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斯塔耳
释义

斯塔耳(Georg Emst Stahl)德国人,生于1660年,死于1734年。普鲁士国王的御医。曾任哈雷大学的医学与化学教授。

斯塔耳是化学家,“燃素说”的最早提出者,这一时期正是近代化学产生的萌芽时期。十八世纪初期化学的发展同物理学、天文学、数学的发展还相差十分遥远。一系列的物理定律,特别是牛顿三定律、万有引力定律,均已确立起来,近代物理学已走上发展的道路。然而化学却还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

17世纪后期波义耳已经为化学革命提出了一系列的理论基础,但始终未能建立起一个化学系统。燃素说的提出正处于英国化学派在17世纪末衰落下来而德国的医疗化学派复兴的时期,因而对化学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早期的医疗化学家们认为,化学物质含有三大元素,即硫为燃烧的元素、汞为流动性和挥发性元素、盐为固定和不动的元素。美因茨大学医学教授约钦姆·贝歇尔(Joachim Becher,1635--1682)于1669年提出,固体泥土物质一般含有三种成分:石土相当于盐元素;油土相当于硫元素;汞土相当于汞元素。他认为一切可燃性物质都含有硫质的、油性的“油土”,它在燃烧时,从它与其它土的结合中逃出来。

斯塔耳于1703年把贝歇尔的“油土”重新命名为“燃素”,进而提出了“燃素说”。 燃素说认为,金属是灰碴与燃素的化合物,加热时放出燃素而剩下灰碴。总而言之,燃素是一切可燃性物体的根本要素。到了18世纪六十年代,蒙彼利埃医学院教授加勃里尔·文耐尔(Gabriel Venel,1723--1775)提出燃素具有一种正的“轻量”,他认为燃素是不被吸引向地球中心,而是倾向于上升,以解释为什么某些物质加热后变重。 燃素说显然是一种错误的理论,后来经过布莱克(Joseph Black,1728--1799)、卡文迪许、普利斯特里等人的大量实验后,最后经过拉瓦锡的全面总结,才于1783年提出正确的燃烧理论,宣布了燃素说的彻底结束。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2 18:0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