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宋李唐江山小景卷 |
释义 | 基本资料【名称】宋李唐江山小景卷 【类别】中国古画 【年代】宋代 【作者】李唐 【规格】该幅49.7x186.7公分;拖尾 49.7x108.6公分 【收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作品简介主题与关键字: 夏景、松、寺庙、桥、帆船、江河、湖海、瀑布、渔夫、船夫、行旅、百姓、竹、马、房舍、茅草屋、栏杆、篷舟、渔船。 收录:石渠宝笈续编(画禅室),第七册,3621页;故宫书画录(卷四),第二册,43页;故宫书画图录,第十六册,133-137页。 《江山小景》,顾名思义是一件小景画,在《宣和画谱》中即有许多画作以“小景”命名。《江山小景》除了延续北宋徽宗画院对青绿山水的兴趣,也呈现当时新兴小景山水所追求的美学趣味和空间表现。 李唐试图在一幅画中融合多种不同的风格,是促成南宋宫廷画风转变的重要关键。 艺术赏析最早以“虚”、“实”论画的文字,见于李澄叟形容李唐:“落墨苍硬,辟绰简径,谓之实裏有虚”,此件《江山小景》即是“虚”、“实”对应的例证。 李唐将代表实景的山石、林木、寺院置于画面下方和右上角,中间以虚旷的江水隔开两岸,为“近岸广水、旷阔远山”的设计,此画可视为南宋马、夏派的半边或对角线构图形成之前的一种过渡风格。 画面中,山石皆以细劲、浓重的墨线勾勒轮廓,石面施以斧劈皴,再以青绿、赭石薄罩设色;山顶的树丛枝干直挺,树叶以快速、强劲的横笔划出,此类风格虽然习自李思训画派(如院藏宋人《明皇幸蜀图》),但是在复兴古法之余,李唐亦开拓自己的面貌。 对此出色的画艺,宋高宗尝於其作品书题:“李唐可比李思训”,表示赞赏。 此幅画中,除了青绿设色之外,也施用泥金。 透过局部,可以看到泥金点苔的痕迹。 虽然部分颜料已经剥落,但是不难想像此画初成之际,金碧辉煌的原貌。 泥金原本用於宗教人物画,据传唐代李思训将之运用在山水画,独创“金碧山水》形式。 李唐除了以凝重老辣的用笔来描绘山石和露根的树身,也善用细笔来勾勒瀑泉、水纹和野草,画家高超、富于变化的笔墨技巧,让此幅画在刚硬健劲之外,又多一份细腻秀丽的美感。 画中有许多点景人物,活动、体态各不相同,有泛舟、渔钓、耕归、讲道等等,多半以简笔划出,粗具形态,带有一种拙趣。此类简笔划风,对于南宋的马、夏派有直接的影响。 作者简介李唐(约1085-1165)南宋,字晞古,河阳三城(今河南孟县)人。勤奋好学,颖慧过人,诗文书画俱佳。初以卖画为生,后授成忠郎,任画院待诏,赐金带。所画山水、花鸟、人物、耕牛等皆精,山水成就最为杰出,成为南宋画院盟主。所作笔墨峭劲,气势雄峻,去繁就简,创“大斧劈”皴法,画水打破鱼鳞纹程式,得盘涡动荡之状。他师承古人而超越古人,师法自然而高于自然,是一位人品正、画品高,震烁古今之现实主义伟大画家,与刘松年、马远、夏圭合称“南宋四家”,对后世影响很大。传世作品有《万壑松风图》轴、《乳牛图》轴、《江山小景图》卷等,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长夏江寺图》卷、《采薇图》卷藏故宫博物院;《濠梁秋水图》卷藏天津市艺术博物馆;《晋文公复国图》藏美国纽约大都会美术馆;《山水》双幅藏日本京都高桐院。据傅伯星《李唐生卒年考》,卒年八十。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