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出堂 |
释义 | 中国祭祀文化旧时临泽祭祀习俗主要有祭神、祭祖先、祭孔子等几种。 祭神。每年农历三月“清明节”,蓼泉、沙河、板桥等地举行“城隍爷”出府游行的祭祀活动。其意是城隍出府视察人间善恶,活动由当地会首每年轮流主办,请道士吹打念经,用八抬大轿将庙内的木头城隍(偶像)抬出,前护后拥,鸣锣开道。蓼泉将偶像送城西行宫,沙河送城东门外临时搭设的彩棚;板桥则将木偶城隍送西湾庙、北湾庙祭祀三天,尔后抬回放置原处。据说板桥堡子里的木头城隍爷把鞋也穿烂了,衣服穿破了。实际全是老鼠所为。 原蓼泉县城在每年“立夏”前一日,要举行祭“风神”活动。其仪式放在夜晚举行。活动由县政府主办,地点在西门外草滩。白天请道士念经,傍晚由县长亲自出场主祭,还要由警察带上一个监狱在押的犯人。设堂焚香、叩拜、读祭文后,把犯人带到挖好的坑前,由“刽子手”持刀装模作样子表示砍去犯人头颅,实际以猪头或羊头代替人头,抛入坑内掩埋,然后带犯人回监狱。其用意是以“活人”祭了风神,祈求“立夏”后再不要刮大风,祝愿当年庄稼丰收。祭祖先。三月“清明”、七月十五为纪念祖先的日子(前已记述)。有些名门旺族,在纪念先祖之日,在坟茔里要续族谱、家谱,有的要重立“族规”,如有的后人做了偷牛盗马的事,要在坟茔里进行惩处,有的棍打四十,有的要一在坟茔罚跪儿个时辰,起到警诸后世的作用。 一些出门在外或远离家乡几年、数十年的人,回归故里,无论何时都要到坟上烧纸祭祀,谓之“谈先祭祖”。有些在外赚钱的富户,为荣光耀祖,显扬父母,不惜花费几百、几千辆银子,重修祖坟,重新安葬祖先,请满堂僧道超度亡灵,还要大宴宾客,其声势显赫,令乡邻羡叹。 祭孔子。农历八月二十七日为孔子诞辰日,各地学校(主要是中学或乡中心小学),儒绅聚集一起举行纪念活动。蓼泉、沙河在文昌宫或文庙举行,有的在“魁星楼”举行,多数在学校举行。设祭堂,供奉“大成至圣先师孔宣王”牌位,儒绅按长辈、晚辈秩序排列,依次焚香叩拜。由唱礼人宣读仪程,如秦乐、鸣炮、献供撰、读祭文、焚香、化表等。社会地位较高者被推为主祭人,主持祭祀活动,其费用一般由民众分摊,也有参加者负担的。 另外,农村各地还有祭龙王、祭土地神、祭灶神、祭财神等活动。还有各地寺、庙、祠、观的各种祭祀活动。其意都是为了祈祷平安,保佑一方,风调雨顺,或消灾灭病。另外还有木匠祭鲁班,铁匠祭老君,毡匠祭阴仙,买卖人祭财神的活动。还有油房、醋房、染房、皮匠、鞋匠、挂面匠等,都各祭有主,不一细说。 丧葬习俗死者衣裳的袖子要长得将手完全盖住,据说手露出来,将来子孙会成为讨饭的。 魂轿的轿夫一名唤康得喜(扛得起),一名唤李有禄(利有路)。 孝男及家眷,平时出外做事为方便都不带孝而将其寄放在灵位香炉侧,俗称「寄孝」。 待对年时,至土地公庙焚香脱孝。 订购棺材一直忌讳称「买棺材」,而改称「买大厝」、「买大屋」或「买大寿」、「放板仔」、「买寿具」皆取意吉祥也。 棺材内底部凿就之小方洞另削一柄自内塞出,名为「龙喉」,打桶者入窆时须将之打除。 「媳妇头,查抹子脚」,指女尸由媳妇梳头,媳妇梳头时应跪在地上离尸约一尺以外,连哭带号,恭恭敬敬梳理,梳头前三后四。由女儿穿袜及布鞋。 尸之口中含用红纸包之龙银一枚,放入时,须唱:「含孝归土」。 尸之面部须以四方形白布巾覆盖,巾之四角有带,绕结于项后。 男丧皆戴帽,女则包乌巾,否则即是和尚尼姑头。 有些地区病人在未断气前就要穿上预先准备好的寿衣,如此死了以后才能得到。 寿衣俗称「老嫁妆」,寿衣下身三裙二裤寓意:子孙大富。 寿衣之口袋皆缝死,以防钱财与福气为其带走。 俗谓尸温最后消失之处以定死者归于何道,若人死后全身冰冷仅脑中心仍有馀温,则此人超凡入圣,往生西方。若馀温在眼则归天道,馀温在心则归人道,馀温在腹归恶鬼道,馀温在膝则归畜牲道,馀温在底则归地狱道。 俗曰:「一样生,百样死」,以老而寿终止于寝者为顺终,否则即为非顺终称为凶死。凡凶死于外者,入木之际皆须至出事地「引魂」,同时请僧道至出事地点诵经超渡亡魂。死亡地点如在海外,则向者死亡地点的方向或到海边举行遥祭。 俗谓地狱有枉死城,人被处死、毒毙、或缢死、自尽等,灵魂定会被阎王幽禁在枉死城,所以必须延请道僧读经向阎王求赦罪,以便由枉死城救出。溺水者须作「牵水忏」,难产而死的作「牵血盆」。须制作五、六尺之圆筒形回龙灯,产死者煳红纸,溺死者煳白纸。须执魂旛至出事地引魂,否则其魂将徘徊不去为厉鬼在该地而产生「抓交替」之恶性循环。溺死者尚需牵忏,牵亡魂出困境,否则永不得超生。车祸死者再开枉死城。投环者须作「放索」。服毒者要做「解药」。被杀而死者,要作「解刀法」。在床上气绝者要「打眠床架」。 祭品中不用鸭与葱,鸭与押同音,葱、娼同音故不用。 死后若有仇不能报,则于棺内置木炭,能使死者至阴间报仇。 将吊尸入棺的白布条,撕下一小块塞入腰间,俗传如此可使己身及儿孙身体健康永不腰痛。 若儿孙或亲戚中患有痼疾者,此时可至棺侧,以银纸在患部自上往下扫若干次并说: 「请仙命挑到土州去丢掉。」俗信如此做病况多能痊愈或减轻。 尸入棺,慎防眼泪滴落尸上,俗谓泪沾尸则死者灵魂即不能脱离肉身而超生。 入木时子孙人影落入棺内为尸所压,必犯煞致死。 入木时如逢雷鸣,以为死人的肚子会胀起,因此要用锣盖其腹部。 尸身左手执手巾,右手执摺扇供搧凉用,也表示亡者透心凉,无牵无挂而死。 另置棉线若干条,其条数乃死者年岁再加一,俗称「长命线」。 难产而死者一尸两命,则须再加一替身尪仔凑成三人,而免家人再有死亡之忌。 死者入殓后,则将死者移铺时所用之诸物,弃之于荒野,谓之「送脚尾」。此时有洗净之俗,即拔除邪秽之意,及驱除不祥。 亲朋至丧家慰问,谓之「埋(觅)丧」、「问丧」或「探青」。 女婿祭时,席上加红毯,因其为外人故加毯以示尊敬,然女婿不可跪在毛毯上,俗谓:「今世跪毛毯,来世睡猪穴」,须先上前将红毯折一角示不用,乃行三进三退之大礼,上香、奠酒、叩头,若迳用红毯,将被笑为不知礼。 朋友上香,昔日皆用二条香名为「参香」,近年来人人交游广阔,用线香则炉易满,故改用香末,所以称为「拈香」。其礼为朋友两两上前拈香,先向遗像一鞠躬,前进,自香末盘中拈香末置于香炉上三次,后退,向遗像一鞠躬,左右孝男孝眷答礼,向左右孝男孝眷各一鞠躬,退下,礼成。 夫妻之一方若亡,则健在的一方,可以祭拜,仅立拜不跪,且在朋友拈香之后行之。 割棺时由棺木上割下一小木片,持放于香炉内,取以「丁兰抱木拜母」之古意。 丈夫年轻丧妻,日后如欲再娶,则发引前须「过番」,于妻柩两侧各置一长椅,丈夫携一包袱,一支伞,由柩上跨越,表示各行其道,互不干扰。此意即先生假装要到外地去,亡者信以为真,则不会再回家来纠缠先生。 丈夫先亡,其妻不得送丧,除了欲再嫁的妇人,概不送丧。长辈亦不送晚辈,否则死者将不得再转世。妯娌亦不相送,俗谓「送东西(妯娌),会败(穷)」。 出葬时灵柩不可自丧宅后绕之,否则即谓之「缠龙」,俗信子孙将因此而穷困。 棺柩之放栓(放水)又称为「开龙门」,俗信若未打通而埋之,子孙将有哑者。既通,孝男则以土丸封之,以免臭气外溢。 俗谚:「查某子灰及吹」即墓上之灰土由女儿出资,吹即鼓吹、八音等也由出嫁女儿等出资雇用。 掩土时除了影子不可落入墓穴中外,足迹亦不可掩没,若留有足印,须先以锄面抹平,始可加土于其上。 祭土地公之牲礼中必有鸭蛋,祭毕则剥其壳而撒于坟上,表示亡人能「脱壳」再生。祭墓之银纸留下一些不烧化,与蛋壳同撒于坟上。 丧阄煞:目击丧家推灵或出殡而致生病,俗信此为邪神作祟称「丧阄煞」,须于百日忌内取灵桌桌裙一端或香条等用以洗身,病就会痊愈。 神主牌是亡故的祖先或家人之魂所居住的地方,象徵其人格,故也可以嫁娶,神主牌是亡灵所依附的地方,所以不可以轻易毁损破坏。 暗娶·乘孝娶 暗娶就是家中正在守孝,而在其间内结婚,因还在重孝中,所以一切从简,也不张扬,故像暗地里结婚一样,故称为暗娶。 会举行暗娶的情况,大都是死者在生前已经为儿子订了亲,不料还没等到儿子结婚就突然去世。 父母丧在三年内不能结婚,所以想结婚就必须乘出殡以前举行,或一百日内举行,既可节省费用,又可多出一个媳妇来送丧。 如果不乘此机会结婚,也有采行所谓「借送山」者,就是让已经订亲的女孩,以媳妇的身分,来参加男方父母的丧礼,披麻带孝哭灵行媳妇的礼节。照例丧主要包一个大红包给女方。 往昔家中长辈亡故后,子孙辈已有订婚者,家人一面请媒人前往女家报信,一面准备一件红色的新娘衣服一顶轿子。在出殡之日,由媒人带红衣服至女家,由新娘穿上,坐上轿子前往男家吊丧送丧。做完探死仪节后,媒人就陪同新娘进入大厅内,在[新娘红衫上再替新娘加上一件麻衣孝服。此即为「乘孝娶」。 借送山之未入门孝媳,其身服同已入门者相同,而麻服内着大红长衫,首服以大红布为底,上缀麻,以示内吉外凶,鞋用红色,头上加缀一红布。 乘暗娶之新娘在未过门之前,须先行「探生」与「探死」的仪式,而后才参加出殡仪式。新娘由媒人陪同坐轿往男家送葬,抵达后先至客房,然后由媒人陪同到大厅门口。大厅门口放置一竹编橄壶,中放一竹椅,橄壶表示团圆之意,竹表示子孙兴旺如同麻竹般旺盛。新娘站在竹椅上,脸朝大厅,媒人代新娘向厅内死者讲话:「某某人(死者名)!新娘某某今天来向你探望,不知你的病体好了没有?」厅内人就替死者答曰:「病已经好了!」于是新娘下竹椅,走回客厅,这就是「探生」。新娘来男家送丧时,先做了探生仪节后即回客房,不久又由媒人陪同至大厅口,依然以橄壶垫竹椅,新娘再站在竹椅上,仍然由媒人再代新娘向死者问话:「某某人(死者名)!新娘某某又来向你探望病体,不知好了没有?」厅内人就代死者应曰:「某某人(死者名)!已经做神去了!」媒人再问:「某某人(死者名)!你既然已经做神了,就要好好保佑这位新娘某某,同时还要保佑你的子孙兴旺!」,这就称为「探死」。然后媒人就陪新娘进入大厅内,在新娘红衫上再加上一件麻衣孝服。 讨债子 十二岁以下夭折的幼子、或挥霍无度的败家子,都称为「讨债子」。 讨债子死亡时,因尚未成年,所以不能寿终正寝,故不搬铺,只能在房间内地上铺一草席,将其自床上移到地上,免其受抬眠床枷之苦,同时也不请道僧为其念经,只备薄棺木请土公将其草草埋葬,没有丧礼也不祭祀,如此他的灵魂才能转世而不致成为孤魂野鬼。 出堂过程一般人家出殡多在上午八、九点钟。所谓“辰时发引”。富户大殡则在上午十点左右,所谓“巳时发引”。富户预备酒席者,多于上午八点开席,十点结束。 出殡前,照例由杠头——打响尺的向本家大爷或提调请示:“什么时刻发引?”丧主即以“辰刻发引”或“巳时发引”对答。杠头应问:哪些花圈须挂在官罩上、前后顺序如何?然后向本家要出“出殡执照”。这时本家和近亲们应主动给杠夫们一些赏钱,谓之“加钱儿”。如本家不再等送殡的亲友,杠夫则马上到门外敲起响尺“叫齐儿”,招呼杠夫到灵堂去“圈活绳”,准备起灵。 起灵前,有参灵仪式。本家孝属依次跪于灵前的月台上。如是汉人,长子打幡(幡的形式是:上端一彩色荷叶状的云头,谓之“云幡宝盖”,下垂三条白纸或白绸,连在中间一莲花座上,座下为四条白纸或白绸。用一糊着金钩龙凤的白蜡竿子或裹了彩纸的秫秸挑着)。次子抱灵牌(其牌状如小龛,中贴一白纸莲座的牌位,上书亡人名讳)。次子以下的孝属均持白纸剪穗糊成的所谓“哭丧棒”。大儿媳妇或老婆、承重长孙媳抱着□食罐子。满人则全部徒手。孝属跪好后,即请鼓乐参灵,其顺序为:一、官鼓大乐(即门吹儿);二、清音锣鼓(只有汉人用此乐);三、丧鼓锣鼓;四、文场;五、西乐队。 响器参灵后,杠头即向本家发出“请起”的信号,随之打一声响尺,全体孝属和亲友高声举哀,灵棺即被杠夫们抬出灵堂,谓之“出堂”。 出堂时,不论丧家门口宽窄,是否有过道,高台阶,杠夫们必须将灵棺四平八稳的抬出来,不允许有一丝一毫倾斜。这时,打幡、抱牌的孝子们照例都面对灵棺,退步而行,注目于全体杠夫。如果有狭窄的过道门,仅能容下灵棺,这时两边在中间的杠夫就必须摘肩,钻到棺材底下用背驮着,谓之“跟趟”,走出过道后,马上恢复上肩抬,在跟趟时两头的杠夫照例是用力将抬杆挑着。如果门内外有高台阶,为保持灵棺的平衡,上台阶时,前边的杠夫必须下肩,用手捧着,下台阶时,则须后边杠夫下肩用手捧着。下肩行话谓之“摘肩”。 灵棺未出门前,吹鼓手们照例是用两个大号吹着“鸣呼,鸣呼”的声响,等灵棺一出门则一锤大锣,锁呐、云锣、堂鼓齐奏。 当年富户出大殡时,往往讲究让官罩将门堵上,使灵棺不见阳光。官罩把灵棺接出之后,一直抬到大杠之前,灵棺不落在杠上,而是要求将杠抬起来找灵棺和官罩,行话谓之“底盘找活”。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