性的揭示 二 与儒学关系定位的争议 三 文化取向形成的社会背景与文化氛围 四 曲折求学之路产生的影响 五 文化取向的发展历程 第二章 远大目标与儒家的大同理想 一 三民主义中的“天下为公”理想 二 宏伟蓝图中的大同模式 三 期盼大同主义从理想走向现实 四 传承儒家大同理想的当代启示 第三章 民族主义与儒家的民族观 一 “恢复中华”与“夷夏之防” 二 “五族共和”与“天下一统” 三 从反帝求独立到回应世界主义 四 “大亚洲主义”与“世界大同” 第四章 民权主义与儒家的“民为邦本” 一 从仿效欧美到寻找传统资源 二 以传统儒家“民本”理念对西方的纠偏 三 主权在民理论的中国特色 四 儒家贤能治国理念的现代演绎 第五章 民生主义与儒家“均富”论 一 依“均富”确立民生主义为建设目标 二 古代中国儒家“均富”理念 三 “均富”思想的近代演绎 四 民生主义中的“均富”蓝图 五 儒家“均富”理念的承传与启示 第六章 “互助”论与儒家的“仁学”道德观 一 “互助”论与近代社会进化学说 二 “互助”论的仁学渊源 三 以服务为中心的新型道德观 第七章 系统思维方式与儒家传统哲学 一 思维方式的变奏 二 系统思维的运用 三 儒家传统哲学的承传 四 与西方现代系统理论不谋而合 第八章 开放创新文化观与中华文化转型 一 社会转型期的文化论争 二 文化论争中的误区与亮点 三 文化论争中的正确回应 四 贡献与启迪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写在完稿之后的话 作者介绍黄明同,1940年生,研究员,广西合浦人。曾任华南师范大学岭南近现代思想文化研究中心秘书长、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孙中山研究所副所长、哲学所所长。现任广东省社会科学院老专家工作室副主任、孙中山基金会秘书长。长期从事中国哲学和孙中山研究,在孙中山研究与陈献章研究方面有较大的开拓。主要研究成果有独著专著《陈献章评传》、《明代心学宗师——陈献章》、《孙中山建设哲学——中国现代系统思维的开启及运用》二人合著专著《孙中山经济思想——中国建设前瞻者的思考》、《王船山历史观与史论研究》,合著专著《岭南文化志》、《孙中山思想与实践》、《康有为早期遗稿述评》等;主编《广东省志·社会科学志》;副主编《广东省志·孙中山志》;在《哲学研究》、《中国哲学史研究》、《学术研究》、《广东社会科学》等刊物发表文章80余篇。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