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孙美堂 |
释义 | 简介孙美堂,男,1956年生,湖北省监利县人,哲学博士,现为中国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全国环境伦理学会理事、全国价值哲学专业委员会理事。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文化哲学、价值哲学和应用伦理学研究。1985年起,为本科生和研究生系统讲授过马克思主义哲学、伦理学、现代西方哲学、中国当代理论热点问题评介、科学技术政策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价值哲学导论等课程。自1986年以来,发表学术论文60多篇,专著和译著(包括合作)10多本。参与国家社科基金课题1项,主持校级课题3项。 研究成果主要研究成果有: 论文: 《悲剧的实质》,《毛泽东思想研究》1989,1 《崇古意识探微》,《孔子研究》1993,3 《论文化的价值显现》,《社会科学》1994,1 《近代文化批判中的一个矛盾情结》,《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6,4 《当前道德建设的价值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6,6 《名教对自然的胜利—〈西游记〉寓意新解》,《湖北大学学报》1997,2 《关于近代民主建设的思考》,《方法》1998,1 《沉重的教改话题》,《方法》1998,9。收入杨东平主编《教育,我们有话要说》,中国社会科学版社1999年版 《文化价值:一种关系的诠释》,《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1999,1 《适当的张力:霸权主义话语别议》,《社会科学论坛》2001,4 《文化建设的三种导向》(合作),《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1,5 《从中西文化模式的差异看中国的启蒙》,《天津社会科学》2001,6 《全球伦理的两难》(合作),《人文杂志》2002,1 《价值之“是”》,《哲学动态》2002,3 《从哲学转向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代性》,《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2,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几个价值问题》,《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02,3 《环境价值:功利视野还是文化视野?》,载余涌主编《中国应用伦理学2001》,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年版。 《克隆羊、维特根斯坦及其他》,《社会学家茶座》第2辑,山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道德五题》,《社会科学论坛》2003,4 《西方价值危机与新帝国主义—伊拉克战争的文化解读》,《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03,2 《有·无·悲—悲剧本质小识》,《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4 《论立足现实实践的文化建设理路》,《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3,4 《耻感、罪感、和底线伦理》,载陈新汉等主编《现代化与价值冲突》,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从实体思维到实践思维》,《哲学动态》2003,9 《权利和责任:主体性研究的一个维度》,《唐都学刊》2004,2 《被边缘化还是自我放逐: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学术性与现实性的对话》《哲学研究》2004,1 《对作为我国法律基础的人的价值观念的检讨》,《湖南科技大学学报》2004,2 《从哲学的超越性看哲学观》,《教学与研究》2004,12 《文化即人化—文化概念的一种诠释及其意义》,《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4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实关怀与批判精神》,《新视野》2004,4 《本能的回归——当代性道德中的反文化现象》,载孙春晨、江畅主编:《中国应用伦理学2003—2004》,社科文献出版社2004 《科学的价值缺位与回归》,《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2 《从价值到文化价值:文化价值的学科意义和现实意义》,《学术月刊》2005 《重建传统文化价值:一个学术使命》,载徐贵权主编《当代中国社会建设与发展的价值哲学审视》,吉林大学出版社2006.4 《重建中国学术传统之我见》,《学术界》2006,4 《高科技战争的困境:从文化的观点看》,载李志祥主编《高科技时代的伦理困境与对策》,华龄出版社2006.6 《价值论研究与哲学形态的转换》,《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7,1 著作: 《善与恶》(合作),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 《家园:文化建设论纲》(合作),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0(本书获第5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 《哲学素质培养》(21世纪通识教育系列教材)(合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哲学新论》(合作),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文化价值论》,云南人民出版社2005 《文化价值的元理论研究》,载《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博士硕士文库(续编)》,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 译著 《维特根斯坦》(库·乌赫特尔、阿·休伯内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 《伦理学问题》(莫里茨·石里克著),华夏出版社2001 《大哲学家传》(雅斯贝尔斯著)(合译),社科文献出版社2005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