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水利的历史阅读 |
释义 | 作 者:周魁一 著 出 版 社:水利水电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5-1 版 次:1页 数:656字 数:672000 印刷时间:2008-5-1开 本:16开纸 张:胶版纸 印 次:1I S B N:9787508455679包 装:精装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包括河湖地理与水环境、防洪减灾与人文、工程技术与法规、水利史志与水文化、历史模型及其近世渊源等五部分。作者以贯通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畛域为目标,提出了历史模型方法,延展了研究客体的时间和空间维度,并以此为突出特点,所著《中国科学技术史》(水利卷)获郭沫若历史学三等奖;同时,作者强调历史研究应紧密联系当前实际问题,重视与社会、经济、环境、资源等宏观背景的联系,所提出的灾害双重属性概念及其衍生成果先后两次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作者还为其中21篇文章各写了一段附言,轮廓地勾画了文章的写作背景,针对的问题,技术路径,引发的争议以及客观效果。本书可供历史、地理、水利、环境工作者和高等院校师生阅读。 目录 奔腾的江河与深邃的思考 自序 河湖地理与水环境 隋唐五代时期黄河的一些情况 长江三峡地区大型岩崩滑坡的历史与现状概述 附言 14世纪以来我国地震次生水灾的研究 珠江三角洲围田历史发展与防洪的几个问题 古鉴湖的兴废及其历史教训 附言 荆江和洞庭湖的演变与防洪规划的历史研究 附言 论水环境在城市规划中的地位 附言 试论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水环境问题——兼及海河流域水环境适度恢复对策的讨论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河湖地理与水环境 隋唐五代时期黄河的一些情况 隋唐五代是黄河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相对于后代,隋唐三百年间黄河水灾的记载较少,主流也无重大的变迁;五代以后,黄河水灾的记载则明显地增多,主流变迁频繁。其中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而集中反映全流域情况的下游河道状况,无疑是诸多因素中的首要因素。因此,为全面地、科学地总结黄河防洪的历史经验,必须首先对黄河下游历史状况有一个详细的了解。 有关隋唐五代三百多年间的黄河情况,除唐书《五行志》对于洪水灾害有较系统的辑录之外,对下游河道经行、堤防状况以及防洪设施的记载,都比较零散和简略。清初学者胡渭曾对这一时期的黄河作过一些考证,近人岑仲勉继有研究。本文则试图根据较原始的文献记载,对这一时期黄河下游的决溢、河道状况及其治河工程,尽可能作一些具体的描述,为进一步探讨黄河的历史演变,研究黄河的开发和治理方略,提供接近历史实际的基本情况。 一、黄河下游河道状况 黄河下游河道状况是河流自然演变和人为干涉的综合结果,是分析黄河历史演变的基本依据。以下就主河道经行、主河道局部变迁和下游分支河道等分别说明如下。 这一时期黄河下游主河道的经行路线,在《元和郡县志》和《太平寰宇记》上都有记载。我们把《元和郡县志》、《太平寰宇记》所记载的黄河经行,在今地图上复原,可以得到隋唐唐代元和问黄河下游经行图(图1)。此前的黄河经行在《水经注》中有明确描述,清人杨守敬据以成图。将杨守敬《水经注图》有关部分改绘在今地图上,可以得到南北朝时期黄河下游经行图(图2)。两相比较,可以看出,两图的黄河经行基本一致。由于《水经注》有关黄河经行的记载大体反映了王景治河后的情况,五代至宋初,黄河又没有发生大的改道,因此,可以认为,自西汉末年河决魏郡到宋景祐元年(1034年)横陇决河以前的大约一千年间,黄河下游主河道基本稳定,无重大变迁。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