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绥阳县2006年全县预算执行情况及2007年全县和县本级预算报告 |
释义 | (2006年11月28日在县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绥阳县财政局局长 叶汝魁 各位代表: 我受县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绥阳县2006年全县预算执行情况及2007年全县和县本级预算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宝贵意见。 一、2006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06年财政工作在县委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和支持下,全县各级各部门团结协作,准确把握经济工作大局,紧紧围绕增收节支、转变职能、促进发展的财政工作主线,认真组织实施县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批准的财政预算方案,较好地完成了财政各项工作任务,为全县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进步做出了积极贡献。 2006年全县财政总收入预计完成11500万元,为年度预算11500 万元(调整预算数,下同)的100%,比上年实绩增长10.52%,增收1095万元。各征收部门的情况是:国税系统预计完成4700万元,为年预算的100%,同比增长16.16%,增收654万元;地税系统预计完成5100万元,为年预算的100%,同比增长65.96%,增收2027万元(剔除烟叶税实际增长23.66%,增收727万元);财政系统预计完成1700万元,为年预算的100%,同比下降8.70%,减收286万元。全县地方一般预算收入预计完成7000万元,为年度预算的100%,比上年实绩增长7.68%,增收499万元。各征收系统情况是:国税系统预计完成525万元,为年预算的100%,同比增长23.24%,增收99万元;地税系统预计完成4800万元,为年预算的100%,同比增长70.15%,增收1979万元(剔除烟叶税实际增长24.07%,增收679万元);财政系统预计完成1675万元,为预算的100%,同比下降8.57%,减收279万元。 全县财政一般预算支出预计完成31082万元,为年度预算(调整预算27614万元,上级财政专项转移支付3468万元)的100%,比上年下降1.39%,减少437万元。按照现行财政体制算帐,全县可用财力预计为31138万元,收支相抵,财政净结余56万元。 县本级地方一般预算收入预计完成3447万元,为年度预算的100%,比上年增长24.66%,增收682万元;乡镇级地方一般预算收入预计完成3553万元,比上年下降4.89%,短收183万元。 全县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具体项目预计完成情况是: 1、工商税预计完成3925万元,为预算的100%,同比(比上年实绩,下同)增长20.91%,增收679万元。其中增值税预计完成525万元,为预算的100%,比上年增长23.24%,超收99万元; 2、烟叶税预计完成1300万元,为预算的100%,同比下降21.21%,减收350万元; 3、耕地占用税预计完成25万元,为预算的100%,同比增长13.63%,增收3万元; 4、契税预计完成55万元,为预算的100%,同比增长1.85%,增收1万元; 5、国资净收益预计完成600万元,为预算的100%,同比增长106.89%,增收310万元; 6、专项收入预计完成160万元,为预算的100%,同比下降14.43%,减收27万元; 7、其他收入预计完成200万元,为预算的100%,同比增长58.73%,增收74万元; 8、罚没收入预计完成380万元,为预算的100%,同比下降20.16%,减收96万元; 9、行政性收费预计完成355万元,为预算的100%,同比下降38.68%,减收224万元; 全县地方一般预算支出具体项目预计完成情况是: 1、企业挖潜改支出预计完成64万元,为预算的100%,比上年增长42.22%,增加19万元; 2、科技三项费预计完成148万元,为预算的100%,比上年增长11.28%,增加15万元; 3、农业支出预计完成2478万元,为预算的100%,比上年增长2.23%,增加54万元; 4、林业支出预计完成464万元,为预算的100%,比上年下降32.85%,减少227万元; 5、水利和气象支出预计完成796万元,为预算的100%,比上年增长56.39%,增加287万元; 6、工交事业费预计完成158万元,为预算的100%,比上年下降29.15%,减少65万元; 7、城市维护费预计完成965万元,为预算的100%,比上年增长18.40%,增加150万元; 8、文广事业费预计完成1168万元,为预算的100%,比上年下降21.98%,减少329万元; 9、教育事业费预计完成10411万元,为预算的100%,比上年增长13.08%,增加1204万元; 10、科学事业费预计完成44万元,为预算的的100%,比上年下降2.22%,减少1万元; 11、卫生事业费预计完成1388万元,为预算的100%,比上年增长8.78%,增加112万元; 12、其他部门事业费预计完成748万元,为预算的100%,比上年下降7.43%,减少60万元; 13、抚恤社救支出预计完成777万元,为预算的100%,比上年下降9.65%,减少83万元; 14、行政管理费预计完成5049万元,为预算的100%,比上年下降4.68%,减少248万元; 15、政策性补贴预计完成57万元,为预算的100%,比上年增长185%,增加37万元; 16、公检法支出预计完成1335万元,为预算的100%,比上年下降21.15%,减少358万元; 17、支援不发达地区支出预计完成915万元,为预算的100%,比上年下降25.85%,减少319万元; 18、其他支出预计完成3647万元,为预算的100%,比上年下降8.80%,减少352万元; 19、专项支出预计完成140万元,为预算的100%,比上年下降45.31%,减少116万元; 20、社保支出预计完成330万元,为预算的100%,比上年下降32.24%,减少157万元; 由于2006年财政年度尚未终结,因此对报告的数据需要作以下特别说明。一是收支完成数均为预计数;二是上级财政专项转移支付3468万元为10月31日累计数;三是部分支出项目比上年下降。按照惯例,上级财政专项转移支付相对集中在11月和12月份下达,致使部分支出项目与上年比较出现大幅度下降;四是由于尚未办理财政决算,全县财政结余和县、乡两级财政收支分级执行情况以及分级结余情况不能准确计算。这些问题,都将在向县人大常委会报批2006年财政决算时进行相应调整和加以说明。 2006年财政工作取得的成绩集中表现在:一是财政收入继续保持稳定增长。财政总收入比上年实绩增长10.52%,地方财政收入比上年实绩增长7.68%;增值税在完成政策性退税350万元后,实现了“净上划基数”稳定增长。实现了省委、省政府关于“大灾之年财政不减收”的目标;二是财政保障能力有所增强。在保工资、保运转、保稳定的基础上,基本保证了重化工基地、通乡油路等重点项目的前期投入和配套需要,教育、卫生、计划生育事业投入稳定增长;三是惠民政策落实到位。全面免征农业税和停止征收农业特产税,粮食直补、杂稻直补、综合直补全部落实到位;四是继续保持财政收支平衡;五是财政改革稳步推进。国库集中收付制度运行进一步规范;“乡财县管乡用”改革运行情况良好;六是逐步转变乡镇财政职能,积极探索农村公共财政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保障作用的实现途径,大力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为了完成2006年财政工作任务,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紧紧围绕收支平衡,突出抓好增收节支 一是坚持依法治税。认真贯彻落实“加强征管、堵塞漏洞、惩治腐败、清缴欠税”的工作方针,切实维护国家税收法规的严肃性和统一性;二是加强重点税源监管。加强对畜牧、煤炭和所得税、营业税、烟叶税等重点行业和重点税源的监管,努力增加税收收入,不断提高收入质量;三是加强征管队伍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大力推行文明办税;四是强化任务考核,以财政收入为核心,完善收入激励机制,促进财政收入稳定增长;五是严格执行支出预算。严格执行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批准的支出预算,坚持按预算拨款,严把支出关;六是加强资金监管。规范县级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严格控制授权支付范围,提高直接支付比例,强化财政监管职能,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二)积极探索,大胆实践,扎实推进农村综合改革 我县是全省10个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县之一。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正确把握我们面临的“群众加快发展的迫切愿望增强,农业大县为民办事的能力较弱”、“群众加快发展的意识不断提高,干部创新发展的能力相对较低”、“基层政权肩负的责任不断增大,落实责任的权力日益缩小”和“各项改革措施不断推进,各种矛盾逐渐浮出”形势和矛盾,开展了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县乡财政体制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综合改革试点。 一是积极稳妥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切实转变政府职能。科学界定乡镇政府的职能,乡镇政府不再直接从事招商引资、生产经营、催种催收等具体事务,逐步向示范引导、社会管理、提供服务转移。加强人员编制管理,以2001年乡(镇)机构改革核定的行政编制和2004年底核定的事业编制为基数,五年内只减不增;完善考评机制,落实行政责任。在年度工作任务考核中,“以县管理为主”的部门主要考核县级主管部门,“以乡(镇)管理为主”的部门主要考核乡(镇)政府,不准通过“责任状”转嫁职责。妥善解决乡(镇)政府“巴掌大的权力”与“天大的责任”之间的矛盾,乡(镇)政府只做“份内事”,不管“份外事”;建立保障机制。统一在任农民村干部报酬标准,实行在任农民村干部养老保险制度和离任农民村干部生活困难定期补助制度,妥善解决农民村干部的报酬和后顾之忧,充分调动农民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建立运转协调机制。“以县管理为主”和“以乡(镇)管理为主”的单位人事变动,必须征得对方同意,否则组织、人事部门不予研究。同时,“以县管理为主”单位的经费纳入县级财政预算,其支出通过“乡财县管乡用”计算机网络直接支付,其财务委托乡(镇)政府管理。建立县、乡(镇)管理协调机制,解决“上划部门”在行政管理中存在的主管部门“管得了”而“看不见”、乡(镇)政府“看得见”而“管不了”的问题。 二是改革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推动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实行“以县管理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中小学人事管理制度,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促进农村义务教育健康发展。 三是实施“乡财县管乡用”改革,缓解县乡(镇)财政困难。实行“预算共编”,全面推行财政综合预算和细化部门预算,提高预算编制质量,增强财政预算的科学性和透明度;实行“账户统设”,规范银行帐户管理,确保财政资金安全;实行“集中收付”和“政府采购”,改革资金缴拨和支付方式,延伸县财政监管领域,实现监督关口前移;实行计算机网络管理,财务核算统一规范,财政资金运行快捷、安全。通过改革,有效解决了乡镇财政管理中存在的预算编制不科学、开支无预算、擅自举债等突出问题,牢固树立“偿债也是政绩”的观念,牢固树立依法理财、科学理财、民主理财的观念;取消“七站八所”财务经办权、全面推行收支脱钩、集中票据管理权,消除了涉农“三乱”的客观条件和主观积极性,从体制和机制上遏制涉农“三乱”,确保农民负担不反弹,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清理登记乡村债务,乡村两级负债家底清楚,为县政府偿债准备和举债决策提供了可靠信息;县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乡镇政府债务管理的意见》,对举债程序、债务资金管理、偿债准备作出明确规定,彻底解决了乡镇政府负债随意性问题。 (三)转变乡镇财政职能,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后勤保障 面对全面免征农业税、停止征收农业特产税的新形势,全县财政部门准确把握,积极应对,切实转变财政职能。 一是明确工作任务。乡镇财政不再是“一级政府一级财政”时期意义上的功能完善型财政实体,其职能由“收支并重”向“轻收重支”转变,具体任务是集中精力加强财政支出管理,着力于人员工资、运转经费和各种专项资金监管,确保专款专用,千方百计提高财政效益。 二是改革补贴发放办法。对农民的粮食直补、杂稻直补、综合补贴全面实行“一折通”发放。减少资金中转环节,降低农民领取补贴的成本,把党和政府对农民的关爱送进千家万户。 三是积极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县财政预算安排214万元专项投入,用于“四在农家”建设。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吸引社会投资和农民群众投工投劳,大力改善生活环境。足额安排沼气池配套资金,完成了2450口沼气池建设任务,加强农村生态保护;足额安排农村特困群众茅草房改造配套资金,完成茅草房改造130 间,帮助解决群众居住困难;增加民政救灾救济46万元,扩大扶贫济困范围,切实解决困难群众生产生活困难。 (四)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紧紧围绕“两个百分之百”的目标,多渠道筹措资金,完成了全部国有企业改革改制,妥善安置职工750人。完成了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破产解体工作,充分用足用活国家政策,消化历史债务,促进企业发展。 加强机关事业单位“非转经”资产清理,全县清理登记面积13.7万平方米,为国有资产营运公司增强融资能力创造了前置条件。规范国有资产处置程序,依法处置国有资产6宗,实现国有资产收益600万元。 成绩和经验值得总结,但预算执行中的主要问题和困难也不容忽视。一是财政收入增长乏力,缺乏工业项目支撑。农业对财政的贡献率低,三产发展滞后,地方收入增长后劲明显不足;二是财政依存度高,自我发展能力弱。2006年可用财力中,转移支付为19130万元,占71.70%,由于受用途规定的限制,县财政缺乏支持经济发展的自主能力;三是财政公共职能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难以落到实处。这些问题需要我们通过经济发展逐步加以解决。 二、2007年县本级财政预算草案 2007年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财政工作全局。坚持发展为第一要务,积极支持生态工业、旅游开发项目建设,扩大县域经济总量,培植支柱财源;坚持依法治税,强化税收征管,促进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坚持以人为本,调整支出结构,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和农村义务教育、农村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深化财政改革,转变财政职能,充分发挥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保障作用。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和国民经济发展计划,2007年财政预算安排的基本原则是:收入预算安排坚持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对接国家财政政策,服从于“十一五”规划和积极可靠的原则;支出预算安排坚持有序原则,足额安排干部职工工资和机构运转经费;优先安排农村社会保障、农业、教育、卫生、计划生育等投入;坚持“一是吃饭、二要建设”的方针,适当集中财力支持重点项目建设,促进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据此,全县财政总收入预算安排12050万元,比上年(预计完成数,下同)增长4.78%,增加550万元。各征收单位的任务是:国税系统4500万元,同比下降4.26%,减少200万元(其原因是烟草企业所得税从2007年起由市烟草公司集中汇缴);地税系统6100万元,同比增长19.61%,增加1000万元;财政系统1450万元,同比下降14.71%,减少250万元。全县地方财政收入预算安排7850万元,同比增长12.14%,增加850万元。各征收单位的任务是:国税系统增值税600万元,同比增长14.29%,增加75万元;地税系统5800万元,同比增长20.83%,增加1000万元。其中煤炭税550万元、畜牧税200万元分别由地税局委托乡企局和畜牧局组织征收;财政系统1450万元,同比下降13.43%,减少225万元。 全县支出预算安排26638万元,同比(比上年年初预算数,下同)增加489万元,增长1.87%;其中:人员经费17776万元,同比增加1371万元,增长8.36%;公务费1961万元,同比增加489万元,增长33.23%;专项经费6901万元,同比减少1371万元,下降16.57 %。 按照现行财政体制算帐,全县可用财力为26680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7850万元,税收返还1100万元,以奖代补4497万元,增加工资补助5239万元,“三费一补”补助2165万元,“海尔”财力划转73万元,税改转移支付3609万元,国防厂矿子校划转332万元,所得税返还202万元,退耕还林补助54万元,投调税停征补助96万元,天然林禁伐补助18万元,“三奖一补”补助1745万元,减专项上解300万元。收支相抵,财政收支保持平衡。 2007年县本级地方收入预算安排3954万元,比上年(预计完成数,下同)增长14.7%,增加507万元。县本级地方财政收入加上税收返还1100万元,以奖代补4497万元,增加工资补助5239万元,“三费一补”补助2165万元,“海尔”财力划转73万元,税改转移支付3609万元,国防厂矿子校划转332万元,所得税返还202万元,退耕还林补助54万元,投调税停征补助96,天然林禁伐补助18万元, “三奖一补”补助1745万元,下级上解收入1702万元,减补助乡镇政策性补助1149万元、乡镇其他补助611万元、专项上解300万元。当年县本级可用财力为22726万元。县本级财政支出预算安排22684万元,比上年增长1.69%,增加378万元。收支相抵,保持平衡。 2007年县本级地方财政收入预算具体项目安排情况是: 1、增值税600万元,比上年增长14.29%,增加 75万元; 2、地方工商税2193万元,比上年增长32.74%,增加541万元; 3、耕地占用税11万元,比上年增加11万元; 4、契税46万元,比上年增加46万元; 5、国资收益300万元, 比上年下降50%,减少300万元; 6、专项收入160万元,与上年持平; 7、其他收入188万元,比上年增长70.91%,增加78万元; 8、罚没收入319万元,比上年下降16.05%,减少61万元; 8、行政性收费137万元,比上年增长14.17%,增加17万元; 2007年县本级财政支出预算具体项目安排情况是: 1、科技三项费151万元,比上年(年初预算数,下同)增长2%,增加3万元; 2、农业支出1173万元,比上年下降4.01%,减少49万元; 3、林业支出350万元,比上年下降0.57%,减少2万元; 4、水利和气象支出498万元,比上年增长173.63%,增加316万元; 5、工交事业费155万元,比上年增长4.73%,增加7万元; 6、城市维护费180万元,比上年下降80.49%,减少425万元; 7、文广事业费448万元,比上年下降15.15%,减少80万元; 8、教育事业费9513万元,比上年增长4.37%,增加898万元; 9、科学事业费42万元,与上年持平; 10、医疗卫生支出1652万元,比上年增长31.22%,增加393万元; 11、其他部门事业费349万元,比上年下降49.57%,减少343万元; 12、抚恤社救支出370万元,与上年持平; 13、行政管理费2370万元,比上年增长3.81%,增加87万元; 14、公检法支出1330万元,比上年增长4.40%,增加56万元; 15、支援不发达地区支出530万元,比上年下降5.19%,减少29万元; 16、其他支出3229万元,比上年增长4.40%,增加56万元; 17、专项支出134万元,与上年持平; 18、社会保障支出30万元,比上年下降70%,减少70万元; 19、预备费180万元。 由于2006年财政年度尚未终结,给2007年收支预算编制带来一些矛盾和问题,需要作如下特别说明。一是关于收入预算。“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目标是增长12%以上,现在的方案是:总收入和地方收入分别以11500万元和7000万元为基数计算安排,如果2006年最终执行结果发生变化,需要作相应调整;二是关于2007年可用财力问题。本级预算执行的最终结果尚不能确定,省财政转移支付政策特别是年终一次性困难补助、民族地区转移支付、2007年以奖代补政策尚不明朗,2007年可用财力只能根据目前已经明确的政策进行安排。2006年决算后,会发生较大变化;三是关于支出预算。人员经费、运转经费已经按照现行政策和包干标准预算到各单位,但是由于本次会议召开时间较往年提前,部门预算审查汇总尚未完成,现在的报告数为“一上预算”汇总数,最终的“二上预算”汇总数会发生一定变化;专项经费是以2006年年初预算为基础,剔除一次性投入后安排的,对于其中不确定项目予以保留。因此,需要进一步细化;四是关于乡镇级预算。乡镇级预算方案同样面临上述问题,最终的汇总情况也会发生一定变化;五是关于总预备费。按照收支平衡的原则,目前县本级只安排了180万元。上述矛盾和问题是今年提前召开人民代表大会带来的,是无法避免的,希望各位代表理解和支持。同时,为了保证预算方案的科学性、可行性和可靠性,确保收支平衡,在2006年财政决算结束后,我们需要对上述方案进行相应调整,对专项经费的具体项目进行细化。请求本次会议委托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对县政府提交的细化方案进行审议。 2007年地方财政收入预算安排比上年实绩增长12%,符合县域经济发展的客观实际。完成今年收入任务的有利条件表现为:一是我们拥有良好的宏观经济发展环境。国家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政策,交通、教育、卫生、农村社会保障等投入力度将进一步加大;随着东部经济发达地区投资领域相对饱和,其投资正在发生战略性转移,包括我县在内的广大西部地区的能源、旅游成为投资热点,我们具有良好的投资机遇;二是我们拥有良好的微观经济发展机遇。“重化工基地项目”扎实推进;煤炭矿井即将开工建设;清溪河电站和S207绥阳段二级公路改造工程已经动工;旅游资源整体开发按照协议约定有序推进。财政增长点凸现,税源基础可靠,通过加强征管可以完成收入任务。支出预算安排,工资和运转有保障,住房公积金、公务员大病医疗补助足额安排,运转经费稳中有增;通过细化方案后,各种专项投入也会有一定增加。支出预算安排充分考虑了稳定、改革、发展的需要,科学合理。但在预算执行过程中估计也会遇到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重大项目的不确定因素很多,需要认真研究、积极应对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坚定信心,扎实推进;二是中西部地区之间、西部地区内部之间、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在继续扩大,社会矛盾突出;三是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农村义务教育投入、重点项目建设特别是S207绥阳段改造配套资金需要量大,财政收支矛盾仍比较突出。为此,我们必须冷静分析,正确估价我们面临的财政经济形势,坚定信心,沉着应对,扎实工作,确保完成预算任务。 三、把握大局,突出重点,坚定信心,为全面完成财政收支预算而努力奋斗 2007年财政工作紧紧围绕县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把握经济工作大局,切实转变财政职能,加快农村公共财政体系建设,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突出抓好增收节支,稳步推进财政改革,大力促进财政发展,充分发挥县乡财政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保障作用。 (一)紧紧围绕“工业强县、旅游兴县、农业稳县”的经济工作主线,切实加强财源建设 “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发展工业经济是扩大县域经济总量、解决财政困难问题的唯一途径。认真研究和积极应对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和产业政策,千方百计支持循环经济型生态工业基地建设。实施采矿权和探矿权的招、拍、挂,加快煤炭矿井建设。二是大力支持旅游产业发展。加强与贵州千山公司合作,做好土地规划修编、建设性祥规报批工作,北部旅游资源整体开发取得实质性进展。三是通过预算安排、融资等形式筹集资金,解决S207绥阳段改造征地拆迁投入,确保项目建设顺利推进;加强后勤服务,支持清溪河电站建设;四是进一步完善烤烟风险机制和后勤保障机制,切实抓好烤烟生产;认真落实县委关于建设畜牧强县的各项措施,积极探索多元投入机制,支持畜牧产业发展;五是继续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六是要充分发挥财政调控职能,加强软环境治理。规范非税收入减免程序,全面推行收支脱钩,消除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的客观条件和主观积极性,为县域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通过不懈努力,逐步形成以工业为支柱、以旅游为后续、以农业为基础的多元化财源体系。 (二)坚持以组织收入为核心,切实加强税收征管,确保完成收入任务 收入是支出的前提和基础,财政工作必须以组织收入为核心。严格执行税收法规,坚持依法治税,严厉打击各种偷、逃、抗税行为,下大力气治理各种人情税、擅自减免税和变相减免税行为。加强对重点税源的监管,开展煤炭、房地产开发、不动产交易等领域的税收专项整治,防止税收流失。妥善处理速度与效益的关系,注重收入质量。加强对征管单位的任务考核,严格兑现奖惩,充分调动和保护征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抓好均衡入库。 (三)坚持依法理财为重点,切实加强支出管理,确保收支平衡 严格执行《预算法》,坚持支出按预算、开支按标准、追加按程序,切实加强支出预算管理;严格执行《监督法》,收支平衡、超收财力使用、科目调剂、向下转移支付等情况,及时向县人大常委会报告,主动接受监督。坚持量入为出、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留有余地的财政支出方针,确保收支平衡。坚持保工资、保运转、保稳定的财政支出顺序,合理调度资金,确保支出预算实现。优化支持结构,大力支持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和农村义务教育、农村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推行绩效评价,提高财政效益。 (四)转变职能,加强保障,逐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 一是继续完善县级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完成财政、银行、税务、预算单位的计算机网络建设,财政资金收付实现网上运行。 二是调整县乡财政预算管理体制。坚持让利于乡镇和促进县乡财政协调发展的原则,科学制定新一轮县乡财政预算管理体制。适当增加向下转移支付力度,增强基层财政公共保障能力。 三是巩固“乡财县管乡用”改革成果。以深化预算编制为切入点、以资金直接支付为手段、以适当增加向下转移支付为保障,实现乡镇财政管理规范、保障有力、运行高效,确保乡镇干部工资足额及时发放、机构运转和社会稳定的经费需要,维护基层政权稳定;进一步完善“村财乡管村用”办法,确保村级转移支付全部到村。落实好离任农民村干部生活困难补助机制和在任农民村干部养老保险机制,为基层民主法制建设提供保障。 四是认真落实党和国家的各项惠民政策。认真总结粮食直补、杂稻直补、综合补贴实行“一折通”发放的经验,将退耕还林补助、农村低保、定期定量补助纳入“一折通”发放,减少资金中转环节,确保各项补贴及时、足额兑现到补贴对象手中,把党和政府对广大农民群众的关爱送进千家万户。 五是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逐步扩大农村低保覆盖面,切实解决困难群众生活困难;实行特困家庭医疗救助制度,帮助解决特困群众就医困难。落实“五保户”补助政策,加强救灾救济。 六是加快农村教育、卫生事业发展。严格执行“两免一补”政策,足额配套“生均公用经费”,切实减轻学生家长经济负担;积极支持乡镇卫生院改造,加强卫生基础设施建设,逐步解决农民群众看病难问题。 七是大力支持“四在农家”创建活动。“四在农家”创建活动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载体。适当增加财政投入,引导农民群众投资、投劳。落实配套资金,支持沼气池建设。财政部门要全程参与规划设计、项目实施、竣工验收,加强资金监管,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五)坚持政府决策,市场化运作,开展资本营运,搭建融资平台 成立国有独资性质的国有资产营运机构,受县政府委托经营国有资产。一是抓住国防厂矿搬迁的机遇,采取代管、收购等方式,盘活其闲置资产,为招商引资做好资产储备。二是实施农业科技示范园项目。按照政府规划、市场运作的原则,通过招商引资启动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为农业实用技术试验示范和推广提供场所,为旅游观光增添亮点。三是搭建融资平台。国防厂矿闲置资产、农业科技示范园、机关事业单位“非转经”资产,要采取产权转让方式,增加资产规模,增强融资能力。 各位代表:新一年的财政工作目标即将锁定,任务光荣而艰巨。让我们在县委领导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为全面完成2007年财政预算任务而努力奋斗。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