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绥阳县2003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4年县级财政预算草案报告 |
释义 | (2004年2月17日在县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绥阳县财政局局长 叶汝魁 各位代表: 我受县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2003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4年县本级财政预算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宝贵意见。 一、2003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03年财政工作在县委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支持和帮助下,全县各级各部门团结协作,认真组织实施县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议批准的财政预算方案,较好地完成了财政各项工作任务,为全县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进步做出了积极贡献。 据年终财政决算反映,2003年全县完成财政总收入8,932 万元,为年度预算9,160万元(调整预算9310万元,减农业税减免 150万元)的97.51%,短收228万元,比上年增长6.77%,增收566万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6,181万元,为年度预算6,150万元(调整预算6,300万元,农业税减免150万元)的100.51%,超收31万元,比上年增长9.04%,增收512万元;为市政府考核任务6,180万元的100%。全县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完成21,464万元,为年度预算21,226 万元(调整预算17,624万元,上级专款3,602万元)的101.12 %,比上年增长15.92%,增加2,948万元。按照现行财政体制算帐,全县可用财力为22,145万元,收支相抵,财政结余681万元,其中上级专项指标结余96万元,财政净结余585万元。 县本级完成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157万元,为年度预算 2,320万元的92.97%,短收163万元,比上年增长29.86%,增收496万元;县本级支出完成18,398万元,为年预算18,296万元(含专款和镇乡上划教育、公安、国土、财政、林业等支出)的100.56%,比上年增长19.81%,增加3,042万元。按照现行财政体制算帐,县本级可用财力为19,061万元,收支相抵,财政结余663万元,其中专项指标结余96万元,净结余567万元。 县本级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具体项目完成情况是: 1、工商税完成952万元,为预算的84.25%,短收178万元,比上年增长4.5%,增收41万元。其中增值税完成368万元,为预算的87.62%,短收52万元,与上年基本持平。 2、烤烟特产税完成102万元,年初县级未安排预算,同比下降7.27%,减收8万元; 3、行政性收费及罚没收入完成576万元,为预算的84.71%,短收104万元;同比增长31.81%,增收139万元; 4、专项收入完成92万元,为预算的306.67%,超收62万元,同比增长268%,增收67万元; 5、其他收入完成435万元,为预算的90.63%,短收45万元,同比增长144.38%,增收257万元。 县本级地方一般预算支出具体项目完成情况是: 1、企业技改支出完成89万元,为预算的93.68%,比上年增长187.1%,增加58万元; 2、科技三项费完成86万元,为预算的100%,比上年增长244%,增加61万元; 3、农业支出完成1,327万元,为预算的100%,比上年增长14.1%,增加164万元; 4、林业支出完成610万元,为预算的99.84%,比上年增长97.41%,增加301万元; 5、水利和气象支出完成305万元,为预算的100%,比上年下降6.73%,减少22万元; 6、工交事业费完成193万元,为预算的97.47%,比上年增长105.32%,增加99万元; 7、城市维护费完成430万元,为预算的100%,比上年增长61.65%,增加164万元; 8、文广事业费完成610万元,为预算的99.51%,比上年增长39.59%,增加 173万元; 9、教育事业费完成 5891万元,为预算的的99.9%,比上年增长6.07%,增加 337万元; 10、科学事业费完成31万元,为预算的100%,比上年下降16.22%,减少6万元; 11、卫生事业费完成685万元,为预算的103.79%,比上年增长10.48%,增加 65万元; 12、其他部门事业费完成451万元,为预算的98.9%,比上年增长91.91%,增加216万元(财政所上划增加支出); 13、抚恤社救支出完成576万元,为预算的100%,比上年增长13.61%,增加69万元; 14、行政管理费完成1,823万元,为预算的101.17%,比上年增长10.75%,增加177万元; 15、政策性补贴支出完成16万元,为预算的100%,比上年增加16万元; 16、公检法支出完成1,094万元,为预算的99.91%,比上年增长11.29%,增加111万元; 17、支援不发达地区支出完成985万元,为预算的99.49 %,比上年增长67.8%,增加398万元; 18、其他支出完成2,705万元,为预算的105.17%,比上年增长24.54%,增加533万元; 19、专项支出完成99万元,为预算的100%,比上年增长26.92%,增加21万元; 20、社会保障支出完成392万元,为预算的89.7%,比上年增长37.54%,增加107万元。 2003年财政工作取得的成绩十分显著。财政收入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地方财政收入增长9.04%,总收入增长6.77%,完成了省政府“以奖代补”和市政府年度综合考核任务;财政支出执行情况较好,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财政继续保持收支平衡;财政改革稳步推进。为了完成财政预算任务,我们着重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严格执行税收法规,依法组织财政收入,努力完成收入任务 全县财政税务部门坚持依法治税,依率计征,有效制止各种越权减免税,严厉打击偷、逃、抗、骗税行为,切实维护国家税法的严肃性;加强税法宣传,整治税收环境,不断增强公民纳税意识;强化序时考核,狠抓均衡入库,提前一个月完成了市政府地方财政收入考核任务。 (二)认真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一是继续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2003年共投入农业综合开发、以工代赈等项目资金2,280万元,直接用于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进一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二是积极支持产业结构调整,共安排农业、畜牧、旅游产业化建设资金350万元,用于农业实用技术推广、生猪品种改良和旅游项目开发,提高农村经济效益;三是加强城镇建设,本级预算安排 610万元,用于南部新区开发、旧城街道改造和县城维护管理,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品位;四是加强交通设施建设,共投入510万元,用于S303绥阳段为主的公路改造,着力改善交通条件;五是集中财力加大社会事业投入,2003年共投入教育、计生、社会保障等专项资金1,900万元,促进社会事业发展,确保社会稳定。 (三)加强预算管理,从严控制财政支出,确保重点需要 一是财政部门认真贯彻落实《预算法》,严格执行预决算制度,按时向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报批预决算方案和报告预算执行情况,主动接受人大监督;二是严把拨款关,不拨无预算的款项,不超预算拨款;三是严格坚持“有序”原则,实现了保工资、保运转、保稳定、保重点的目标,上级专款到位率97.07%;四是加强专项资金管理,进一步完善“报帐制”,加强跟踪问效,努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四)积极稳妥地推进财政改革,强化财政监督,规范财政管理 一是继续深化公共财政支出改革。在总结“会计集中核算”经验的基础上,按照国家财政部的统一部署,积极稳妥地进行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建立国库单一帐户体系,推行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财政支出采取“直接支付”和“授权支付”两种方式管理,妥善解决了财政管理中“缺位”与“越位”并存问题,有效巩固单位的预算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和保护预算单位当家理财的积极性;二是深化预算编制改革。按照“总额不变、项目细化、强化监督”的原则,启动细化部门预算编制工作,为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提供运行平台;三是推行政府采购。按照“公开、公正、透明、节约”的原则,积极探索县级政府采购;四是完善农村税费改革方案。针对我县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积极向上争取政策,完善改革方案,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2003年我县财政经济形势继续向好。我们在总结成绩和经验的同时,也要客观地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差距。一是“三线企业”退税和烟草增值税政策变化严重影响财政收入总量,给财政增长带来较大困难;二是政策性增加财政供养人员、工资调整和“两会再贷款”为主的政府债务偿还,加大了财政收支矛盾;三是财政资金的跟踪问效仍存在差距,财政监督需进一步加强;四是由于农村税费改革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尽管对改革试点方案进行了调整和完善,但仍有极个别地方农民群众不满意。这些矛盾和问题都需要通过扎实工作、加速经济发展来加以解决。 二、2004年县本级财政预算草案 2004年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针,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揽财政工作全局,认真贯彻落实全国财政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从源头抓起的财政工作方针,紧紧围绕经济结构调整,突出抓好农业产业化经营和电力为主的能源基地建设,大力推进财源建设;坚持依法治税,加强税收征管,努力增加财政收入;坚持收支平衡和有序原则,加强财政支出管理,优化支出结构,集中财力办大事;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积极稳妥地推进财政改革,强化财政监督,规范财政管理,努力开创财政工作新局面。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和国民经济发展计划,2004年财政预算安排的基本原则是:收入预算坚持积极可靠、稳定增长原则,确保完成“以奖代补”考核任务;支出预算坚持量入为出、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留有余地和有序原则,确保工资发放、机构运转和社会稳定,集中财力加大对经济结构调整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确保乡镇财政体制兑现,坚持收支平衡原则。据此,全县地方财政收入安排6,750万元,比上年实际完成数(下同)增长9.21%,增加569万元。 全县财政总收入预算安排9,445万元,比上年增加513万元,增长5.74%。各征收系统的任务是:国税系统2,800万元,比上年下降1.2%,减少34万元,其中增值税2,500万元,与上年持平;地税系统2,670万元,比上年增长14.05%,增加389万元,其中地方收入2,400万元,比上年增长 19.88%,增加398万元;财政系统3,975万元,比上年增长4.14%,增加158万元。 2004年全县地方财政支出预算安排18,549万元,比上年(年初预算安排数,下同)增加1,660万元,增长9.83%。其中人员经费12,307万元,比上年增加1,486万元,增长13.73%。主要增加项目是:增人增资366万元,两年一次晋级增加工资350万元,调资增加690万元,企业离休及遗孀补助80万元;公用经费(运转经费)1,179万元,比上年增加277万元,增长30.71%(其中县级增加57万元,乡镇超收增加220万元);专项经费(项目经费)4,768万元,比上年减少106万元,下降2.17%;总预备费295万元,占支出总额的1.62 %,比上年增加3万元。各镇乡财政预算经人代会审议批准后,全县汇总财政收支预算会发生变化,届时将报县人大常委会备案。 按照现行财政体制算帐,全县可用财力为18,549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750万元,税收返还1,042万元,以奖代补3,090万元,增加工资补助3,981万元,年终奖金补助549万元,海尔财力划转73万元,税改转移支付1,802万元,所得税返还145万元,2003年调资补助656万元,上年结余681万元,专项上解220万元。收支相抵,财政收支保持平衡。 2004年县本级地方收入预算安排2,733万元,比上年实绩增长26.7%,增加576万元。县本级地方财政收入加上税收返还1,042万元、以奖代补3,090万元、增加工资补助3,981万元、年终奖金补助549万元、海尔财力划转73万元、税改转移支付1,802万元、所得税返还145万元、2003年调资补助656万元、上年结余663万元、镇乡上解收入5,577万元,减去专项上解220万元、对镇乡的体制补助2,643万元、增人增资补助737万元、医改补助143万元、税改补助429万元,当年县本级可用财力为16,139万元。县本级财政支出预算安排15,993万元,比上年增长10.29%,增加1,492万元。收支相抵,县本级结余146万元,用于乡镇财政体制调控。2004年县本级地方财政收入预算具体项目安排情况是: 1、工商税1,415万元,比上年实际完成数(下同)增长48.63%,增加463万元。其中地方工商税1,040万元,比上年增长78.08%,增加 456万元(主要是交通运输营业税上划为县级收入);增值税375万元,比上年增长1.63%,增加9万元; 2、烤烟特产税90万元,比上年下降11.76%,减少12万元; 3、契税5万元,比上年增加5万元; 4、行政性收费和罚没收入257万元,比上年下降1.91 %,减少5万元; 5、国资收益400万元,比上年增加400万元; 6、其他收入276万元,比上年下降36.55%,减少159万元; 7、专项收入90万元,比上年下降2.17%,减少2万元。 8、罚没收入200万元,比上年下降36.31%,减少114万元。 2004年县本级地方财政支出预算具体项目安排情况是: 1、基本建设支出268万元,比上年增加268万元; 2、企业技改6万元,比上年增加6万元; 3、科技三项费97万元,比上年增长121.16%,增加 60万元; 4、农业支出649万元,比上年下降2.41%,减少16万元(主要是科目调整减少20万元); 5、林业支出236万元,比上年增长96.67%,增加116万元(乡镇林业站上划); 6、水利和气象支出118万元,比上年增长8.26%,增加 9万元; 7、工交事业费89万元,比上年增长20.27%,增加15万元; 8、文广事业费385万元,比上年增长37.99%,增加106 万元; 9、教育事业费6,559万元,比上年增长14.85%,增加 848万元; 10、科学事业费29万元,比上年增长3.57%,增加1万元; 11、医疗卫生支出443万元,比上年下降23.36%,减少135万元(医保资金进入部门预算); 12、其他部门事业费 497万元,比上年增长24.25%,增加97万元; 13、抚恤社救支出180万元,与上年持平; 14、社会保障支出110万元,比上年下降46.6%,减少96万元; 15、行政管理费1,866万元,比上年增长28.25%,增加411万元; 16、公检法支出794万元,比上年增长12.46%,增加88万元; 17、城市维护费420万元,比上年增长82.61%,增加190 万元; 18、支援不发达地区支出30万元,比上年下降91.3%,减少315万元; 19、专项支出100万元,比上年增长1.01%,增加1万元; 20、其他支出2,822万元,比上年下降5.52%,减少165万元; 21、总预备费295万元,占支出的1.88%,比上年增长1.03%,增加3万元。 2004年地方财政收入预算安排增长9.21%,与全县经济发展和省政府“以奖代补”考核目标一致,充分考虑了农业税、其他特产税等政策性减收因素,同时也考虑了联盟煤厂改制收益、S303绥阳段公路改造等主要增长点,是可行的;支出预算安排,工资和运转有保障,经济结构调整、社会保障和重点项目建设投入稳中有升。其中烤烟、畜牧、水利、农发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投入安排243万元,南部新区建设300万元,公路建设投入130万元,电力为主的能源基地重点项目建设210万元。支出预算安排充分考虑了稳定、改革、发展的需要,科学合理。今年我县财政经济具有良好的发展机遇和有利条件:一是中央财政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县域经济发展具有良好的宏观环境;二是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力度加大,我们面临良好的招商引资机遇,固定资产投资的大幅度增长必将大大提高县域经济总量,S303绥阳段公路改造、县城电网和水网改造、清溪河电站以及南部新区开发等一批重点项目的实施,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三是国有企业改革改制稳步推进,一大批存量资产正逐步发挥效益。但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将会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政策性减收因素多,制约财政增长;二是农产品结构性供需矛盾突出,农村经济效益不高,农民收入增长困难;三是人员经费的大幅度增加和高额的到期债务,财政平衡难度大。为此,我们必须正视困难,扎实工作,确保完成财政预算任务。 三、把握大局,突出重点,坚定信心,为全面完成财政收支预算而努力奋斗 2004年财政预算任务十分艰巨,必须把握改革、发展、稳定的工作大局,突出抓好增收节支,稳步推进财政改革,大力促进财政发展。 (一)坚持从源头抓起的财政工作方针,紧紧围绕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加强财源建设 财源建设是财政工作永恒的主题。一是加大财政投入,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牢固树立“没有投入就没有产出”的观念,集中财力办大事。加大对电力为主的能源基地建设、交通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南部新区为主的城镇建设、双河洞国家地质公园为主的旅游产业建设的投入,千方百计保证项目申报和投资配套的资金需要。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努力增加经济总量。按照“在建一批、报建一批”的要求,搞好项目储备;按照“法制、公平、文明”的标准营造投资环境,扩大开放,招商引资,增加经济总量。三是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巩固农业基础财源。财政要继续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粘合作用,拓宽投资渠道,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大力支持烤烟、畜牧、辣椒、药业、蔬菜基地建设,提高农业效益;四是积极探索国有资产运营新模式。做好银行剥离资产的“打包收购”和机关事业单位“非转经”资产的所有权转移工作,积极稳妥地开展资本运作,提高国有资产回报率,增强融资能力,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五是要着力于机制研究,充分调动和保护各级各部门发展生产、培植财源的积极性。完善财源建设激励机制,鼓励各级各部门向上争项目、争投入,努力增加可用财力总量;完善财政分配体制,努力增加经济总量,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六是要着力于国家财政体制研究,下大力气寻找“立足自我发展和争取上级补助”的最佳结合点,用足用活国家财政分配政策,努力增强财政发展后劲。 (二)坚持依法治税,强化税收征管,大力组织财政收入,确保完成财政收入任务 依法治税是振兴财政的关键。一是继续贯彻落实“加强征管、堵塞漏洞、清缴欠税、惩治腐败”的治税方针,严格执行国家税收法规,坚持依法治税,依率计征。坚决反对和制止各种形式的越权减免税,特别是要制止地方政府在自身建设工程中的非法减免税行为,清理和规范地方政府的税收优惠政策,切实维护国家税收法规的严肃性和统一性。二是切实加强征管体系建设,有效解决地方税务机构设置与财政管理体制之间的矛盾。县、镇乡两级财政、税务部门要建立严密的对帐制度,切实防止收入混级混库;三是继续坚持“按季监控、分月考核”。对年度收入任务早分配、早安排,不留缺口。县财政继续实行运转经费调度与收入进度挂钩,强化序时考核,抓好均衡入库。 (三)严格预算约束,强化支出管理,优化支出结构,确保财政平衡 财政支出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机构运转的物质保障,必须千方百计增强财政保障能力。一是继续坚持“量入为出,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留有余地”的财政支出方针,坚持“有序”原则,确保工资发放和机构运转;按照公共财政理论和效益优先的原则,安排好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投入。二是严格执行《预算法》。财政部门要严格执行人大批准的支出预算,严把拨款关,坚持“拨款按预算、追加按程序、开支按标准”,不准拨无预算的款项和超预算拨款;加强对部门预算执行的监督力度,严禁各单位无预算使用资金,以维护财政预算的严肃性和统一性。三是严格资金拨付审批程序,经费预算按照“序时原则”调拨,工程资金按照工程进度调拨,增强财政资金供应的时效性。四是抓好跟踪问效。牢固树立效益观念,跟踪检查资金使用情况和项目实施情况。实行按比例配套项目管理费,确保资金专款专用,努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四)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充分调动和保护乡镇政府当家理财的积极性,促进县乡经济协调发展 为了激励镇乡加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充分调动大力发展畜牧生产的积极性,适当调整地方工商税考核办法。在基数不变的前提下,“畜牧税”超收全部归乡镇;“交通运输营业税”不再实行收入划转,按照体制包干基数实行财力补助;“其他工商税”超收实行1:9分成;二是严格体制兑现。县财政要为体制兑现提供充足的财力保证,超收分成必须及时拨付;严格控制赤字乡镇的资金调度,只保其基本工资发放;三是加大对财政困难乡镇的扶持力度,促进县域经济协调发展。 (五)深化财政改革,强化财政监督,规范财政管理,整顿财经秩序 积极稳妥地推进财政改革,充分发挥财政监督职能,努力探索财政管理新途径,不断提高财政管理水平。 一是继续巩固和深化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认真研究银行帐户设置、资金拨付审批程序、支出直达等关键环节和难点问题。着力解决财政监督管理中“缺位”与“越位”问题,坚持管好该管的,做好该做的,特别注意调动和保护各级各部门当家理财的积极性。加强制度建设,坚持按章办事。财政部门要加强内部监督检查,规范运作,提高效率。 二是深化预算编制改革。细化部门预算是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运行的平台,要认真总结试点经验,不断完善预算编制办法。要着力解决开支定额问题,适当调整会议、出差补助标准,科学制定汽车燃油、水电、电话开支定额,规范汽车修理、汽车保险管理办法,增强部门预算的可行性;建立社会事业发展和经济建设项目库,规范预算编制程序,完善预算编制办法,不断增强预算编制的透明度和科学性。 三是积极推行政府采购。按照省财政厅关于“县级政府采购属于探索试点”的要求,坚持积极稳妥和公开、公正、透明、节约原则,大力推进“询价采购”。按照《绥阳县政府采购管理办法》规定,对车辆、计算机等政府采购目录所列物品统一进行2次集中采购,各单位未经批准,一律不得自行开展采购活动。 四是加强政府债务管理。政府负债的基本原则是“借得来、还得起、有效益”。牢固树立“借债还钱”的观念,实行负债准入制,切实控制政府负债规模;牢固树立“还债也是政绩”的观念,建立偿债机制,做好还债准备。凡是有收益的项目,都要明确收益分配办法,优先安排偿债准备金;凡是公益型项目,都要明确财政分级负担比例,通过预算渠道安排还债准备金。按时足额偿还到期债务,提高政府诚信度,有效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 五是加强政府债权管理。下大力气清理机关事业单位的暂付款(应收款)、改革改制企业的应收款、“世行贷款”和“国债”以及财政信用资金借款、“两会”借(贷)款等政府债权,建立健全档案,防止国有资产(资金)流失;要通过法律的、行政的手段,强制清收单位和个人的各类贷款、借款,切实制止“政府还帐,个人(单位)用钱”的行为;各乡镇承借承还的债务,要按照合同约定按时偿还,否则县财政将根据实际需要通过预算渠道扣还。 六是加强国有资产管理,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加强国有改革改制企业资产监管,规范资产处置;加强国有资产收益管理,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 各位代表:回首过去,工作成绩显著,我们欣慰自豪;展望未来,任务光荣而艰巨,我们豪情满怀,信心百倍。让我们在县委领导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为全面完成2004年财政预算任务而努力奋斗。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