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水牛群像 |
释义 | 水牛群像是一个石膏浅浮雕作品,由台湾日治时代雕塑家黄土水于1930年所完成之创作,是台湾美术史上相当知名的经典杰作之一。原作目前存放在台北中山堂。2009年3月2日,由文建会公告登录为国宝。 创作过程累积多年对台湾水牛形体的观察纪录心得,并多次入选台展与帝展的黄土水,于日本东京池袋的工作室中,以浅浮雕的技法,创作此一高250厘米,长500厘米的大型雕塑,为其创作史上首见的大作,打算以此做为参选帝展的作品。由于黄土水倾全部心力于此创作之上,除有过度劳累之迹象外,亦因盲肠炎延误就医,终在1930年届临此作完成之际,因盲肠破裂引发腹膜炎,于12月21日病逝。本作也因此不及参加帝展。 1937年,黄土水遗孀廖秋桂将此作捐赠予台北市役所。由于作品尺寸巨大,经考量后,决定镶嵌于甫落成不久的台北公会堂二楼与三楼间楼梯前的中央墙壁上,以作展示。 整体画面本作画面主要描绘的是台湾传统农村当中的闲致之景,实为黄土水对台湾农村风景一贯的现实主义之经验。在芭蕉树之下,有三位牧童与五只水牛共享悠闲片刻,构图完整,旋律悠扬且温婉。尤其是水牛的形体筋肉浑圆有力,充分呈现了黄土水长期观察水牛体态的成果,以及成熟的雕塑技法。其中画面右下角有一位牧童抚摸著小牛的头,小孩专注、温柔的神情,流露着感情,充份展现了安定与平和感,是画面的灵魂焦点之一。 复制作品1983年,首次由文建会主持翻铸工作,成功翻铸二件铜铸复制作,分别于台北市立美术馆及高雄市立美术馆开馆时,作为贺礼致赠。而翻铸用的玻璃纤维原模,则致赠台湾省立美术馆(现为国立台湾美术馆)典藏。此三件作品虽皆为复制作,但皆由典藏馆方视为镇馆之宝。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