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赤嘴潜鸭
释义

赤嘴潜鸭(学名:Netta rufina)是体型较大的皮黄色鸭。繁殖期雄鸭易识别,锈色的头部和橘红色的嘴与黑色前半身形成对比。雌体纯褐色。为深水鸟类,善于收拢翅膀潜水。杂食性,主要以水生植物和鱼虾贝壳类为食。繁殖期雄鸭协助雌鸭选择营巢地点,在地面刨出浅坑或集一堆苇草筑巢。繁殖于东欧及西亚;越冬于地中海、中东、印度及缅甸。

中文名称:赤嘴潜鸭

外文名称:Red-crested Pochard

别称:红嘴潜鸭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亚门:脊椎动物亚门

纲:鸟纲

亚纲:今鸟亚纲

目:雁形目

科:鸭科

属:狭嘴潜鸭属

拉丁学名:Netta rufina

命名时间:Pallas, 1773

外形特征

赤嘴潜鸭身长53 - 57 cm,翼展84 - 88 cm,体重1000-1300 g,寿命7年。雄鸟额、头侧、喉及上颈两侧深栗色,头顶至颈项冠羽淡棕黄色。下颈至上背黑色,具淡棕色羽缘;下背褐色。腰和尾上覆羽黑褐色,具绿色光泽;尾羽灰褐色,具近白色羽缘;两肩棕褐色,基部有一块显著的白斑;翼上覆羽及三级飞羽土褐色。外侧初级飞羽羽端及外翈褐色,内翈白色第一枚飞羽全为褐色,仅羽缘白色。内侧初级飞羽除羽端外,大都白色;次级飞羽白色,羽端灰褐色,形成宽阔的白色翼镜和翼镜后缘的褐边。翼缘白色。下体黑色,两胁白色,形成大形白斑。雌鸟额、头顶至后颈暗棕褐色,羽冠不明显;头侧、颈侧、颏和喉灰白色。上体淡棕褐色,腰部较暗;翅同雄鸟,但初级飞羽内翈和翼镜灰白色。下体淡灰褐色,胸及两胁较浓而微沾棕色,尾下覆羽污白色或淡褐色。 雌鸟非繁殖羽似雄鸟,但羽色较暗,下体杂有浅棕褐色,翼镜白色。 虹膜雄鸟为红色或棕色,雌鸟棕褐色;嘴雄鸟红色、前端较淡,雌鸟灰褐色,外缘粉红色;跗蹠雄鸟土黄色,雌鸟淡黄褐色。

分布范围

分布于欧亚大陆及非洲北部,包括整个欧洲、北回归线以北的非洲地区、阿拉伯半岛以及喜马拉雅山-横断山脉-岷山-秦岭-淮河以北的亚洲地区。印度次大陆及中国的西南地区,包括印度、孟加拉、不丹、锡金、尼泊尔、巴基斯担、斯里兰卡、马尔代夫以及中国西藏的东南部地区等。中南半岛和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包括缅甸、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以及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香港、海南岛。

生活习性

春季于4月初至4月中旬从中国南方越冬地迁往西北和内蒙等繁殖地,亦有迟至4月末5月初才到达的。秋季于9月末10月初开始南迁。迁徙时常集成群。

主要栖息在开阔的淡水湖泊、水流较缓的江河、河流与河口地区,也常出现在公路两侧的水泡中,特别是有水边植物和水较深的淡水湖泊最为喜欢;在人类活动频繁的捕鱼区偶尔也见有活动。性迟钝而不甚怕人。不善鸣叫,常成对或小群活动,有时亦集成上百只的大群。休息时多成群停息在有水草的滩边沙洲和湖心岛上,飞行笨重而迟缓。

主要通过潜水取食,也常尾朝上、头朝下在浅水觅食。觅食多在清晨和黄昏。白天常在水面开阔处游泳嬉戏,或一动不动地漂浮于水面。食物主要为水藻、眼子菜和其他水生植物的嫩芽、茎和种子,有时也到岸上觅食青草和其他一些禾本科植物种子或草子,冬季有时也到农田觅食散落的谷粒。

生长繁殖

主要繁殖在欧洲中部、亚洲中部,从多瑙河流域经土耳其、黑海、里海、原苏联南部、吉尔吉斯到西西伯利亚,往南到蒙古西部、伊朗、叙利亚北部,也有少量繁殖在西班牙东部、法国南部、欧洲北部,一直到丹麦、荷兰,过去也有在北非繁殖的记录;越冬在地中海、里海、亚速海、黑海、印度北部和中部、缅甸、亚洲西南部、欧洲南部、埃及、中东、非洲东北隅和西北沿海一带,偶尔也到日本和澳大利亚等国家。

中国主要繁殖在内蒙古乌梁素海、新疆塔里木河流域、青海柴达木盆地等,越冬在中国西藏南部、云南、四川、贵州等省。

繁殖期4-6月。通常在越冬地时即已成对,4月中旬到达繁殖地后即开始营巢。通常营巢于多芦苇和蒲草的湖心岛上、水边草丛和无水的芦苇丛中,有时也在湖边干芦苇堆里。巢较密集,有时在一个芦苇垛里就能发现6-7个巢,通常掩藏得很好。巢由芦苇叶和三棱草构成,内垫柔软的细草和羽毛。每窝产卵6-12枚,卵浅灰色或苍绿色。孵化期26-28天,主要由雌鸟孵卵,但在雌鸟离巢取食时,雄鸟亦承担孵卵任务,6月初即可孵出雏鸟。

保护等级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国际鸟类红皮书,2009年名录 ver 3.1。

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7:4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