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初至崖口
释义

《初至崖口》是唐代诗人宋之问在流放途中创作的一首山水诗。全诗十二句六十字,描写风景浑成完整,虽属于初唐诗,但风格更接近于盛唐诗。

中文名称:《初至崖口》

创作年代:初唐

作者:宋之问

文学体裁:五言古诗

诗文字数:60字

出处:《全唐诗》

作品原文

初至崖口

崖口众山断,嶔崟耸天壁⑴。

气冲落日红,影入春潭碧。

锦缋织苔藓⑵,丹青画松石。

水禽泛容与⑶,岩花飞的砾。

微路从此深,我来限于役⑷。

惆怅情未已,群峰暗将夕。

作品注释

⑴嶔崟(qīn yín):高大,险峻貌。

⑵锦缋(huì):色彩艳丽的织锦。

⑶容与:安闲自得貌。屈原《九歌·湘夫人》: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

⑷于役:行役,谓因兵役﹑劳役或公务奔走在外。此指被流放。

作品评析

公元705年(唐中宗神龙元年)正月,武则天退位,唐中宗即位,宋之问与杜审言等皆遭贬谪。宋之问贬泷州(今广东罗定县)参军,次年春逃还洛阳。宋之问在贬逐期间写了相当多的山水诗,这些诗篇明显地运用了在风景描写后面感怀个人经历的结构。在一些诗篇中,风景仅是大段个人叙述的引子;在另外一些诗篇中,风景占了主要篇幅,诗人的反应是简短的、抒情的。后一种形式是初唐山水诗的特征,这首《初至崖口》就属于这种形式,但其浑成完整的描写使它更接近于盛唐。

同期的另一位诗人杜审言的两首山水诗《过龙门山》和《南海乱石山作》,与较早的王勃的山水诗一样,描写的是细碎的景物。这些诗篇将白天和黑夜、雨天和晴天混合起来描写,却不能描绘出连贯的景物画面。陈子昂的《度峡口山赠乔补阙知之王二无竞》是另一种风景:诗中并不描写一幅景物画面,而是描写穿过风景的一段旅程,这一风景的形式与思想原则相对应。与这些写法相比较,这首《初至崖口》诗中的视觉形象相对地统一,它描绘出了某一时刻的景物画面——夜色渐浓的崖口。孟浩然有首《彭蠡湖中望庐山》诗表现了盛唐的风景处理,与宋之问诗相似,但更复杂。宋之问这首诗的第十句模仿了《诗经》(第14首),观察了移动阳光下的景物变化,赞美了所见的情景,但不得不继续行路。

作者简介

宋之问

(656—712)唐代诗人。一名少连,字延清。汾州(今山西汾阳县)人,父名宋令文,唐高宗时为左骁郎将,东台详正学士,善文辞,工书法,膂力过人,时称“三绝”。宋之问受其父影响,亦善诗文,与“善剖决”的韦善心并称户部“二妙”,与沈佺期齐名,并称“沈宋”。公元675年(唐高宗上元二年)举进士,初与杨炯分直内教,历任尚方监丞、左奉宸内供奉等职,常扈从游宴,写过不少应制诗。宋之问在创作实践中使六朝以来的格律诗的法则更趋细密,使五言律诗的体制更臻完善,并创造了七言律诗的新体,是律诗的奠基人之一。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11:4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