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宋代政治与文学研究 |
释义 | 图书信息书 名: 宋代政治与文学研究 作 者:沈松勤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 2010年10月1日 ISBN: 9787100069373 开本: 16开 定价: 32.00元 内容简介《宋代政治与文学研究》以专题形式,从不同角度探讨了宋代一些重要的政治现象,以及宋代政治对文学创作主体的政治命运与创作取向的影响,并对宋代一些重大的文学流变、重要的文学流派和创作现象重新加以审视,从中探寻其深层的历史文化动因。 作者简介沈松勤,1957年生于浙江省长兴县,文学博士。现任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浙江大学博士生导师。近十年来,先后承担国家和浙江省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专项基金”项目,多次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一、二、三等奖,被评为浙江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主要专著有《北宋文人与党争》、《南宋文人与党争》、《唐宋词社会文化学研究》等,合著有《张先集编年校注》、《词家之冠-_周邦彦传》、《唐诗研究》、《唐宋词汇评》等。 图书目录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史学观照(代自序) 上篇 北宋台谏制度与党争 一、北宋台谏的新特点与政治品格 二、台谏在党争中的性能与作用 三、台谏与北宋文字狱 四、结束语 南宋“国是”与朋党之争 一、“国是”的形成及其党争性能 二、“国是”在党争中的运作 三、“国是”下的君权与相权 “元祐学术”与“元祐叙事 一、“元祐学术”的形成与内涵 二、“元祐叙事”的模式与价值取向 三、由“元祐叙事”引起的几点思考 从南北对峙到南北融合:宋初近百年文坛的演变历程 一、南北文坛的差异与对峙 二、南文北移与南北交汇 三、南北文坛的冲突与整合 四、余论 宋体四六的功能与价值 一、问题的提出 二、“以文为骈”与宋体四六 三、宋体四六的功能与价值 北宋党争与“荆公体 一、“荆公体”形成的党争因素 二、化解经世之悲与“荆公体”的意境 三、“荆公体”在艺术上的取径 王安石与新党作家群 一、政治集团与文学群体的双重角色 二、文学实践的“经术化 三、结论 “崇宁党禁”下的文学创作趋向 一、“救时行道”精神的消失与创作主体的沉沦 二、“丰亨豫大”与谄诗谀文的盛行 三、“转喉都是讳”与内倾化趋向 两宋党争与“江西诗派 一、引言 二、《江西诗社宗派图》的党争烙印 三、朋党之争与“江西”诗人群的形成 四、余论 高压政治与“文丐奔竞”:“绍兴和议”期间的文学生态 一、残酷的“绍兴党禁 二、歌功颂德的政治文化运动 三、适应性变异的文化“基因 杨万里“诚斋体”新解 一、“诚斋体”的主体特征 二、“诚斋体”的生命意识 三、“诚斋体”的审美意境 下篇 宋室南渡后的“崇苏热”与词学命运 一、“崇苏热”的成因 二、“崇苏热”的“元祐情结” 三、“崇苏热”推进了宋词的发展 四、“崇苏热”对词学的负面影响 宋词本体的多元特征. 一、功能结构的多样性 二、风格流变的多向性 三、创作主体的多重性 唐宋词社会文化学论纲 一、词是一种“文学一文化现象” 二、风俗使词化合成为“文学一文化现象” 三、唐宋词社会文化学研究的范围与任务 唐宋词体的文化功能与运行系统 一、唐宋词的文化功能 二、唐宋词的运行系统 三、运行系统的局限与突破 “宋词一代之胜说”释疑 一、“一代之胜说”的成因 二、“一代之胜说”不符合文学史实 三、“一代之胜说”的“非历史化”特征 张先生平仕履二题 一、张先为何称“张安陆 二、张先知渝离渝年代补正 苏轼词编年补证 参考文献 后记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