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孙德信 |
释义 | 孙德信,男,汉族,1940年元月出生于荣成市埠柳镇黄沟村,少将军衔,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兵种部副部长。 孙德信之父孙步堂、母亲倪慧英(孙挺聪),都是早年参加革命的共产党人。孙步堂于1939年12月10日,壮烈牺牲在掖县河南村的抗日战场上。孙德信出生后,被党组织安排到山东解放区保育院,跟随部队转战南北,并随华东野战军九纵经过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和上海战役到达南京、上海。之后,进入南京军区干部子弟小学学习。1958年7月,被保送进入北京工业学院无线电系学习。他所在的技术革新小组由于刻苦学习,成绩突出,被学院共青团、学生会命名为“孙德信先进小组”,孙德信并在1962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63年8月,孙德信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炮兵武威炮校训练部四室任教员。武威炮校是解放军第一所担负战略导弹教学、训练任务的学校。由于政治表现和工作成绩优良,孙德信1966年7月被组织首批挑选进入七机部十院(地点在青海海晏)学习原子弹的安装、储存和使用。1969年10月,解放军正式成立第二炮兵,孙德信被编入第二炮兵56基地109团任作战参谋。在此期间,参与了3次导弹发射任务和对东风三号导弹的高原试验,圆满地完成了组织上赋予的本职工作。 1972年5月,孙德信调到兰州军区后勤部军械部任助理员。1978年重新组建后勤学院,孙德信于1978年10月调入该院军械教研室任导弹教员。1983年6月,孙德信被破格升任为军械教研室主任。遵照邓小平“三个面向”的改革方针,他与全室同志一起努力开拓教学内容,将技术型教学转变为勤务管理型教学,并主持编写了《军械管理学》和《战时军械勤务学》,获得全院教材评比二等奖和三等奖。同时,他大力开展了计算机的学习与开发,并广泛应用于教学和部队自动化管理。1986年,由军械教研室研制的《全军车辆器材计算机管理系统》获全军科技进步一等奖,使军械教学工作更好地适应了部队新时期发展的要求。1986年12月,孙德信由于在计算机应用上的开拓精神和优异成绩,被任命为计算机应用研究室主任,为部队后勤领域培养计算机人才和应用开发,做出了突出贡献。 1988年11月,孙德信被任命为总后勤部后勤科学研究所所长兼党委书记。这是一个新组建的单位,孙德信与所领导班子一起,积极依靠全所科研人员,很快打开了工作局面,涌现出了一大批高质量的科研成果,受到了总后勤部领导和机关的好评。 1989年11月,孙德信被任命为后勤学院训练部副部长(副军职)。未及到任,又于1990年3月被任命为总后勤部军械部副部长。在此职位上,孙德信能很快展开工作,积极组织人员深入部队调查研究,制定出了符合军委战略方针的快速反应部队军械保障建设指导思想和政策。更为可贵的是,孙德信与沦为台湾特务的前总后勤部军械部部长刘连昆进行了不懈的斗争,没有与其同流合污,尽其所能抵制了刘连昆在机关遗留下的腐败作风和影响。 1992年9月,军委组建总参谋部兵种部,孙德信被任命为该部副部长,他为部队兵种建设事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1993年7月,孙德信晋升为少将军衔,1998年8月退休。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