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苏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释义

学院概况

苏州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是在原苏州医学院1964年创建的放射医学系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学系,1985年筹建预防医学系,1986年经国家教委批准招收第一批五年制预防医学专业学生,1991年正式成立预防医学系,2000年并校,成为苏州大学核医学院预防医学系,2002年更名为苏州大学放射医学与公共卫生学院预防医学系,为适应公共卫生事业和学科发展的需要,学校于2011年6月决定成立公共卫生学院。

目前,学院已发展成为国内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的主要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基地。学院下设6个系(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卫生毒理学系、职业与环境卫生学系、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儿童与妇幼卫生学系、社会医学与健康教育学系 )、1个中心实验室和1个卫生发展研究中心。现有教师40余人,其中博士生导师6名。学院是全国时间生物医学专业委员会的主任委员单位和挂靠单位。学院一些教授在国家和省级学术团体担任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和委员以及学术期刊上担任常务编委、编委职务。学院聘请了国内外10多名专家作为学院的兼职和客座教授。

现任领导

院 长: 张永红(教授、博士生导师)

副院长: 徐 勇(教授、博士生导师)

党委副书记(主持工作): 缪世林

院长助理: 张增利(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院长助理: 钟宏良

学科建设

学院现有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博士后流动站;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硕士授权点和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本科生和研究生教育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已形成从本科到博士后乃至就业后继续教育的完整培养体系。学院设预防医学五年制本科专业。预防医学是苏州大学特色专业。目前学院在读研究生70多名,全日制本科生300多名。学院教师主编和参编全国统编教材20多部。

机构设置

科学研究

学院在辐射与时间毒理学,心脑血管病和肿瘤流行病学,敏感问题调查设计和抽样调查方法,电离辐射与电磁辐射生物效应及其机理,职业与环境危害效应和评价,膳食营养素与慢性病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危机管理等方面已经形成稳定的科研方向。近20年来,先后承担国家“863”、“十一五”科技支撑子项目、世界卫生组织合作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重大国际合作项目等科研项目60余项。获得包括国家科技进步2等奖在内的省部级奖以上科技进步奖10余项,国家专利10多项,发表科研论文700余篇。

近年来,中心实验室经费投入2000多万元,现有实验室面积达3000多平方米,教学科研设备先进。实验室具有毒理学、理化检验、食品安全、儿童生长发育、病原生物和分子生物学等功能实验室。实验室具有计算机控制的门禁系统,独立的通风和固体、液体废物处理条件。

2009年度获国家自然基金项目4项、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资助基金1项、国际合作项目1项、省自然基金项目2项、省高校自然基金重大项目1项、省高校自然基金项目4项、省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5项,省博士后科研资助基金1项、横向科研经费7项、苏州市2009年度第十七批科技发展计划(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指导性项目1项,校青年基金2项。

2010年学院实现了国家自然基金重大项目和基金项目数(双位)零的突破,获批项目11项(经费472万元),其中重大国际合作项目1项、面上项目6项、青年基金项目4项,获教育部高校博士点专项基金项目1项,获WHO中国合作研究项目1项、获省属高校自然基金面上项目2项;横向科研项目38项。

学术交流

学院积极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和杜兰大学等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

技术服务

学院十分注重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开发。面向地方经济建设,我院先后开展了医疗用品、药品和食品的辐照灭菌、新药毒性评价和职业安全评价等服务性项目。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4 12:4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