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出位之思
释义

这部书考察了颜钧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及颜钧生平;构建了表述颜钧“大中哲学”的理论框架,包括它的经典依据、它的心性论和工夫论、它的人生价值观和社会理想;阐释了颜钧思想的特征及其在当时和对后世的影响。全书视野广阔、内容丰富、脉络清晰、推证周密、持论平实,在许多问题上对传统观点有所突破,它使颜钧的形象更接近于真实,确是一部青年学者的用心之作。

图书简介

作者:马晓英 著

ISBN:10位[7227036251]13位[9787227036258]

出版社:宁夏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12-1

定价:¥28.00元

版 次:1

页 数:240

装 帧:平装

开 本:32开

所属分类:图书> 哲学> 中国哲学

内容提要

颜钧是晚明泰州学派发展史上一位重要代表人物。他以对早期儒家经典和王阳明心学理论的平民化解释。创立了一套独特的大中哲学思想体系;又通过周游天下的讲学活动,使儒学进一步走向民间和通俗化。他的思想性格中,既有张大自然利欲和主体意识、突破理学正统的一面;又有回归孔孟、维护儒家基本价值理念的一面;同时,还存在着神秘主义、反智主义的倾向。在他的社会活动中,既有和俗乡间的伦理实践,又有反叛现实社会秩序的“异端”之举。

颜钧的平民化理论探求主要表现为:他对儒学经典《大学》和《中庸》进行了全新解释;还以二书所涉心性、修养工夫等问题为核心,提炼出一套以仁、神为特征的思想,以此建立了他的“大中哲学”体系。大中哲学的提出,奠定了颜钧在泰州学派乃至整个晚明思想史中的地位,使他成为一个具有创新性的理学家。这种创新体现为:在心性论中,提出“仁为心之本体”说.较王阳明的“良知本体”和王艮的“乐本体”更具有丰富的人性内涵:还提出“心之所欲即是性”,说明心性合一之旨;在修养工夫上.提倡“放心体仁”,顺任心性自然。同时从实践操作的层面提出了“七日闭关”这样一种具有佛、道教修养特点的静坐体验方法:在人生价值与社会理想的追求中,提出以保身造命为基础、以天下归仁为内容的“大成仁道”说,并指出大成仁道是一种易简可致的精神境界和社会理想。

颜钧思想在展开过程中表现出自然主义、反智主义、平民主义以及狂侠风格等特征。对于原儒精神的继承与对理学正统的背离.构成了他之思想精神的内在紧张。这一矛盾同样彰示了泰州学派在进一步展开中面临的尴尬境遇:如何在民间儒学与精英儒学之间保持一种平衡的张力,以促进儒学的真正发展,这不仅是颜钧乃至晚明王学发展所面临的基本难题,也是现代儒学乃至传统文化在发展中所面临的难题之一。

作者简介

马晓英女,1974年生,宁夏平罗人,中央民族大学历史学博士,现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主要研究方向为明代思想史、泰州学派及明末清初中西文化交流,已在《世界宗教研究》《哲学动态》《中国哲学史》和《孔子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若干篇。

目录

前言

导言

第一章市民文化与心学涌动——颜钧思想的时空背景及其学术渊源

第一节变化中的晚明社会

第二节心学的演化与泰州学派的创传

第三节阳明心学与江西社会

第四节颜钧的心学启蒙和访学经历

第二章晰辨学庸仁神正学——颜钧大中哲学的建立

第一节《大学》《中庸》在宋明理学中的意义

第二节颜钧大中哲学体系的建立

第三节《周易》与大中哲学

第三章仁为心体与心性合一——颜钧的心性论

第一节心体内涵及其特征

第二节精神与莫能

第三节心与性、命、情

第四章放心体仁与七日闭关——颜钧的修养工夫论

第一节从心所欲不逾矩

第二节静坐体悟与七日闭关

第五章大成仁道造命运世——颜钧的人生价值与社会改造实践

第一节保身造命的人生价值

第二节天下归仁的理想与安身运世的社会实践

第六章颜钧思想的特征及其时代影响

第一节颜钧思想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颜钧与泰州学派

结语 颜钧思想的评价及其现代意义

参考文献

后记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8:5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