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仇效忠 |
释义 | 人物简介仇效忠(1777—1854),字盖之,号典堂,出生于清乾隆年间,广东廉州府灵山县西乡宋太练官堂村人(今广西灵山县太平镇枫木村委会官堂村),道光丙戍科翰林院庶吉士,贵州兴义府知府。 汉书教习嘉庆12年(1807年),丁卯科,仇效忠广东乡试考取举人。嘉庆20年(1815年), 仇效忠上京考取觉罗官学教习资历, 钦取第6名,并开始充任正白旗觉罗学汉书教习。历主广东广州、南海、惠州、东莞、宝安、阳江等地讲席。 翰林院庶吉士道光六年(1826年),丙戍科,仇效忠上京殿试并考取进士,参加殿试三甲,朝考后道光皇帝钦点翰林,授翰林院庶吉士,充武英殿协修,文渊阁效理。仇效忠历任国史馆誊录,敕封授朝议大夫。道光皇帝曾下圣旨在仇效忠家乡建造翰林牌坊,故居官堂村受“太史第”门匾。 地方任职道光9年(1829年),仇效忠奉朝廷之命出守地方为官,先任贵州省定县知县,此后,因政绩好而先后升任贵州兴义府、石阡府、怀仁府等地任知府。仇效忠从政多年,廉明正直。当他在兴义府离任时,接替他的张某到任后,鱼肉人民,以致乡民怨声载道,纷份要求仇效忠回任。朝廷经明查暗访,果真如百姓所言,遂任仇效忠回任兴义府知府。当地名士、百姓闻悉,互相道贺,并于府门、城门以及百姓住户门边纷纷贴上“仇府回来天有眼,张官不去地无皮”的迎联。效忠回任,即日视事,复查旧案,发现一姓黄的钦州小董人被判为死刑,待批下即行刑。而黄某还不知犯了什么罪。效忠复查后,发现原判为勒索财物不得而枉判黄为死刑的,于是马上撤消原判,把黄某释放回家。至今黄某后代人,嘱子报孙,非当年仇效忠明察,没有他们子孙今日,还对仇家后代铭记、恩报。 仇效忠在外为官多年,当他告老回乡省亲时,父母问他:“儿一生为官所得几何?”效忠曰:“为民而乐事赚得两袖清风。”效忠为官简易公平,体恤士民,治内政通人和,安居乐业,深受百姓拥戴,有卓著政声。 书院掌教道光27年(1847年),古稀之年的仇效忠老骥伏枥,从官场退休后接任浙江西湖书院掌教,培育良材。之后转任广州越华书院,并在广东多处书院做过讲学,教书育人。1854年,仇效忠在林则徐曾经在这里指挥过“鸦片战争”及“虎门禁烟”的广州越华书院,走完生命的最后一刻。 灵山一点翰仇效忠为官清廉,享誉一方,是家乡灵山县不可多得的优秀人才,灵山人也为之骄傲,又因仇效忠是清朝时灵山县唯一的翰林,也因此被家乡灵山人带有地方特色的誉为“灵山一点汗(翰)”。 相关事件三匾四名人小村威水史 高明荷城街道文物普查发现道光皇帝钦点牌匾 珠江时报讯,记者昨日从高明区荷城街道了解到,该街道在文物普查中,发现了一座建于清代、保存完好的三进两廊两天井宗 祠,更为难得的是,宗祠大堂悬挂有三块极具文物价值的牌匾,其中一块为道光皇帝“钦点”。有关部门称,要加大对这座宗祠的保护力度,并将三块牌匾申报为市级文物。 宗祠设宴会厅这座宗祠,是荷城街道王臣村委王臣村仇氏宗祠。该宗祠建于清代,占地面积600平方米,三进两廊两天井,分左、中、右三路进入,属单檐硬山式建筑。墙由青砖砌成,檐柱为花岗岩,金柱用东京木,天井石板铺砌。巡廊两边,壁画争辉。门口,一对石狮子把守,并有一块已断掉的旗杆夹,上刻“进士”字样。祠前小广场,野草萋萋,远处是汪汪鱼塘、幽幽绿野,一派田园风光,将古祠衬托得更加古色古香。 村长介绍说,宗祠三进各有所用,前进主要用于通行,中进既是祭祀厅又是功德厅,“光荣榜”上刻有功名之人。后进当宴会厅,三间“包房”,主要让村里德高望重以及年长的人就坐。请宴时,论尊排辈按序入席,可以不受外面的喧哗打扰。宗祠始建至今,一直作宗族聚会、婚嫁喜庆场所,没作任何改建。 大堂三匾争辉宗祠最有文物价值的,是悬挂在中进大堂里的三块牌匾。 最威水的,是道光皇帝“钦点”的牌匾。该匾悬挂在宗祠中厅正中横梁上,长1.7米,宽0.6米,厚0.03米,是上等杉木板所造。牌匾红底金字,很有活力,上刻:“钦点翰林院庶吉士仇效忠道光戌科。”据记载,仇效忠是清代进士(文),道光六年,朝廷钦点翰林院庶吉士。官至贵州兴义石阡知府。 文魁木匾,悬挂在神坛左边横梁上,长1.7米,宽0.6米,厚0.03米,上刻“文魁仇葵忠、仇臣忠,道光未科”, 红底金字,十分醒目。据记载,“仇葵忠是清代举人,王臣人灵山籍,三水教谕。”“仇臣忠是清代举人,王臣人灵山籍,甘肃宁明州知州。” 武魁木匾,悬挂神坛前右边横梁上,长、宽、厚与文魁木匾一样,红底金字,上刻:“武魁仇开镐,甲午科。”据记载,“仇开镐是王臣人,灵山籍清朝武举人。” 申报市级文物荷城街道文物办陈带容老师称,三进宗祠,在高明比较少见,一般都是两进的多。王臣村仇氏宗祠,建筑风格颇具岭南特色,建筑艺术精湛细腻,由于一直有专人管理,保存完好,从建筑学角度来说,就已经很有保护价值了。而大堂里的三块牌匾,均为清代朝廷钦赐,其中一块为皇帝“钦点”。三匾字体清楚,保存得当,对研究名人名事,探究清代的科举制度,均有很强的文物意义。“过后,我们准备将三块匾牌申报为市级文物,并加大对宗祠的保护力度。” 据了解,文魁牌匾,在高明别的村也有出现,但武魁牌匾确是第一次出现。三匾聚于一祠,昭示4个“名人”。辉煌村史,让王臣村村民感到骄傲。村民也非常希望该宗祠以及里面的匾牌能成为被保护的“文物”。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