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赤小豆叶 |
释义 | 赤小豆叶,中药名。为豆科一年生半攀援或直立草本植物赤小豆或赤豆的叶。夏季采收,鲜用或晒干。具有固肾缩尿,明目,止渴之功效。 基本信息中药名赤小豆叶 汉语拼音chi xiao dou ye 英文名leaf of Rice Bean 别名赤小豆藿《别录》,小豆藿《千金要方》,小豆叶《食医心镜》。 拉丁名1.Vigna umbellata (Thunb.)Ohwi et Ohashi[Dolichos umbellatus Thunb.;phaseolus calcaratus Roxb.] 2.Vigna angularis (Willd.)Owhwi et Ohashi [Dolichos angularis Willd.;Phaseolus (Willd.)W.F.Wight] 科属分类豆科 药用部位植物的叶。 功效分类收涩药;生津药。 附注植物描述,详见词条:赤小豆、赤豆 来源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赤小豆Vigna umbellata (Thunb.)Ohwi et Ohashi或赤豆Vigna angularis (Willd.)Owhwi et Ohashi的叶。 采收和储藏夏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1.赤小豆 一年生半攀援草本。茎长可达1.8m,密被倒毛。三出复叶;叶柄长8-16cm;托叶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小叶3枚,被针形、长圆状披针形,长6-10cm,宽2-6cm,先端渐尖,基部阔三角形或近圆形,全缘或具3浅裂,两面均无毛,纸质;小叶具柄,脉3出。总状花序腋生,小花多枚,花柄极短;小苞2枚,披针状线形,长约5mm,具毛;萼短钟状,萼齿5;花冠蝶形,黄色,旗瓣肾形,顶面中央微凹,基部心形,翼瓣斜卵形,基部具渐狭的爪,龙骨瓣狭长,有角状突起;雄蕊10,二体,花药小;子房上位,密被短硬毛,花柱线形。荚果线状扁圆柱形。种子6-10颗,暗紫色,长圆形,两端圆,有直而凹陷的种脐。花期5-8月,果期8-9月。 2.赤豆 一年生直立草本,高30-90cm。茎上有白色长硬毛。三出复叶;托叶披针形,被白色长柔毛,小托叶线形;叶柄长达20cm,被疏长毛;顶生小叶卵形,例生小叶斜方状卵形,长5-10cm,宽3.5-7cm,先端短尖或渐尖,基部三角形或近圆形,全缘或微3裂,两面被疏长毛;小叶柄很短;基出脉3条。花2-6朵,着生于腋生的总花梗顶部,黄色;小苞片线形,较萼长;萼钟状,5齿裂,萼齿三角形;旗瓣扁圆形或近肾形,常稍歪斜,顶端凹,翼瓣宽于龙骨瓣,具短爪及耳,龙骨瓣上端弯曲近半卷,其中一片在中下部有一角状突起,基部有爪;雄蕊10枚,分成9与1二体;于房线形,花柱弯曲,近先端有毛。荚果圆柱形稍扁,成熟时种子间缢缩,含种子6-10粒。种子椭圆形,两端截形或圆形,暗红色,种脐白色,不凹。花期7-8月,果期8-9月。 中药药性性味味甘、酸、涩;性平。 归经肝;肾;胃经 功效主治固肾缩尿;明目;止渴。主治小便频数;肝热目糊;心烦口渴。 各家论述1.《别录》:“止小便数,去烦热。” 2.《日华子》:“明目。”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0-100g;或捣汁。 药方选录①治小便数:小豆叶一斤。于豉汁中煮,调和作羹食之,煮粥亦佳。(《食医心镜》) ②治渴,小便利,复非淋:小豆藿一把,捣取汁,顿服三升。(《千金要方》) 药材来源来源考证出自《名医别录》。 药材基原为豆科植物赤小豆(Vigna umbellata (Thunb.)Ohwi et Ohashi)或赤豆(Vigna angularis (Willd.)Owhwi et Ohashi)的叶。 产地溯源赤小豆产于吉林、河北、陕西、山东、安徽、江苏、江西、广东、云南等地。赤豆产于吉林、河北、陕西、山东、安徽、江苏、浙江、江西、广东、四川云南等地。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