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崇明话
释义

崇明话概述

崇明方言属吴语。由于四面环水,交通不便,崇明方言比较不易受外部方言影响,因而是吴语北部边界地区比较稳定、比较古老的、很有特点的一种方言。它与上海市及其他郊县的方言有较大区别,而和启东、海门话基本相同。

崇明方言和上海话比较,主要是保留较多的古浊塞擦音。例如:陈≠神,除≠时,住≠自等;上海话则陈=神,除=时,住=自。还有,崇明方言保留一些古匣喻两母的区别,例如:河≠湖,上海话则河=湖。在声调上,崇明方言保留古音平上去入各分阴阳的8个调类,上海话则只有5个调类。

崇明方言的内部差别不大。城桥镇、堡镇镇的读音,可以代表崇明西部至东北部绝大部分地区的方言。但语音上存在一些细微差别。主要是五 往东至陈家镇以南的东南沿海一带,对古“东冬唐江”韵有读音相混的现象,例如“长工=长江,唐山=铜山”;有些合口韵字,常有读成h、f不分的情况,例如“小伙子=小夫子,头爿昏(头晕)=头爿分”。与此相应,五以东地区,我、你、他这类人称代词,在老年人口中,还有“尚〔za~〕(我)、尚里(我们)、实你〔z??n〕(你)、甚(“实你”的合音)”的说法。这种“昏、分”同音及“甚、尚的说法,与川沙、浦东、宝山、松江等处方言,有相似之处。

本文记载崇明方言的声韵调系统,以城桥镇、堡镇镇的读音为基础。涉及内部差别时,亦在此基础上,略作比较说明。志中凡字下加双线(=)的,表示读书音。字下加单线(一)的,表示口语音。字下加浪线(~~)的表示同音代用字。框框(口)表示无适当的字可写。不易理解的字或词,后用括号加注,个别简化字和原来的繁体字声音不同的,需要用繁体字说明字音时,则仍用繁体字。

俗话说:“江西人识宝,崇明人猜天。”本地人民千百年来,在与大自然的搏斗中,积累了丰富的观察气象变化的经验,形成许多农时和气象谚语。此外,民间还流传一些诙谐幽默而富有哲理的生活谚语和歇后语

崇明话使用范围

崇明话使用的范围基本包括在本岛以及江苏启东,海门,南通,张家港北边沿江几个小镇(锦丰、乐余、三兴、兆丰、农场、南丰)等地。随着大量的崇明人在市区工作或是安家立业,在上海宝山(共富,呼玛,泗塘,大场等),和闸北(彭浦)等地也有这大量说崇明话的人。

崇明话内部区别

崇明西部和东部词汇上的差别比较零散,常见的有:

发寒热(骂人话),下沙都说“发寒热”,上沙如三星乡也说“发寒热”,更多用“消灭、消缩”来咒骂人,如,消灭郎、消缩郎、消男灭女等。

山支(一种工具),陈家镇说“山支”,其他地方都说“岔 ”。

垃圾畚箕(挑土用的畚箕),陈家镇说“垃圾畚箕”,其他地方都说‘灰箕”。

地平(地板),汲浜镇有的地方称“地平”,既指铺木板的,也指铺方砖的。其他地方称“地平”,是专指铺木板的,铺砖的叫“砖平”。

麻将(麻雀),汲浜镇至陈家镇叫“老将、老鸽将”,其他地方都叫“麻将”。这些“将”都读阴平调。

连树果,汲浜镇叫“树连菇”,上沙三星镇叫“连树菇菇”,其他地方叫“连树菇”。

薄刀(菜刀),陈家镇、城桥镇叫“薄刀”,其他地方都叫“孛刀”。

赤脚薄倒(光脚丫子),陈家镇、城桥镇叫“赤脚薄倒”,其他地方叫“赤脚李倒”。

篮,下沙叫“篮,大篮”;上沙叫“谈篮”。

小丫头娘娘(称女孩子,娘读阴平调),东南沿海如汲浜东南等地叫“小丫头娘娘”,其他地方叫“小娘精”。

下田,下沙叫“地里去,地里做”,上沙叫“田里去,田里做”。

一眼眼(一点点,眼读阳平调),下沙叫“一眼眼”,上沙叫“一麦麦”。

崇明话歇后语

一只筷吃面——独挑

一跤跌在埂岸上——两头不着实

两个半炮仗——你(读成呒)想(五响)

十只铜钿落脱一只——久闻(九文)

三只铜板摆二处——一是一,二是二

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

小囡吃拳头——吃勿够

小铁炉下乡——寻打

山头上出门——独做人

卫生口罩——嘴上一套

飞机上钓蟹——悬空八只脚

飞机上生小囡——高产

飞机上吹喇叭——高调

乡下人不识走马灯——又来了

六月里的葱干——心不死

木捅里茶壶——单拉(读作他)一张嘴(只说不做)

木匠弹线——开一只眼,闭一只眼

手心里汉(煎) 烧饼——托(非常的意思)熟

廿一天孵不出小鸡—坏蛋

双十牌牙刷——一毛不拔

崇明话现状

随着崇明三岛联动开发,以及长江隧桥的开通,外来人口大量涌入,岛上原住民(崇明本地户籍)的不断迁移出崇明,本地人口呈现越来越少的局面。本地方言受到其他语言的冲击,纯正的崇明话越发难以听到了。这或许是任何一种地方方言在发展的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方言也是文化的一部分,有赖于所有人共同的去维护和延续。

崇明人的移民历史

崇明的对外移民历史始于清代雍正、乾隆年间。早在清乾隆年间,崇明人陈朝玉就带新婚妻子前往海门开垦,随后又有大量崇明人前往海门开荒。一时间江面上到处是张着布帆的沙船浩浩荡荡杀向海门,海门土著人惊呼“崇明人篷揽风(常说薄乱风)”,大意说,崇明人乘着布帆的船来啦!此后数十年,大批江南居民移居海门新沙地垦殖定居,使海门人口急剧增加到30多万,是时,海门"群姓益众,皆造房屋,炊烟起如海云,为江海之大聚"(龚自珍语)。而在清代晚期约咸丰、同治年间,崇明时常发大水,冲毁大堤,于是大量崇明人又前往南通通州区、崇川区、苏州张家港市、泰州靖江市避难,躲避水灾。在清末,光绪年间开始。大量的崇明地主派遣农民工前往启东开垦。在民国初期,在海门状元张謇的带领下海门人、启东人、崇明人前往如东、海安、大丰、东台、滨海、射阳的沿海、上海南汇区、奉贤区、浦东新区沿海一带开垦种地。所以,崇明人或者具有崇明血统的人数很多,分布极广。

除崇明三岛外,其他沙地话使用者的居住特点是:大聚居、小杂居。沙地话大致分布情况是:长江下游两岸、苏北黄海之畔、沪东东海之滨。

崇明话与上海话、嘉兴话、苏州话、太仓话等临近地区的方言类似。使用人群数量巨大。覆盖面积广泛,超过4500平方公里,若不是隔江隔海,足可建立一个地级市。

崇明话使用人数与分布

崇明县

崇明县(崇明三岛)70万人 南通启东南部(新天汾镇、新吕四镇的吕北,吕东,三甲,秦谭、新兆民镇北部合约8%面积、约12万通东方言使用者)除去上述区域,剩下为崇明方言约100万人。

南通海门南部

南通海门南部(新东灶港镇、新包场镇、新余东镇、新四甲镇、新正余镇的、新王浩镇中南合约70%面积、新货隆镇中南合约60%面积、新刘浩镇一半、新万年镇一半、新树勋镇中北合约85%面积、新常乐镇北部合约40%面积、新德胜镇北部合约45%面积、江心沙农场、大约39万通东方言使用者)除去上述区域,剩下为崇明方言约62万人。

南通通州南部

南通通州南部 ([新三余镇:<原北新桥镇>96%面积与环木农场、<原海晏镇>中南部合约87%面积)、<原三余镇>东部合约58%面积]、新先锋镇南部合约28%面积、新张芝山镇、新川姜镇南部合约50%。)以上区域为崇明方言约20万人。

南通崇川区

南通崇川区(小海镇、新开镇、竹行镇、南通农场、种畜场、东方红农场)约10万人

南通如东县

南通如东县新兵房镇(原兵房和丁店)、新大豫镇(南坎和东凌)、新长沙镇(北坎)、新掘港镇(华丰、掘郊、原掘港镇) 大约20万人

南通海安县

南通海安县新角斜镇(不含原沿口镇大部)、新李堡镇(不含原丁所乡)、新老坝港镇大约8万人

盐城大丰市

盐城大丰市新南阳镇(原南阳镇与通商镇,不含原王港乡)、新裕华镇、新丰镇的18个村约8万人

盐城东台市

盐城东台市新三仓镇一部分及一直往东到黄海的村落 人数少量,介于一万人左右(沙地话处于弱势地位,使用人数日趋衰落不久必然被当地方言统一)

盐城滨海县

盐城滨海县新五汛镇(原北坍乡莫湾村一带)及一直东到黄海的村落 人数少量,介于一万人左右(沙地话处于弱势地位,使用人数日趋衰落不久必然被当地方言统一)

盐城

盐城射阳县 新合德镇(原合德镇与大兴乡与合兴乡)大部、新临海镇(原临海镇一部分)、新陈洋镇(原陈洋镇一部分)、新耦耕镇(原耦耕镇一部分)、新海通镇(原海通镇一部分)、新千秋镇(不含原鲍墩乡) 大约20万人

泰州靖江市

泰州靖江市约1.5万人(占当地人口的2.5%)

苏州张家港市

苏州张家港市新乐余镇(原乐余镇和兆丰镇)、新锦丰镇(原锦丰镇和三兴镇)、常阴沙农场、新南丰镇北部 约20万人

原南汇区

原南汇区的 老港镇、书院镇、泥城镇、彭镇镇、芦潮港镇、新港镇、东海镇,果园乡等沿东海沿岸约10万

奉贤区

奉贤区的平安、奉城、塘外等沿海村镇约2万

综合总计

目前沙地话使用人口大致在343万左右。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1 9:5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