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四川省知识工程及网络智能重点实验室 |
释义 | 实验室-依托四川省知识工程及网络智能重点实验室依托:四川大学。 该实验室是2001年批准建立的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目前该实验室有教授5名、副教授11名、中级职称15名,其中博士生导师3名,硕士生导师18名,具有博士学位者7名,拥有实验室一千多平米,仪器设备200多台套,其中PⅣ微机80台,PⅢ微机120台及打印机、服务器、空调、投影机等。该实验室每年招收博士研究生10—15名,硕士研究生50—70名。 实验室-领域该实验室在知识工程及计算机网络与安全方面,有长期科研工作的积累,其研究方向和特色如下: 1、数据采掘及知识发现 数据采掘及知识发现系目前计算机科学研究中的热点之一。本方向1986—2006年连续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教育部等11个基金支持。致力于历史知识库、时态数据库、数据采掘、知识发现等领域的研究。95年以来在TCS(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The Computer Journal、软件学报、计算机学报、中国科学等杂志上发表论文120多篇,共被SCI、EI和ISTP检索50多篇,出版专著4部,专著获全国优秀科技图书奖一项,实现国内第一个时态DBMS Hbase(95.5)。多年来,共获得部级一等项一项,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三等奖三项。 2、智能神经系统的理论及实现技术 智能神经系统的理论及实现技术是目前人工智能以及第六代计算机研究的热点之一。当前国际上神经网络的研究处在深入攻坚的阶段,处在大突破的前夜。神经网络研究的核心是人类智能的模拟,这是现代科学技术最精彩的篇章。本方向侧重智能机制的探索,以及智能机制的人工实现。研究将符号逻辑融于神经网络的理论以及新型智能神经网络系统组成原理,并研究这些理论在图象处理、天气预报、语音识别、汉字识别以及Internet入侵侦测等领域中的应用。自96年以来,本方向先后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以及四川省科委等4项科学基金支持。在美国著名学术刊物 “ACM SIGPLAN Notice”、“High Technology Letter”等国内外核心刊物发表论文近60篇,其中被SCI收录3篇、EI收录11篇,研制成功3个新的程序设计语言:ROOP(面向对象与基于法则一体化的程序设计语言)、ONPL(面向神经元的程序设计语言)、NIPL(分布式智能神经网络程序设计语言),提出了智能神经元模型以及智能神经网络系统组成的新方法,引起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关注。 3、计算机网络与信息系统 本方向在网络与信息系统的前沿技术和理论方面进行了长期、稳定的研究工作。研究的内容涉及计算机通信、网络互连、ATM性能分析、网络优化设计、排队理论、Internet应用、光网络和宽带IP等网络前沿技术和理论。在“电子学报”、“通信学报”等期刊和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120余篇,其中被SCI、EI检索30多篇。1995年通过通信评议的项目“计算机通信网络互连研究”得到全国知名专家和同行的认同,被评为处于国内领先。已结题的国家自然基金项目:“B-ISDN中ATM网的理论和技术研究”,获得了国内同行的肯定。近年来,获得省部级奖励多项。 目前网络和信息系统技术的社会需求不断增长。网络和信息系统技术对社会已经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结合四川省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本方向承担了较多的国家和企事业单位急需的网络与信息系统建设项目,一些成果在四川省的经济建设中已发挥了显著的作用。本方向自 95年以来承担了教育部重点项目、省科委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项目、省应用基础研究项目以及横向课题近40项,年平均经费近200万元。为四川省的经济建设作出了贡献。 4、信息安全 信息安全技术系保证国家网络基础设施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有关Internet安全技术的研究刚刚起步不久。由于西方对信息安全技术出口的限制,因此,大力发展和研究具有自主权和自控权的信息安全技术和产品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和经济价值。该方向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教育部、国家安全部、总参机要局、中办一局以及四川省科技厅等科学基金的支持下,致力于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等领域的前沿理论及应用的研究,在国际权威杂志如IEEE、 ACM发表论文30多篇,98年以来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超过200篇。被SCI、EI检索文章超过70篇,国家发明专利多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次,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3次,成都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次。“中西文兼容的WWW服务器及其浏览器软件”96年被评为四川省火炬计划项目。最近在“防火墙、Internet入侵检测系统、IP加密隧道、传输加密及存储加密、CA认证、安全电子邮件系统以及安全WEB网站”等方面已经取得突破进展,即将形成产品投放市场。目前,我们可以利用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对计算机网络平台提供全面的安全解决方案。这些研究成果和产品已经被四川省财政厅采纳用于四川省CA认证中心以及四川省国库直接支付平台的建设,为四川省的经济建设作出了贡献,引起专家学者的重视。 5、机器翻译 机器翻译就是利用计算机把一种自然语言表达转换为另一种自然语言表达,它是应用计算机进行语言之间自动转化的一门边缘交叉学科,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源语言的分析理解和目标语言的自动生成。源语言的分析理解,即自然语言理解,是机器翻译的核心内容,目的是让计算机通过分析,将输入的句子或篇章由表层形式自动转化为计算机内部的表达形式,该内部表达形式应完整准确地表达输入句子或篇章的意义。源语言的分析理解又分为词法、句法、语义、语用等一系列由表及里的层面。为了输入句子或篇章能得到准确的理解,需要研究自然语言词法、句法、语义、语用等各个层面的模型及分析算法。96年研制成功第一个联网同步翻译的Internet机译系统(96.6被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并获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引起专家学者的关注。 实验室-成果(一)科技成果 1)庄成三,“川东石碳系目标区块储层地震横向预测”,96年获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 2)唐常杰、于中华、李志蜀,“四川省科技信息网络建设及Internet英汉机器翻译系统”,99年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3)唐常杰,“历史性数据库的研究与实现”,获92年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4)李志蜀,“钩端螺旋体培养罐微机自动监控系统”,获93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 5)李志蜀,“人白细胞干扰素生产线自动控制系统”,获94年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6)杨家源、罗万伯,“无限词汇的计算机汉语语音合成系统”,获91年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7)李炳发,“气藏数值模拟技术”,获92年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8)李志蜀,“CIMS系统集成方法初探”,99年获世界华人重大学术成果。 9)李志蜀,“药品的自动分装与计量装置”,发明专利,专利号:ZL03135523.4。 10)蒋玉明,“东方电机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工程”,2000年度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11)蒋玉明,“东方气轮机厂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2001年度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12)李炳发,“数字水印嵌入、检测、提取技术”, 2004年度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13)李涛,“中西文兼容的WWW服务器及浏览器软件”,96年四川省火炬计划项目。 14)袁道华,“国家储备油库综合信息系统”,99年国家储备局鉴定。 15) 李涛,网络数字身份认证及授权管理中心FSCA,成都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05。 16)李涛,网络数字身份认证及授权管理关键技术及应用,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5。 17)李涛,基于Internet的跨平台、跨地域灾难恢复系统,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2004。 18)李涛,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网络安全平台核心技术,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04。 19)李涛,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网络安全平台核心技术,成都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03。 20)李志蜀,中药配方机,2006年鉴定,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二)教学成果 1)李志蜀,“面向21世纪,培养优秀的应用性理科人才”,获97年四川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2)李志蜀,“新型综合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的探索与实践”,获2000年四川省教学成果三等奖。 3) 李志蜀,四川省师德标兵,2005。 实验室-目标在未来的5年内,本实验室计划主要在以下五个方面开展实验和研究工作: 1)数据采掘和知识发现 本方向在原有历史知识库、时态数据库、数据采掘和知识发现等研究工作的基础上,集中力量在数据采掘和知识发现方面作进一步深入研究,探索其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力争在近年有较大突破。 2)智能神经系统的理论及实现技术 本方向将重点进行智能机制的探索以及研究智能机制的人工实现,研究将符号逻辑融于神经网络的理论以及新型智能神经网络系统组成原理,并着重研究这些理论在图象处理、天气预报、语言识别、汉字识别以及Internet入侵侦测等领域中的应用,力争在Internet入侵侦测领域有较大的突破,取得一、二项实用型成果。 3)计算机网络及智能信息系统 本研究方向将继续在计算机通信、网络互连、网络优化设计、排队理论、Internet应用,光网络及宽带IP等网络前沿技术和理论方面开展深入研究工作,并在中间件技术、CMM、软件评测、项目规划等方面作深入研究,计划在中间件技术和CMM方面有所突破,成为国内比较重要的研究中心。 4)信息安全 本方向将主要致力于Internet防御技术、Internet攻击技术以及密码技术的研究,争取近期在防火墙、Internet入侵检测系统、IP加密隧道、传输加密及存储加密、CA认证、安全电子邮件系统以及安全Web网络方面作大量研究与开发工作,有的已取得突破性进展,力争近期形成部份产品投入市场。 5)机器翻译 本方向将着重在自然语言理解和目标语言的生成上下功夫,主攻方向是英汉机器翻译和日汉机器翻译。我们于96年研制成功国内第一个联网同步翻译的Internet机译系统,并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下一步一方面是提高其性能,另一方面在日汉机器翻译方面下功夫,争取形成产品投放市场。 通过五年的努力,预期可达到如下目标: 1)争取获得部、省级以上科研项目15—20项,其中国家级项目5—8项。 2)在国内重要期刊和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150—200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30—50篇。 3)争取获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进步)奖8—10项,其中二等奖以上不少于3项。 4)培养博士生50—60名,培养硕士生250—300名以上。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实验室真诚欢迎国内外专家学者来实验室参观、访问、交流和工作,热烈欢迎国内外博士、硕士和本科生来实验室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成就各自的事业。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