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宿州市文化艺术中心 |
释义 | 宿州市文化艺术中心位于宿城城市规划的南北主轴(市政府办公楼——博物馆——文化艺术中心)线上,选址在人民路以西、银河公园(三八河)南侧、政新路东侧、胜利路北侧地段上,规划用地约50亩,总投资约1.5亿元,预计2012年底可竣工投入使用。该项目是一幢整体性现代感很强的地标性建筑,建筑主体由七朵花瓣组成。其设计萃取了我市独特的地方文化——奇石、国画、书法、戏曲、马戏等魅力文化的内涵,建筑单体外观呈花朵形状,犹如一朵美丽的奇葩,绽放在市博物馆、市老干部活动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职工活动中心等建筑群体丛中。文化艺术中心总建筑面积15700平方米,其功能主要设有宿州大剧院(约6000平方米)、宿州图书馆(约3000平方米)、宿州文化馆(约6000平方米)及配套功能设置(约2000平方米,主要包括接待服务中心、会议用房、办公用房等设施),另外设有室外剧场、多功能厅和两个出入口雨篷等群众文化业余活动的辅助设施,是服务大众,向大众传播文化的重要阵地。 图书馆作为市文化艺术中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图书馆与大剧院、文化馆自然连接而又互不干扰。图书馆建筑面积约3000平方米,主要设置藏书、借阅、咨询服务、公共活动与辅助服务、业务、行政办公、技术设备、后勤保障八类用房。 大剧院大剧院作为市文化艺术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1200座的大剧场、200座的小剧场和一个室外剧场,建筑面积约6000平方米。 设计理念1200座的大剧场在功能配备上可演出大型歌舞、交响乐和各种综合节目。200座的多功能小剧场可演出中小型音乐会、室内乐、小剧场戏剧,同时具有艺术讨论、学术报告等功能。两个剧场并排布置,合用同一观众入口大厅,分设过厅,在使用上非常经济合理。 剧院观众厅从建筑声学和舞台视线设计方面参考了大量国内外剧院设计,以获得最佳试听效果,舞台设计也考虑剧场的多项功能,设计了大型舞台、侧台、可调节乐池,力求使其成为专业剧院。 噪音控制从最基本的要求出发,设计方有计划地布置观众厅与服务设施的位置,以保证表演空间的安静,特别注意观众与舞台之间,以及观众厅与嘈杂的机械用房之间的距离。沿着观众厅设计一条50mm宽的伸缩缝,可以防止结构传递不必要的噪音。伸缩缝划分了建筑的安静区域和噪音区域。表演空间被设计在静区,其他服务设施如洗手间则布置在缝的另一边的噪音区。观众厅的屋顶同样也采用双层构造隔离。表演厅的天花板采用很重的混凝土板,天花板上面有3米高的空间,然后是另一层厚重的混凝土屋顶,用隔音垫进行声学隔离。最后,空调通风系统均采用静音操作设计。这些措施有效地使剧院噪音控制的PNC值(理想噪音水平)达到15或更低。 室内声学设计设计多功能剧院最大的挑战是如何将三个不同功能的空间组织在同一个空间中。因此,设计方在1200座的大剧院中设计了特殊的管弦乐围板。当上演歌剧和话剧时,这种围板收藏在舞台尽头专门的房间里。举行管弦乐演出时,可以很方便地将它移出到适当位置,将舞台部分分割,从而将两个空间转换成了一个空间。同时,升降乐池到舞台的同一平面,在台前形成一个平台供乐队演出。管弦乐队升降台阶被移到一定的位置供合奏乐队使用,也可以为观众提供更佳的座位。 剧场体型设计由于设计将其定位于视觉艺术为主,兼顾音乐演出的功能,因此极可能缩短视距变得极为重要,所以,1200座的大剧场设计成为一层池座、二层楼座的形式,排台为层层叠落设计,这样可以大大缩短视距,获得较强的直达声。而小剧场在参考国内外大量范本后,采用观众厅与舞台在一个空间内的长方体体型,一则有利于小型音乐会的演奏,二来也为小剧场的多种用途提供了可能性。 文化馆根据国家文化馆建设的规范标准,参照外地文化馆建设的规模与标准大都在500-8000平方米的实际情况,设计方建议宿州文化馆建设规模控制在6000平方米以内。按照设计方案,文化馆就是布置在文化中心西侧的两个花瓣,有供市民活动和工作人员办公的两个单独出入口,并根据要求设计了各种专业空间。 在文化馆设计方案中,主要设置群众文化活动室(多功能厅)、学习辅导室(包括舞蹈房、琴房、辅导教室、综合排练室)、专业工作室(包括美术书法、摄影、音乐、舞蹈、戏剧工作室及录音室)、行政管理室、辅导用房等部分。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