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苏苏酱鸭
释义

我国有不少地方都有制作酱鸭。酱鸭,酱是主要原料之一,由于制作技艺不同,口感也不一样。据说,杭州的酱鸭以咸为主,苏州的酸中带甜,广州的茴香、八角等香料一齐下,咸、甜、酸、辣、香五味俱全。福州的苏苏酱鸭与众不同,不用茴香、陈皮或桂皮等配料添香,也不放白糖、冰糖或红糖求甜,而是用福州老酒加上自制的老卤汁,和鲜鸭一起,一煮便成。其色、味、香全来自鸭子的原汁原味,肉吃起来熟而不烂,五味入骨,满口清香,滋味与众不同。

苏苏酱鸭的创始人刘克辉,别名“苏苏”,生于晚清。其父辈以卖汤鸭为生,汤鸭是活鸭宰杀后,剔毛、洗净上市的生鸭。到了刘克辉手上,认为卖汤鸭本小利微,要想把生意做大,必须把汤鸭加工成熟鸭。但市面上卤鸭店很多,要做就要味道超过卤鸭。刘克辉经过不断探讨和研究,最终研制出一种酱汁配料,制好酱鸭后挑到街上摆摊贩售。不久,很多顾客喜欢吃他的酱鸭。为了扩大市场,刘克辉特地做了一辆手推车到居民住户较多、人流量较大的地方出售。由于他制的酱鸭色、香、味俱全,成为抢手货,经常供不应求。积攒资金后,刘克辉买下鼓楼前一个店面,开店做生意。说来也挺有趣,刘克辉的名字没有多少人知道,“苏苏”的别名倒成了酱鸭的品牌。刘克辉去世后,其第三子刘守和继承父业。刘守和因幼时出天花没治好,脸上有些麻点,又排行第三,朋友和邻居干脆叫他“麻三”。麻三接过父亲的技艺和生意,用红漆把父亲的别名和自己的外号写在店前一个高一米、宽四扇的玻璃橱窗上,“苏苏酱鸭,传男麻三”八个大字格外醒目。

为了保证货源和质量,麻三办起鸭场专门饲养“半番”鸭,还办了作坊,制作酱鸭配料,选用上等黄豆发酵制酱。酱汁配方是父亲传下的,绝对保密。福州老酒是制作酱鸭的必需品,为降低成本,麻三自己动手酿造。制作酱鸭必须是活鸭,杀鸭拔毛,还要在鸭子身上用竹签扎满小孔,放在特制的酱缸内浸泡。一只鸭子要浸泡12个小时以上才能入味,一天只做七八只鸭子。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麻三的名气比他的父亲更大,凡有到过鼓楼前麻三店买过酱鸭的人,稍为细心观察,就会发现酱鸭身上有些小孔,这些小孔是卤制酱鸭时,用几十根竹签穿刺鸭身留下的,这是苏苏酱鸭入味的技巧。店面摆有几个酱缸用作卤泡酱鸭,缸里积着厚厚的酱泥,打开缸盖,香气扑鼻而来,使购买者食欲大增。

时过境迁,鼓楼前的老店已随着城市的发展,没了;麻三也于1979年离开人世,走了。但苏苏酱鸭的制作技艺并没有失传,麻三的儿子刘依福,接过祖传的技艺,在技术上进行改进,如今在南后街附近的达明路开店经营,酱鸭的味道依然不变,变的是招牌,把“苏苏酱鸭,传男麻三”改成“百年老店,苏苏酱鸭”。2008年5月,“苏苏酱鸭”被评为“福建老字号”,又其因肥而不腻、五味入骨、满口清香的传统制作技艺,在2009年元月被列入福州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苏苏酱鸭能百年不衰,其肉香骨酥是最大特色,故深受大众喜欢。据说,前国民政府主席林森,海军将领萨镇冰、陈绍宽也常光顾。

苏苏酱鸭的第三代传人刘依富今年67岁,现瘫痪在床,神志不清。延续了百余年的名店因老人终身未娶,没有后代,伴随着老人的瘫痪,这一技艺再也无法传承下去了。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12:4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