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孙彦江 |
释义 | 今年44岁的孙彦江是沧县中学的一名历史老师,对业务精心、对学生有爱心、对工作倾注责任心的他,用心换来了学生们美好的未来,也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对业务精心 教学中,孙彦江注重创新,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色与风格。孙彦江说:“我在教学中从不印资料,不要求同学们买资料,不打时间仗,不搞题海战术,除了学校统一组织的考试外,从不在课堂上考试。而这样做不是以降低成绩为代价,而是以提高成绩为前提。” 孙彦江注重把历史与现实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他把能源、股市等活教材引入课堂,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进行思考,调动了学生们学习历史的兴趣,受到学生们的欢迎。正是基于科学高效的教学理念,孙彦江的教学成绩一直稳居全市前列。1999年高考,他的班上总共59人,其中高职以上上线57人,完成了从接班时全校倒数第一到几乎全班上线的华丽转身。其中,班上的历史单科成绩全市第一。 在“3+2”高考模式下,孙彦江共带过三届学生,历史单科高考成绩全部位居全市第一;他教的学生高考文综成绩2002年、2003年,位列全市第二; 2009年、2010年,连续两年全市第一。 对学生奉献爱心 孙彦江说:“作为一名老师,对学生有爱心是自己的本分。” 孙彦江带过的一名学生上高二时,父亲患了癌症。这个本就贫穷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孩子想到了辍学。孙彦江说:“我当时想,虽然我没有能力让所有困难学生回到课堂,但我不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班内的学生辍学。”于是,孙彦江带头捐款,班上的同学们也纷纷解囊相助。最终,这个孩子考上了大学。后来,他们全家给孙彦江送来一块镜匾,上面写着“师生恩情,永志不忘”,以示谢意。现如今,这面镜匾还挂在沧县中学德育处办公室里。 孙彦江用自己对学生们无私的爱心换来了学生的信任。后来,这名学生上大学期间,有一次专升本的机会,他又专程来征求孙彦江的意见。 1999年高考前夜凌晨两点多,孙彦江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开门一看,是班上的一个学生。学生和孙彦江说,他太紧张了。孙彦江在灯下与学生倾心交谈,凌晨三点,他亲自送这个学生回到宿舍。天亮去考场的路上,学生对孙彦江说:“老师,我回去之后就睡着了”。当时孙彦江笑了,可是,学生或许并不知道,那个晚上孙彦江彻夜未眠。后来,这名学生以565分的成绩考上了一所重点大学。孙彦江说,为了孩子能有一个光明的未来,他付出再多也值得。 2010年刚开学不久,一天夜里,孙彦江的一名学生突患疾病,他和另外两个学生把这名学生送到医院,一直陪护到天亮。第二天上午,学生家长来到医院。孙彦江看到家长除了着急外,显得茫然无措。这位家长来自农村,对沧州的医院不熟悉。面对此情此景,一夜没合眼的孙彦江没有离开,而是留在医院一直等到学生手术完成。 对工作倾注责任心 孙彦江在教学岗位上,以高度的责任心投入工作,用自己的付出扛起了一届又一届孩子的希望。 1998年,孙彦江遇到了极大的考验。他同时教三个班的历史课,还当班主任,他的妻子又患病住院,当时孩子也只有两岁,超负荷的工作量加上生活的重担,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不得已,他把孩子送回老家。学校——医院——老家,那段日子他三点一线地跑。半年下来,孙彦江累得脱了像,有的亲朋好友都认不出他了。孙彦江的妻子也是一名老师,理解他的工作。每次孙彦江一到医院,妻子总劝他尽快回到学生身边。可两岁的孩子毕竟太小,不懂事。孙彦江说:“每次回老家看孩子,孩子都高兴得眉飞色舞。可当我返校时孩子就又哭又闹,嚷着找爸爸找妈妈。无奈我每次回学校时,都不敢在院子里发动摩托车,怕孩子听见,只好悄悄地推着车到院子外面。不知为什么,我总是推着车走很远很远,一直到村子外。其实,我自己也怕听到摩托车的轰鸣声,因为这轰鸣声意味着我又要远离幼小的孩子了。” 但当摩托车的轰鸣声骤然响起时,孙彦江的心也回到了三尺讲台,回到了他心爱的学生们身边。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