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水龙吟·雪中登大观亭 |
释义 | 基本信息【作品名称】《水龙吟·雪中登大观亭》 【创作年代】清朝 【作者姓名】邓廷桢 【作品体裁】词 作品原文水龙吟 雪中登大观亭 ① 关河冻合梨云,冲寒犹试连钱骑。思量旧梦,黄梅听雨,危阑倦倚。 披氅重来,不分明出,可怜烟水。算夔巫万里,金焦两点,谁说与,苍茫意? 却忆蛟台往事,耀弓刀,舳舻②天际。而今剩了,低迷鱼艇,模粘雁字。 我辈登临,残山送暝,远江延醉。折梅花去也,城西炬火,照琼瑶碎。 作品注释①大观亭:今江苏扬州瓜洲镇镇南城上的大观楼。 ②舳舻:船只首尾相接非常多的样子。 创作背景公元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邓廷桢因曾随林则徐参与虎门销烟,被诬削职,次年远戍伊犁。从词人在长江下游追忆自己昔年禁烟抗英壮举的叙述来看,此首词应创作于他被革职之后,流放伊犁之前。题目中的“大观亭”,一说指今江苏省高邮市城东文游台上的“湖天一览亭”,一说指今江苏省扬州市瓜洲镇镇南城上的大观楼。按词中有“金焦两点”一句,指的是镇江西北长江中的金山和焦山,为词人指近景而咏唱之语,正与万里长江之上的“夔(门)巫(峡)”相对。扬州与镇江隔江而望,近邻金山和焦山。据此,词人所登之“大观亭”,应以扬州的大观楼为是。 作品鉴赏本词开篇切题,由雪而起。关山河川,冰封万里,耸起的林木如同梨树白花满枝。“梨云”即梨花云,语出《墨庄漫录》中所引唐代诗人王建《梦看梨花云歌》中“薄薄落落雾不分,梦中唤作梨花云”一句,原指梦中恍惚所见如云似雪的缤纷梨花,后世文人常用以摹状雪景。“连线骑”即古代名马“连线骢”,因其毛色深浅斑驳而称,此处为押韵而改,即指骏马。词人冒雪“冲寒”跨马驰骋,迸发出胸中一腔难以抑制的不平之气。此番登上大观亭,原为旧地重游。初到此地时,正值黄梅时节,词人凭倚高栏,耳中所闻,惟有一片雨声,令人困倦。如今重到此地,雾霭迷蒙,烟水障目,依然无法使词人敞开胸怀。随后深入一笔:“算夔巫万里,金焦两点,谁说与,苍茫意?”“谁说与”即“与谁说”。整句的意思是:从远处长江中游的夔门、巫峡到近处长江下游的金山、焦山,神州江山,腹地受侵,而词人心中的忧思和迷茫无人可诉。“算”字意谓反复、费神地寻思。写出了词人找不到知音、得不到理解的悲哀和痛苦。其实这又何尝不是词人对当时社会环境的怨责? “却忆蛟台往事,耀弓刀,舳舻天际”,“蛟台”在今广东虎门附近;“舳舻”是船头和船尾的合称,泛指前后首尾相接的船队。词人追忆自己当年与林则徐在虎门协力禁烟,多次率领舰队抗击英国侵略者。“耀弓刀,舳舻天际”便是描绘当时的战斗场景。着一“耀”字,表现出中华正义之师的威风与豪气,也明白地道出作为主要指挥者之一的邓廷桢以此壮举为骄傲的光荣感。然而这一切都已成为往事,如今眼前只剩下江上迷离的渔船和天边模糊的雁群,因为词人已被革职,已经远离了前线,不能再横枪勒马,为国效力。此刻他只能站在大观亭上,凝望残山,送别黄昏,只能望着远处江水东逝,借酒浇愁。 词人怀着满腔热情,却是报国无门,这使他深感困惑,而这也正是近代中国的悲哀。即使词人放弃追求,别人也会理解他的这种选择,因为他已无法再积极作为。但词人不愿就此度过余生,他依然怀着自己不渝的情操,保持着不屈不挠的品格。词以踏雪折梅作结,即向世人表明这样的夙愿,从而使整篇词意得以进一步升华。 词牌格律词牌《水龙吟》词牌出自唐李白诗句“笛奏龙吟水”。又名《龙吟曲》、《庄椿岁》、《小楼连苑》等。共计一百零二字,前后片各四仄韵。第九句第一字宜用去声,结句宜用上一、下三句法。此调句读各家不同,《词谱》分立二谱。起句七字、第二句六字的以苏轼词为正格。一百零二字。上片十一句四仄韵,下片十一句五仄韵。上下片第九句都用一字豆。起句六字、第二句七字者,以秦观词为正格,一百零二字,上片十一句四仄韵,下片十句五仄韵。后结作九字一句,四字一句。此调气势雄浑,宜用以抒写激奋的情思。 格律定格: (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关河冻合梨云,冲寒犹试连钱骑。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思量旧梦,黄梅听雨,危阑倦倚。 (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披氅重来,不分明出,可怜烟水。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 算夔巫万里,金焦两点,谁说与,苍茫意? (仄)仄(平)平(仄)仄(句或韵),仄平平、(仄)平(平)仄。 却忆蛟台往事,耀弓刀,舳舻天际。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而今剩了,低迷鱼艇,模粘雁字。 (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我辈登临,残山送暝,远江延醉。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折梅花去也,城西炬火,照琼瑶碎。 注:“()”表示这里面的字可平可仄。 作者简介邓廷桢(1776~1846),字维周,号嶰筠,晚号妙吉祥室老人、刚木老人。江苏江宁(今属南京)人。清代官吏,民族英雄。公元1801年(清嘉庆六年)进士,工书法,擅诗文,授编修,历官宁波、延安、榆林、西安知府,湖北、陕西按察使,江西、陕西布政使,安徽巡抚,两广总督。曾助林则徐协力查禁鸦片,击退英舰挑衅。后调闽浙总督,坐“在粤办理不善”事戍伊犁。释还,迁至甘肃布政使、陕西巡抚。其词绵邈沉丽,托兴深微,为变雅之遗。有《双砚斋诗钞》《双砚斋词话》等多部著作传世。词集名《双砚斋词》。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