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书淇县公署壁 |
释义 | 基本信息【作品名称】书淇县公署壁 【创作年代】明朝 【作者姓名】袁中道 【作品体裁】诗 作品原文淇园有竹旧知名,伐矢填河迹最明。 偏指王刍殊未允,支离真笑郑康成。 题 解这是作者书写于淇县公署墙壁上的一首诗。作者对历史上的有如郑康成等人将《诗经·淇奥》中“绿竹”误解为“王刍、篇竹”非常不满,以“伐矢填河”两件著名的史实驳斥这些人无视起码的历史事实的谬论,矢志维护淇园绿竹的名声。 注 释公署:旧时公务员办公的处所。 伐矢句:“伐矢、填河”的史实是最确凿无疑的。伐矢,指汉寇恂曾伐淇园之竹造矢百万,支援刘秀北伐燕国之事。填河,《史记·河渠书》有这样的记载: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汉武帝亲临瓠子口(今濮阳西),率数万人堵塞已冲决二十三年的黄河决口,先沉下白马玉璧祭河神,然后令将土负柴填堵,仍堵不住,最后“下淇园之竹以为楗”,才获成功。 偏指句:有人偏面地认为淇奥绿竹为“王刍”尤其不能令人容忍。(汉)郑玄笺(唐)孔颖达疏《毛诗正义》:“绿,王刍也。竹,篇竹也。”王刍,“今呼白脚莎。”篇竹,“似小藜,赤茎节,好生道旁,可食,又杀虫。”《草木疏》云:“有草似竹,高五六尺,淇水侧人谓之菉竹也。” 支离:指文字、语言烦琐而杂乱。 郑康成:汉代经学家。名郑玄(127-200),字康成。北海高密(今属山东)人。他错误地认为淇奥绿竹为“王刍”。 作者简介袁中道(1575~1630) 明代文学家。字小修,一作少修。湖广公安(今属湖北)人。万历四十四年(1616)中进士,授徽州府教授,后历任国子博士、南京礼部主事、吏部郎中等职。袁中道与其兄袁宗道、袁宏道被称为公安派。袁中道作品以散文为优。诗歌亦疏朗清新,偶有关心民瘼之作。但他的诗文主要以山水寄情、酬酢应答、感时伤怀为内容,思想平泛,艺术上也创新不多。袁中道的著作有《珂雪斋集》20卷、《游居柿录》(即《袁小修日记》)20卷。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