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初到陆浑山庄 |
释义 | 《初到陆浑山庄》是唐代诗人宋之问的作品。此诗带有隐士色彩。全诗八句四十字,风格清新秀丽,显示出远离尘世的幽雅气息。 中文名称:《初到陆浑山庄》 创作年代:初唐 作者:宋之问 文学体裁:五言古诗 诗文字数:40字 出处:《全唐诗》 作品原文初到陆浑山庄 授衣感穷节,策马凌伊关。 归齐逸人趣,日觉秋琴闲。 寒露衰北阜,夕阳破东山。 浩歌步榛樾,栖鸟随我还。 作品注释⑴北阜(fù):北面的山岗。班固《西都赋》:“於是睎秦岭,睋北阜。” ⑵榛(zhēn)樾(yuè):犹林阴。榛:落叶灌木或小乔木,结球形坚果,称“榛子”,果仁可食。樾:路旁遮阴的树。 作品评析宋之问的诗歌有明显的隐士色彩。陆浑山庄位于洛阳西南之陆浑县伊水之滨,是宋之问的别墅,公务之暇,他常前往消闲度假。山庄清幽秀美的自然景色和寂静安宁的环境,屡屡唤起这位宫廷诗人的山野真趣,故其诗集中有不少以陆浑山庄为题的诗作,如《寒食还陆浑别业》、《陆浑山庄》、《游陆浑南山》等诗,这些诗大多风格清新秀丽,显示出一种远离尘世的纯朴幽雅气息,也抒发了诗人隐藏在“志深轩冕”背后的对大自然的热爱向往之情。 这首《初到陆浑山庄》当作于诗人公元705年(唐中宗神龙元年)第一次贬逐前。诗中的授冬衣与暮秋九月相联系。尽管开头平平,这首诗仍是宋之问最好的作品之一。在诗句的第三个音节运用隐喻性动词,本是宫廷诗的特殊手法,但宋之问在第六句大胆而激烈地用了“破”字,这是大部分宫廷诗人所不敢尝试的写法。 作者简介宋之问 (656—712)唐代诗人。一名少连,字延清。汾州(今山西汾阳县)人,父名宋令文,唐高宗时为左骁郎将,东台详正学士,善文辞,工书法,膂力过人,时称“三绝”。宋之问受其父影响,亦善诗文,与“善剖决”的韦善心并称户部“二妙”,与沈佺期齐名,并称“沈宋”。公元675年(唐高宗上元二年)举进士,初与杨炯分直内教,历任尚方监丞、左奉宸内供奉等职,常扈从游宴,写过不少应制诗。宋之问在创作实践中使六朝以来的格律诗的法则更趋细密,使五言律诗的体制更臻完善,并创造了七言律诗的新体,是律诗的奠基人之一。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