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水基性农药剂型
释义

定义

水基性剂型是指农药原药为液态或固态,分散或溶于水中形成乳状、悬浮状或透明状,用水稀释后即可喷洒使用。

优点

它具有药效好、对环境污染小、对人畜毒性低、不易产生药害、贮运安全、费用低、资源节约等优点。

常见类型

1.1 水剂

水剂(Aqueous solutions,AS)就是农药原药的水溶液剂型,这是药剂以分子或离子状态分散在水中的真溶液制剂。因加工的农药有效成分受到其在水中溶解度和化学稳定性的限制,能加工成水剂的农药有效成分是不多的。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农药有效成分是除草剂草甘膦和百草枯,是世界上用量最大的触杀性除草剂水剂的例子。其他水剂的农药品种有2,4-滴、二甲四氯、草铵膦、咪草烟、矮壮素、敌草快等,但其所占市场比例十分低。草甘膦和百草枯水剂国内外都已开发,市场前景很好。

1.2 水溶性浓剂

水溶性浓剂(Soluble concentrate,SL)又叫水溶剂,是指将亲水的农药有效成分与所需助剂及其它溶剂加工制成的液态制剂。基质是水或溶于水的溶剂,一般指低级醇类或酮类,制剂用水稀释后形成真溶液。SL中的活性成分呈分子或离子状态,粒径小于0.001 μm,此剂型容易加工,具有低药害、毒性小、使用安全等特点。主要品种有农达、百草敌、克芜踪等。我国水溶剂的产量很大,约占整个制剂的15 %~20 %。

SL 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由于水与有机物质的极性差异,限制了其应用范围。此外,我国用于加工SL 的原药含量一般不高(如杀虫双),很难加工成高浓度SL,因而包装费用和贮运费用较高。今后SL 研究应更注重提高原药的质量,生产高浓度水剂,合成和筛选与原药相匹配的高效助剂,提高生物活性和降低成本,不断扩大其应用范围。

1.3 悬浮乳剂

悬浮乳剂(Suspoemulsions或Suspension emulsion,SE)是由一种或一种以上不溶于水的固体原药和一种油状液体原药(或油溶液)在各种助剂的协助下,均匀地分散于水中,形成的高悬浮乳状液体,有效成分粒径小于5 μm。制备此剂型的方法有粘度调整法、密度调整法、胶体稳定法等[5]。该剂型兼具悬浮剂和浓乳剂的特点,并为固态原药和液态原药的混合使用提供了一个新的可能性,在复配剂的加工上更具实用性。安徽省化工研究院和河北省宣化农药厂成功开发出40 %乙草胺-莠去津悬浮乳剂,解决了莠去津单剂对后茬作物的药害和杂草抗药性问题,扩大了杀草谱。悬浮乳剂将逐步取代可湿性粉而成为农药的主要剂型,并带动悬浮剂、水乳剂和水分散粒剂等农药剂型的发展。

1.4 悬浮剂

悬浮剂(Suspension concentrate,SC)是将固体农药通过砂磨机湿法粉碎分散于水中,形成的一种颗粒细小的高悬浮、能流动的稳定的液固体系的制剂,粒径为0.5~3 μm。悬浮剂的分散性和展着性都比较好,悬浮率高,稳定性好,不易受水温和水质影响,持效期长。我国自80年代开始开发SC,发展较快,但品种数量和产量仍远低于可湿性粉剂。有些品种质量不尽人意,存在贮存稳定性差、分层结块严重、分散性差、悬浮率下降、药效下降等质量问题,其主要原因是国内用于SC中的分散剂品种少,质量差,配套研究不够[7],其次是国内现行产品标准中许多技术指标过低[8]。因此,在加速开发农药悬浮剂新品种的同时,必须从配方、助剂、流变学理论和包装材料等方面着手进行研究,提高悬浮剂的产品质量。

1.5 水乳剂

水乳剂(Emulsion in water,EW)是液体农药或低溶点固体农药或农药溶液通过表面活性剂作用分散于水中的乳状液,它由有效成份、表面活性剂、水和其他助剂等组成,加工过程简单,加工设备要求不苛刻,需均质混合后即可。由于用水代替乳油中的有机溶剂,因此它降低了制剂毒性,对人和环境安全,贮运安全,与其它农药和肥料可混性好。在安全性规定严格的国家中,EW已作为取代乳油(Emulsion concentrate,EC)的

剂型之一,受到高度重视,相继开发出多个受欢迎的新产品,如10 %氰戊菊酯EW、20 %杀螟硫磷EW、45 %咪鲜安EW等。我国也相继开发出一些EW品种,如4.5 %高效氯氰菊酯EW、20 %氰戊菊酯EW、40 %乙草胺EW等。

1.6 微乳剂

微乳剂(Microemulsion, ME)是由水-表面活性剂-油构成,不含或只含很少有机溶剂,是以水为介质,加入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或含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混合型表面活性剂(一般采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合理组合)及相关助剂配制而成,粒径一般为0.1~0.01 μm。微乳剂稳定性突出,安全性高,增溶作用明显,传递效率高。目前国内外已开发成功许多品种,如30 %乐杀螨、0.3 %阿维菌素、10 %高效苯醚

菊酯等农药。近年来又出现复配农药微乳剂,以提高药效,如14.5 %吡虫杀ME(吡虫啉和杀虫双混剂) ,灭多威和氯氟氰菊酯二元复配杀虫杀螨ME。总体看,卫生用药ME较多,农用ME较少。ME应用当前主要面临的问题有两个,一是制备高含量ME较为困难,二是加入助表面活性剂用量较大,成本偏高。

1.7 浓乳剂

浓乳剂(Macroemulsion,Concentrated emulsion,CE,也称为Stock emulsions),是指把亲油性流体或固体原药溶液分散于水中所形成的乳状液制剂,是乳状液的浓溶液。其组成除了有效成分为液体在水中乳化分散外,基本与悬浮剂一样,因此又称乳剂型悬浮剂(Emulsion type suspending agent)。一般外观粒径大于400 nm,多数在500~1000 nm之间。药效与同剂量的乳油相当,但对作物的安全性高于乳油。浓乳剂属于热力学不稳定的多相分散体系,在变化的温度条件下,易产生分层现象。因此,浓乳剂在选择配方和加工技术方面比乳油困难。此外,由于制剂中含有大量的水,容易水解的农药较难或不能加工成浓乳剂。近年来,国外农药浓乳剂的研究已取得很大的进展,例如:2.5 %功夫菊酯CE和10 %氰戊菊酯CE等产品已进入商品化生产。国外在我国注册的农药浓乳剂产品主要有:6.9 %威霜、45 %施保克、10.4 %列喜镇、5 %杀飞克等。

1.8 微胶囊悬浮剂

微胶囊(Micro-capsule suspension,简称MC)是指将农药有效成分(液体或固体有效成分在溶剂中的混合物)包裹在聚合物中制成胶囊的微小球状制剂,其粒径一般在1~40 μm之间。微胶囊剂在水相或油相中均可分散,通常农药微胶囊剂多数是以水为介质,又称为微胶囊悬浮剂,它是农药微胶囊剂的主要应用形式,在安全性方面优于乳油,提高了药剂本身的稳定性,为多种不同性能的农药活性物质的复配提供方便。

主要商业品种有辛硫磷、氯菊酯、抗蚜威等。鉴于微胶囊剂的诸多优点,随着对环境、食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等问题的意识不断加强,微胶囊剂必将成为农药剂型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因此,选择高附加值的原药品种、寻求廉价囊皮材料、尽快开发新的微胶囊品种,适应环保需要,仍是剂型研究的重要

课题。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3:5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