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绥化学院音乐系 |
释义 | 音乐系简介黑龙江省绥化学院坐落在辽阔的松嫩平原腹地、有寒地黑土之乡美誉的绥化市。学院创立于建国初期。历经半个多世纪的拼搏进取和不懈追求,现已经发展成为有地方特色的省属高等院校。其音乐系办学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其诞生、建设和发展与学院同步,具有深厚的办学底蕴和厚重的文化积淀。 绥化学院音乐系成立到现在60年来,在学院的历届领导的关怀和支持下,在绥化市人民的关注中,办学水平逐步提高,办学实力不断增强,社会声望与日俱增。音乐系现有专任教师28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4人,外聘专家和客座教授7人,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16人。几十年来,音乐系为绥化这片寒地黑土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音乐人才,为绥化市的教育事业和文化事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绥化学院音乐系教学环境良好,现有4000平方米现代化音乐教学楼一座,内设有标准琴房90间,同时设有铜管乐排练室、民乐排练室、流行乐队排练室、合唱排练室。还设有声乐、理论、键盘、舞蹈四个教研室、寒地黑土音乐研究室、民族民间音乐研究室、现代音乐传播研究室,为音乐学习、发展和传承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此外,还有独立的现代化音乐厅和高标准的面积达300平方米的大型舞蹈排练室两个。高标准的硬件设施和优秀的师资队伍,无疑为优质的教育教学提供了可靠保证。 绥化学院音乐系现有音乐学和音乐表演两个专业,音乐学专业属教师教育专业,主要培养基础教育,高级中学和其它中等学校以及各类高等专科学校的音乐教师,还可以到相关的企事业单位从事相关的工作,具有很宽的就业面。音乐表演专业又分设舞蹈编导、声乐和器乐三个培养方向,主要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和深厚表演功底的“一专多能”的音乐表演高级人才。 “在理论密切结合实践”的教学过程中,音乐系逐渐形成了“夯实基础,实践成才”的办学理念,不仅注重强化学生专业基础知识的积淀,同时更强调理论知识与社会文化产业紧密结合,形成了由社会实践、艺术实践、教学实践三部曲并行发展的实践教学体系。音乐系始终强调“要成才,先成人”的办学要诀,并为学生设立成才目标:成为品德高尚、为人正直、意志坚强、业务卓越的音乐复合型人才。在系领导的主持下,开展了以“促实践、强技能,扬美德、献青春”为主题的系列活动,长期组织学生开展了关爱“留守儿童”、慰问“空巢老人”、走进敬老院等爱心演出活动。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营造和谐社会的良好氛围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音乐系在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文化事业发展培养人才的同时也努力发挥专业和人才比较优势,积极开展社会服务。主要表现在:一是发挥音乐教师的领军作用,促进绥化市音乐事业的发展和繁荣,绥化市音乐家协会主席和副主席都出自音乐系。二是发挥音乐文艺窗口作用,音乐系代表了绥化市音乐文艺的最高水平,绥化市的一些大型庆典活动和公益性演出都由音乐系领衔担当。三是音乐系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与传承工作,组建了一支有18名教师组成的科研团队,通过寻访“老艺人”、广泛征集流散在民间的传统影卷和影人,特别是把即将失传的优秀影卷和影人挖掘出来,为继承和发扬皮影艺术提供充足的资料。截止目前,该团队已累计收集整理“皮影戏”曲谱三十余篇,挽救了大批宝贵文化遗产。今年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江北派”望奎皮影戏研究还被黑龙江省文化厅定为重点扶持项目。 音乐系在人才培养上重视素质教育,注重创新能力和学生个性发展,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追求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潜能,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受到良好的音乐教育训练,成为能自主创业,适应社会竞争,有发展潜力的音乐人才。在教学质量上秉承让学生认可,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的办学理念。 音乐系几代人栉风沐雨,音乐系几十年春华秋实。绥化学院音乐系这座寒地黑土上的“音乐花园”现在正朝着办成特色鲜明,省内著名,全国知名的滨北音乐人才培养基地而努力。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