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史海粼波 |
释义 | 书籍简介:书名:史海粼波 作者:马卿云 出书机构:北京时代弄潮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网络推广:个人出书网 老人出书网 媒体支持:时代文化出版社 合作宣传:时代教育出版社 时代文献出版社 时代作家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年8月 字 数:36千字 页 数:82 版 次:1版 开 本:850×1168 1/32 纸 张:胶版纸 包 装:平装 定 价:18元 作者简介:马卿云,云南大理人。一九二四年十二月四日生。云南大学外语系毕业。民革党员。先后就职于国际新闻局、外文出版社、中国国家图书馆。 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以来,祖国欣欣向荣,人民生活安定,心情舒畅。步入老年的我,感到无比幸福。九十年代中期开始投稿于报刊,今将其中部分文章习作付印成册,馈赠亲朋好友,请各位赐教。 书籍目录:赞辛亥革命 4颂孙中山先生 5 读孙中山的《挽留道一》有感 6 云南陆军讲武堂百年纪 7 马骧烈士革命事略 15 何鲁丽等电唁马晋三先生逝世 20 回忆晋三伯父 22 中日文化友好交流的一件往事——怀念马晋三先生率日本静安学舍访华二十周年 26 《满江红》——缅怀抗日名将张自忠将军牺牲七十周年 29 台北云南同乡周二聚餐会 31 回忆母校——云南大学和云大附中 34 张光年老师 40 赵沨老师 42 民革“夫人支部”述往 45 怀念原直属第十三支部 52 深情悠悠 忆绵绵 56 怀念张丰胄老先生 58 忆缪老 61 女青年会 66 北京梁园诗社 68 雅言诗文社 70 昆明“金马”、“碧鸡”坊 73 “孔雀胆”本事考 77 后 记 82 原文摘录:…… 讲武堂开办之际,正值一批在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留学的中国留学生毕业回国,其中许多是李根源的同窗,多数是同盟会会员,其中有:张开儒、沈汪度、李烈钧、方声涛、唐继尧、庾恩旸、顾品珍、刘祖武、李伯庚、罗佩金等。他们建立了先进的教学训练体制,向学员不断灌输民主革命思想和爱国精神,完全主导了讲武堂的教育教学活动。多位滇军著名将领,均出自他们教导之下,如:朱培德、范石生、金汉鼎、杨希闵、董鸿勋、杨蓁、王均、唐淮源、胡瑛、鲁子材、马轸等。 讲武堂初期(辛亥革命前)学习的两大特点: 一、学习引进日本先进的军事教育体系,课程设置完备,教育质量高。 讲武堂的学习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先学军事学基本教程和普通学。军事学基本教程又分基本军事学科和应用军士学科。普通学课程有:几何、三角、代数、算术、器械画、国文、伦理、历史、地理、英文、法文等。普通学课程是所有学科的基础,是讲武堂的学员即必备的知识。第二阶段分不同兵种,有步、炮、骑、工程四个兵种。学习内容又分别以军事理论教育和实际技能训练来设置课程。 二、革命党人掌握学校大权,使讲武堂成为云南革命的重要据点,培养了大批革命人才。朱德称:“云南陆军讲武堂是‘革命熔炉’。” 由于讲武堂的规章制度比较完备,推行有效。当年在特别班学习的朱德曾说:“学校的制度和作风是仿效日本士官学校,纪律非常严格。”又以操场训练为主,极其严苦,与后来的广东黄埔军校相对照,有“黄埔的课堂,讲武的操场”之说。 云南陆军讲武堂开办时,先由胡文澜任总办(校长),不久由高尔登接任。李根源任监督(教务长),实际负责筹办工作主持校务。1910年4月高尔登去职,李根源接任总办。 辛亥革命后,云南陆军讲武堂改名为“云南陆军讲武学校”。这一时期,由于讲武学校师生策划并领导了云南辛亥革命和护国战争,还在韶关、贵阳、四川等地办起了分校,其中以李根源直接办的韶关分校较为著名。因此,学校声誉日隆,国内外爱国青年纷纷前来报考。据不完全统计,这一时期共办学16期(4—19期),总计招收学生四千多名。其中有华侨学生五百余人,朝鲜籍学生三十余人,越南籍学生七十余人。由此,云南陆军讲武学校成了一座跨省际、跨国界的军事院校,走向了全盛时期。叶剑英、鲁道源、安思溥、马瑛、鲁怒怀、王甲本及崔庸健等,均为这一时期学生。 1929年,南京政府通告各省不再自办军官学校。云南陆军讲武学校的名称随即取消。但云南省主席龙云继续以讲武堂为基地,用办“教导团”、“军官团”的名义继续办学,可谓是云南讲武学校“名亡实存”。1929年至1935年6年间,共办4期,培训学员3000多名。后来,为使这批学员能具备报考陆军大学资格,经呈准,这4期“军官团”、“教导团”列为云南讲武学校20、21、22期。这就是云南讲武堂(学校)是办到1929年还是1935年?是办了19期还是22期?的差别所在。 ……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