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受众分析 |
释义 | 基本信息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第1版 (2006年3月1日) 丛书名: 当代世界学术名著 平装: 221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16 ISBN: 9787300071589 条形码: 9787300071589 商品尺寸: 23.2 x 15.2 x 2 cm 商品重量: 358 g ASIN: B001ULCBAK 内容简介《受众分析》是一本系统性、综合性较强的理论专著,也是迄今为止西方传播研究界最全面地总结和探讨受众问题的一本著作。《受众分析》对受众这一概念及其演变历史进行了梳理,全面总结和分析了各种受众理论和受众研究的主要传统、方法和结果。作者分析了受众研究中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与人文科学研究方法之间的异同,从受众和媒体两个角度对传受关系进行了探讨,不轿枉过正,也不偏执一端。 作者简介作者:(美国)丹尼斯·麦奎尔 (Denis mcquail) 译者:刘燕南 李颖 杨振荣 丹尼斯·麦奎尔(Denis McQuail),著名传播学者,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传播学终身教授,“欧洲传媒研究小组”成员,《欧洲传播学杂志》三位创始人之一。麦奎尔曾经就读于牛津大学,获得历史学学位,后在利兹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曾先后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哈佛大学、俄罗斯莫斯科大学、芬兰坦佩雷大学、英国南安普敦大学担任教授或客座教授,在阿姆斯特丹大学任教长达二十多年。 目录前言 第1章 一个概念的历史 受众问题 受众的历史 作为大众的受众 重新发现作为群体的受众 作为市场的受众 新媒介与受众的未来 结语 第2章 大众传播理论与研究中的受众 批判的视角 受众研究的目的 其他研究传统 提出议题 结语 第3章 受众类型 受众的二重性 作为群体或公众的受众 作为受众的满足群组 媒介受众 由传播渠道和内容界定的受众 大众受众的消解:新类型出现 受-传关系的多种模式 结语 第4章 媒介到达问题 了解“客观”受众的必要性 不同的媒介,不同的到达概念 关于媒介到达和媒介影响的一般看法 重叠受众:不同的功能、地点和时间 不同的媒介使用 受众构成 受众的多样性:外在与内在形式 关于受众视听率:定量与定性 主动性和选择性 跨国受众 结语 第5章 受众的形成与保持原理 媒介使用之“为什么” 受众形成之结构说 功能主义模式:使用与满足研究 受众选择的“实用主义”模型 品味、偏好和兴趣 受众流 结语 第6章 受众实践:媒介的社会使用 媒介使用与日常生活 一个令人误解的媒介使用模式 媒介使用的公共空间与私人空间 亚文化与受众 生活方式 种族与媒介使用 性别化的受众 社交与媒介的社会使用 受众接受与意义协商 社会病态与媒介使用 媒介使用的规范框架 内容规范 结语 第7章 传播者-受众关系 弥合差距 传播者眼中的受众 来自受众的观点 对受众负责的方式 结语 第8章 变动中的受众 受众的终结? 技术作为变化之源 社会和经济因素的影响 对受众的冲击 受众更有力? 媒介更无力? 受众的“逃逸” 分化:多样性和局限性 国际化 结语 第9章 受众概念的未来 新的挑战 新媒介有新受众? 受众继续存在 若干概念问题 受众类型与术语:结束语 参考文献 索引 作者介绍 译后记 序言受众研究是大众传播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随着大众传媒的迅猛发展,尤其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介在世界范围内的快速推进,今天的受众已不再只是游走于不同媒介之间的读者、听众或观众,也不再是单纯的信息接受者,如何从历史和社会等多个维度全面描绘受众的各种面相和角色,分析其特点,把握其变化规律,已成为受众研究的一项重要任务。然而,迄今为止,关于受众的研究论著不少,关于受众的全景式把握的作品却不多见,就此而言,丹尼斯·麦奎尔撰写的《受众分析》一书,可谓欧美传播学界全面、系统地探讨受众问题的一本著作。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