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崇宁重宝 |
释义 | 崇宁重宝,中国古钱币之一。 简介崇宁重宝系北宋徽宗崇宁年间铸(公元1102年~1106年),币质有铜、铁、银。 崇宁重宝为隶书铜、铁大钱,制作多亦精好,存世较多。另有崇宁通宝钱文为徽宗御书瘦金体,铁划银钩,深具骨秀格清之气韵,书法超妙绝伦,堪称币文楷书之颠峰。世人评此为“宋代第一泉”,与新莽并称中国钱发“二圣”,崇宁通宝版式多变,尚有铁钱。 崇宁重宝钱文隶书,古朴方正,严谨庄重,法度固定。有人认为,崇宁重宝钱文也是徽宗所书,但史无定论。重宝版别几百种,面背记号多,有花穿、决文、面星、背星月纹等,常能见到。 关于此钱,有一个传说,谓其面文为蔡京所书,而蔡京书写时别有用心地将“崇”字的山和宗的竖笔上下贯通,连成一线;将“宁”字繁体之中的“心”省略,被人指责为“有意破宋,无心宁国”。“崇宁”钱存世尚多,版别亦多,但迄今并未发现有如上所说这种写法的钱币。自然也有根据以上说法造假的,但那很容易辨别出来。因此这段传说得不到印证,至今仍是一个谜。 铸造背景公元1100年1月,北宋皇帝哲宗病故,由其弟赵佶接替做了北宋第八任皇帝,为宋徽宗。徽宗“性甚机巧,优于技艺”,终日沉迷于书法绘画,不理朝纲。他在位25年,先后铸造了圣宋通宝、崇宁通宝(重宝)、大观通宝、政和通宝(重宝)、重和通宝、宣和通宝(元宝)等6种钱币,其中崇宁通宝和大观通宝的钱文是徽宗亲书的瘦金体。令人叫绝的是折十型瘦金书体的崇宁通宝,青铜精制,文字骨秀格清,惹得众多古钱币收藏者爱不忍释。 使用情况北宋徽宗赵佶于崇宁二年(公元1103年),为解困开始铸造崇宁通宝和崇宁重宝折十对钱,崇宁五年(公元1106年)停铸。短短四年,崇宁大钱铸量巨大,造成北宋晚期经济陷于混乱,百姓和商家均不愿接受崇宁大钱,最后,崇宁大钱由当十降至当二小钱使用。至今,普通一枚崇宁重宝价格在5元上下,而3年前也就是一元钱。 收藏价值崇宁重宝每一枚重量在10克上下,相当于崇宁通宝小平钱3枚的重量,但是它要当10枚小平钱花,当时百姓把小钱贮藏起来或被销铸为当十大钱,造成小钱奇缺。至今,想觅到崇宁通宝小平钱较难,每枚价格少则一二百元,多则上千元。崇宁重宝也有小钱,钱体轻薄,直径26毫米至27毫米,重量在2.5克至3.8克之间,据说当折二钱使用。目前,市场价格在10元左右。 泉友闵先生购藏的一枚崇宁重宝大钱,钱文品相稍差,背穿左右巨型星月纹是比较少见的一种。崇宁重宝因存世量大,常品价格每枚只值5元,这枚背横式巨星月纹的崇宁重宝,因存世量少而价格自然要高出百倍。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