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出江镇 |
释义 | 出江镇出江镇位于四川省大邑县境内西北部,东距大邑县城30公里,东邻斜源镇,北接西岭镇,南与新场、邛崃大同镇接壤。出江镇历史悠久,集镇所在地因地处出江河畔而文名,秦以前属于出国地,秦时出国自废为镇,清朝乾隆年间,正式定名为隆兴场,1918年更名为出江镇,普称出坝河。 乡镇概况大邑县出江镇位于成都市西部山区,人口一万一千人,离大邑县城二十五公里,是出江河的发源地,煤矿资源丰富,山区多种有经济作物。 出江镇幅员面积61.89平方公里,辖10个村,2个社区,159个农业生产合作社,人口1.6万余人,其中党员512名。全镇有林地50918亩,年产鲜红梅2000吨,茶叶120吨,地下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水利资源,年产原煤10万吨以上,年水力发电量为6750千瓦。 全镇有林地50918亩,年产鲜梅1800吨,茶叶120吨,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水力资源,年产原煤10万吨以上,年水力发电量6750千瓦。 出江镇历史悠久,集镇所在地因地处出江河畔而得名,秦以前属于出国地,秦时出国自废为镇,清朝乾隆年间,正式定名为隆兴场,1918年更名为出江镇,普称出坝河。 出江镇境内交通便利,大双路、出新路在境内交汇。村村通水泥路,分别与两条路相接。出江镇是大邑山区重镇,集镇所在地是原区政府所在地,集镇功能齐全,历来是大邑山区农副土特产的集散中心,商贸繁荣。 农业发展出江镇是山区乡镇,丰富的林业土地资源是出江镇的一大财富。2008年来,林业开发已被党委政府列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通过招商引资已有祥能、华山、思阳等三大林场在出江镇进行荒山规模造林6000多亩。现出江镇尚有10000余亩残次林,镇党委政府将以产业化经营的模式,积极引进业主配合进行开发,大力发展林竹业。2007年在高坝村新栽工业原料林1500亩,在马桥、雷山等村发展林竹业1900亩。市政府葛市长及市林业局主要领导到出江镇进行实地考察调研,对此项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2008年,力争新发展工业原料林1500亩。出江镇素有“红梅之乡”的美称。全镇现有红梅面积1万余亩。镇党委政府举全镇之力抓好红梅产业的发展壮大。一是抓红梅基地建设。以鱼泉、下坝、虎岗等村(社区)为重点,强化管理,以点带面,辐射全镇,指导农户积极发展优质红梅,确保红梅的更新换代。二是拓展红梅营销渠道。镇党委、政府积极招商,深化果品业加工销售,力争将红梅系列产品开发成拳头产业,实施政府、企业、农户一条龙生产合作,引进四川嘉正实业有限公司、四川省拓展汽车服务咨询有限公司、成都西岭青梅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企业与出江镇种梅农户共同组建了红梅生产合作社,又联系江浙一带的营销大户共同研究,既拓展了红梅销售渠道,而且保证了红梅销售价格。继续扶持壮大出江大和红梅酒业,争取使其发展为规模以上企业,并引进了成都青梅果业有限公司与大和红梅酒业进行资产重组,进一步提高了红梅的深加工能力,又引进成都金祥科技饮品开发中心落户出江镇,研究、发展红梅深加工。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2007年出江红梅销售价格喜人,从每公斤0.6元上涨到每公斤1.6元,直接促进出江镇农民增收200万元以上。梅农管理红梅的热情进一步提高。 在宏观经济的调控和镇党委政府的引导下,以雷山、上坝、马桥、下坝、鱼泉、香桂、虎岗等村(社区)为主的养牛、养羊、养猪、养兔业逐步回升。镇党委政府结合有关部门的扶持和技术指导,引导养殖户围绕市场发展重点在生态、优质上下功夫,从而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2007年生猪、肉兔价格上涨幅度大,出江镇未发生疫情,养殖户普遍增收。2008年,依托中牧集团,镇党委政府将积极引导,促进以养兔为主的养殖业在出江镇的规模发展。 同时,2008年,镇党委政府按县重点工作督导组的安排,借鉴威龙公司在雾山乡打造万亩铁观音的种植模式,新发展铁观音3000-5000亩。扎实抓好农副产品促销工作,拟建成1个山丘区农副产品展销中心。 乡镇特色红梅之乡力保红梅之乡品牌 红梅曾是出江的主打产业之一,出江红梅鼎盛时期,全镇红梅面积达1万多亩,年产鲜梅3千多吨,一度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产业。但2008年来由于红梅销路受阻,价格下跌,严重挫伤了梅农种植红梅的积极性,红梅面积和产量陡减。针对这一情况,镇党委、政府在2007年成立了出江镇红梅生产合作社,与梅农签订收购合同。与此同时积极引进福建、广东等红梅加工企业到出江收购红梅,使红梅价格从2007年开始逐步回升,在2008年鲜梅价格已达0.4元/公斤以上,从而阻止了红梅陡减的趋势。要保住出江红梅之乡这个品牌,我们还需要做好以下工作:1、进一步发展和壮大红梅生产合作社,与梅农签订收购定单合同。 2、在2009年以前,力争完成引进一个红梅深加工企业。 3、结合安出路、大双路旅游公路沿线建梅花长廊、梅花休闲庄、红梅酒庄等。 药材基地构建万亩药材基地 2008年来,先后有惠丰公司、图南公司、华山林药场、吉村科技公司等先后在出江成片租地(含荒山)8000多亩,种植金银花、栀枝花、三木药材等,出江构建万亩药材基地已初具规模。出江镇将结合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土地流转等,大力推进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土地向业主集中,推动中药材产业的发展,把出江建成名副其实的万亩药材基地。 旅游资源出江镇2008年来,通过退耕还林,引进业主成片开发荒山、荒坡种植林竹业、三木药材等,使森林覆盖率和绿化率进一步提高,同时,随着出江河流域环境综合整理力度的不断加大,出江河的水质越来越好,出江镇生态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真正实现了“山清水秀”。加之出江镇地处特殊的地理位置,全县两条最重要的旅游交通公路--大双路、安出路在此交汇,出江河穿城(集镇)而过,自然生态环境十分优越。把出江镇打造成集生态、旅游、休闲、观光旅游大镇的最佳时机已经来临,为此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1、引进宝耳国际集团对出江进行整体打造,重点是改造集镇面貌。依靠出江自然环境,建造德国式的休闲风情小镇。该项目已签订意向协议。 2、科伦集团惠丰药物发展有限公司,从2003年开始在出江镇租地3000亩种植金银花、栀枝花现已投产见效,该公司已规划结合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在基地新建休闲会所,积极发展生态保健、旅游度假为一体的观光农业。该项目正在洽谈中。3、结合灾后重建,特别是安出路改扩建之际,大力引进有实力的企业及业主到出江镇与受灾重建户联合建房,特别是在大双路、安出路旅游公路沿线重点抓好灾后联合联建、整合联建、开放性联建、点状联建等灾后重建工作,新建一批高档次的农家休闲庄。现已有两家企业准备在出江搞联建,正在规划设计中。 总之,我们有信心、有决心,通过三年的恢复重建,把出江建成人居、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有产业发展支撑,特色明显的生态休闲观光旅游大镇。 灾后重建5.12汶川大地震,出江镇受到了严重损失,造成6户农户住房倒塌,67户农户住房成为危房,189户农户住房不同程度受损。学校、机关等部分房屋均成为危房,直接经济损失达0.3亿元。为了确保受灾群众有饭吃、有房住、有水喝,镇党委政府及时对受灾群众进行了救灾物资和救灾资金的发放,并积极投入了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中。现将出江镇抗震救灾,灾后重建工作作如下汇报: 工作机构一、建立健全工作机构: 1.成立出江镇抗震救灾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党委书记担任,副组长由镇长担任,成员由班子成员和社会事务办工作人员组成,下设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办公室,由分管社会事务办的班子成员兼任办公室主任,各领导小组成员实行分片负责,四个班子成员各负责三个村。 2.成立抗震救灾物资及资金接收管理发放工作小组和抗震救灾物资及资金使用管理监督小组和灾后重建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负责物资、资金的发放、监管以及灾后重建工作。 资金管理二、物资及资金管理发放: 灾情发生后,出江镇立即制定了《出江镇人民政府关于救灾物资、资金发放使用管理的规定》,明确规定了救灾物资资金的使用原则、范围以及发放的重点对象等。物资方面专人接收、专人管理和发放;资金方面专人专帐管理,并建立好接收、发放电子台帐。对镇、村、社、农户各个环节坚持民主评议,登记造册,张榜公示,公开发放程序,严格签字,公示制。共计发放各物资1000余件,发放各类救灾资金179.69906万元。 重建进度三、灾后重建及进度: 1.灾毁农户住房重建:共计73户,其中原址重建66户,统规统建7户。原址重建66户以全面动工,完工39户占总户数59%;统规统建的7户正在抓紧做工作动员实施原址重建,确保12月底全面竣工。 2.维修加固住房:共计189户实施维修加固,已动工152户,完工89户,占总户数的47%,其余37户已分解到镇村干部做工作,限期开工,确保11月底全面完工。 3.集中安置:通过规划、国土选择确立了四个集中安置点,已通过市建委批复。等待结合“拆院并院”项目实施(包含81户地质灾害搬迁户)。 4.联建:有意向同意联建的农户1000多户,可以腾出500多亩宅基地整合联建。“一对一”、“一对多”的联建,在华山、香桂、马桥、虎岗村已经相应落实了联建对象和联建投资方,近期完善相关手续后启动开工。 现存问题四、存在的问题: 1.统规项目(“拆院并院”项目),国土局迟迟没有把项目批下来,集中安置的农户和81户地质搬迁户无法进行安置。 2.因交通、地理、环境、资源等因素,农村住房联建谈的多,具体落实的少。 工作措施五、下一步工作措施: 1.加快对灾毁户和维修加固农户的进度,对没有动工的灾毁农户和维修加固农户采取镇村干部包村包户落实,确保2008年11月30日前维修加固工作和2008年12月30日前灾毁农户的重建工作全面完成。 2.加大联建的宣传力度,分片包村落实责任,努力做好有意向联建的业主和农户的工作,力争在2008年的11月启动起来。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