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池小宁 |
释义 | 池小宁出生在北京,其父亲是著名美术家池宁。池小宁高中时就读于北京四中,后考入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1990年赴日本京都大学艺术系留学,1997年他回国发展。 中文名:池小宁 国籍:中国 出生地:温州 出生日期:1955年4月12日 逝世日期:2007年7月11日 毕业院校:日本大学艺术学部电影学科 身高:172厘米 职业:摄影师 简介池小宁出生在北京,原籍浙江瑞安,其父是著名美术家池宁。池小宁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84级,日本大学艺术学部电影学科90级。国家一级摄影师。 池小宁早年在日本留学,毕业于京都大学艺术系,1997年他回国发展,高超的技术手法和高品味的艺术风格,既大气磅礴又纪实细腻,在业界堪称具有大师风范。2007年7月11日22时23分,池小宁先生因患肺癌,在日本横滨医院医治无效不幸逝世,终年52岁。 基本资料姓名:池小宁 性别:男 生卒:1955年4月12日——2007年7月11日 出生地:北京 籍贯:浙江 温州 身高:1.72 血型:A 生肖:羊 星座:白羊座 业务职能:国际电影摄影师 学历:大学本科 喜好:画画 专长:对数字摄影机的把握和运用 习惯:每天只睡4~5小时 其他:擅长于端着机器拍摄 1984年 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 1990年 毕业于日本大学艺术学部电影学科 1985~1997年在日本期间,池小宁曾为张艺谋的《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秋菊打官司》、《活着》,陈凯歌的《霸王别姬》、杨德昌的《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侯孝贤的《戏梦人生》、田壮壮的《蓝风筝》、谢晋的《鸦片战争》等电影在日本后期制作时担任技术协调和制作工作。 为日本的哥伦比亚音乐制作工作拍过MTV,为NHK、东京TV、朝阳TV、TBS等电视台拍过大量记录片及电视节目。 成长经历池小宁出生在北京,其父亲是著名美术家池宁。池小宁高中时就读于北京四中,后考入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1990年赴日本京都大学艺术系留学,1997年他回国发展。 池小宁的父亲池宁是电影界艺术造诣很深的老前辈,原是北京电影制片厂的总美术师,又是《祝福》、《林家铺子》、《早春二月》等影片的美术指导。艺术界人士涉嫌“文艺黑线”,自然划入“另类”,池小宁按当时历史情况被定为“家庭出身有问题”。于是他在校3年,虽然军事训练、劳动锻炼、社会工作(负责黑板报搞宣传)不怕吃苦表现突出,解放军表扬他,老师肯定他,并积极呼吁对他要“重在表现”,但由于“家庭问题”仍然入不了红卫兵。为此,政治活动也与他无缘:当同学们拿着彩旗,穿着民族服装在天安门金水桥前迎宾的时候;当同学们持枪在天安门广场进行民兵方阵训练的时候,池小宁正在四中教学小院的黑板报长墙上默默无闻地写着、画着,一脸汗,满头粉笔灰。 池小宁是1968年9月入学的。由于战备的需要,当时年级的编制一律按部队的连排为单位。他在校3年,文化课时断时续,政治运动、政治活动频繁,军事训练、劳动锻炼不断。在农村劳动,老师与学生同吃同住,一起摸爬滚打,可以说,吃苦的磨练真是过足了瘾。文革的冲击迫害使池小宁父母先后离世,家里只剩下他和妹妹,靠父母的一点抚恤金度日。71届毕业分配时,同学们小部分参军、上高中,七八成去了工厂。池小宁由于“家庭问题”本应去插队,因为父亲病重留了下来。他被分配到四中校办工厂务工,后来进入北影厂修配车间当工人。此后,池小宁由喜好美术转为摆弄相机学习摄影。他的父母并没有给他留下什么,留下的是三间屋子和满屋子的书。池宁一生爱书,50年代去苏联留学时带回很多画册,介绍的都是国外最新的建筑、艺术。于是太平胡同5号便成了70年代后期能站在时代前沿激进的文化青年聚集的场所。他们写诗、画画、拍照片;他们讨论艺术、传阅新书新画册;他们搞美展、摄影展,举办艺术讲座。 那时看外国书,听外国歌都是不允许的,显然他们是担着风险的。即使这样,他们一直没有停止对摄影艺术的探讨、实践和经验的交流。 池小宁还经常设法去北影图书馆看书,那里有很多外面根本看不到的外国画册和摄影杂志。 1976年周总理逝世,池小宁请了3天病假扛着3台相机直奔天安门,整整拍了3天。“四·五”事件后他赶紧偷偷把拍好的六七卷胶卷连夜冲出,藏在房间的各个角落。其中有一张是他爬到纪念碑的雕塑上,站在很高的角度上,拍的一张大全景照片。“四、五”平反后,这张难得的照片便被历史博物馆征集入册。看来,这便是池小宁“摄影事业”的开始。 1984年,池小宁进入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学习。1985年考入日本大学艺术学部电影学科。当时很多人劝他不要离开,此时选择出国会失去很多机会,但他至今不悔,前面的世界更宽阔。来到日本的第三天,他便开始打工、去餐馆洗碗,到建筑工地扛活,教中文、搞家教,为杂志社做采访,写稿子、拍照片等,他充满信心地在日本度过了5年边学习边打工的艰苦生涯。池小宁为人聪明好学,更突出的是踏实能吃苦,还爱帮助人,所以他的朋友很多,关键时也总有人来帮他。 1990年毕业,他终于从困境中走过来了。1992年与张艺谋导演合作,担任电影《秋菊打官司》的摄影师,从此开始在自己喜爱的影视摄影之路上一步一步向前迈进。 1985—1997年在日本期间,池小宁曾为张艺谋导演的电影《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秋菊打官司》、《活着》,陈凯歌导演的《霸王别姬》,侯孝贤导演的《戏梦人生》,田壮壮导演的《兰风筝》,谢晋导演的《鸦片战争》,王学圻、杨丽萍导演的《太阳鸟》等电影在日本后期制作时担任技术协调和制作工作。 他还为日本的哥伦比亚音乐制作公司工作,拍过MTV;为NHK、东京电视台、朝日电视台、TBS电视台等拍过大量记录片及电视节目。 在电视连续剧《汉武大帝》热播以后,2005年春节大年初四,池小宁又马不停蹄随胡玫导演赴山西拍摄电视剧《乔家大院》。这部作品长达四十集,2006年年初在央视开播。 个人荣誉1992年 金鸡奖最佳摄影奖提名 《秋菊打官司》 1999年 金鸡奖最佳摄影奖 《横空出世》 个人影响52岁,对于一个电影人来说,正值壮年。池小宁的英年早逝,无疑是中国电影界的一大损失。 属于幕后英雄的摄影师,一般不为人知。也许很多人还不知道池小宁是何许人也,但提到张艺谋,恐怕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而池小宁就是张艺谋的前摄影师。池小宁曾为张艺谋的《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秋菊打官司》、《活着》等电影在日本后期制作时担任技术协调和制作工作。 很多人也许不熟悉池小宁,但你对电视剧《雍正王朝》、《忠诚》、《走向共和》、《汉武大帝》、《香樟树》、《乔家大院》等不会没有印象,而这些著名电视作品都是池小宁拍摄的。 池小宁具有高超的技术手法和高品味的艺术风格,既大气磅礴又纪实细腻,在业界颇具大师风范。 人物评价池小宁秉承父亲的遗志,奋发努力成为影视界很有影响的摄影专家。他近几年所拍摄的电影电视作品更是成绩卓著,得到很多国家级奖项。他与其他年轻有为的影视工作者一起创造了影视界的辉煌。 池小宁为人忠厚、老实,在他有限的艺术创作生涯中,以“拼命三郎”著称。为了自己所喜爱的艺术创作,任劳任怨,不惜付出自己的一切。他待人宽厚、坦诚,助人为乐。在影视界在的演职员中享有极好的口碑。 高超的技术手法和高品味的艺术风格,既大气磅礴又纪实细腻,在业界堪称具有大师风范。他的去世是中国影视艺术的损失。 一部优秀的电影或电视剧的产生,导演固然是主导,摄影师也很关键。在第25届“飞天奖”研讨会上,导演胡玫这样评价他:“小宁先生不仅仅是从摄影方面,而且是从剧本方面,演员及现场把握方面,都曾为我们的作品付出巨大的努力。” 电影作品1992年《秋菊打官司》摄影师(金鸡奖摄影奖提名) 1996年《西夏路迢迢》摄影师 1998年《葵花劫》摄影师 1999年《横空出世》摄影师(金鸡奖摄影奖) 电视电影2001年《老家的故事》 (16MM胶片拍摄) 2001年《巧巧》 (高清24P拍摄) 电视作品1997年《雍正王朝》总摄影 1998年《风雨一世情》摄影 2000年《乱世飘萍》摄影 2000年《忠诚》摄影 2002年《花开也有声》摄影 2002年《走向共和》总摄影 2003年《汉武大帝》总摄影 2004年《香樟树》总摄影 2005年《乔家大院》总摄影 2007年《恰同学少年》摄影指导 后期制作技术协调和制作(1985~1997)年在日本期间: 《菊豆》——张艺谋 《大红灯笼高高挂》——张艺谋 《秋菊打官司》——张艺谋 《活着》——张艺谋 《霸王别姬》——陈凯歌 《沽岭街少年凶杀案》——杨德昌 《戏梦人生》——候孝贤 《兰风筝》——田壮壮 《鸦片战争》——谢 晋 为日本的哥伦比亚音乐制作工作拍过MTV,为NHK、东京TV、朝阳TV、TBS等电视台拍过大量记录片及电视节目。 访谈访谈人:陈 帆(影视传媒CEO,1980年加入中国摄影家协会,香港作家、电影人) 受访人:池小宁(著名资深电影摄影师) 陈 帆(以下简称“陈”):你认为的DV是什么? 池小宁(以下简称“池”):DV因为手段不同,要开发它要用在什么地方?比如讲日本有一位非常著名的导演,但是他不是电影圈里的人,人家都认为他是戏剧界的人。他六年做了很多试验片,实际上他是拿试验片,把自己的感受,通过视觉的东西表现出来。他经过这样一个长时间积累以后,最后在他的长片里故事片里都把它实践出来了。 陈:那么你怎样看待院校学生做的DV作业? 池:所以,我觉得作为学生做一个小东西,其实你不用考虑它的完成度,你在这个实践作品里,要把它做成一个完整的故事或者让人家无所挑剔,我觉得其实用不着这么想。如果你是作为习作的一种手段的话,你只是把你自己对视觉的感受,你在生活中点点滴滴的感受,把你的各种印象能够向观看的人很强烈的传达出去,这是一个最重要的前提。怎么利用DV来传达一种你的感受,我觉得这是一个首要的。而不是说首先你要考虑我要完成一个多么了不起的作品。 陈:你认为DV的存在,它的价值何在? 池:DV的存在是一个个性时代的存在,不是说非要职业的人专业的人才能够控制它操纵它去做一部作品,而是说你任何一个人,只要是你有眼睛,你能够看世界,你的手能够操纵DV,哪怕你对DV还没有知识,还没有关于摄影方面的知识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表现的新鲜感。你表现在东西大家能够感受到,而且能觉得非常新鲜,体现了你的个性。我觉得这才是最重要的。 陈:就此而言,你又是如何看待当下的网络传播? 池:现在的网络,实际上强调个性时代。在网络上发日记也好或者写什么东西也好,实际上写的都是很个性的感受。现在包括文学作品也不是非常有传世经久的文学巨著,而是说很多书穿插着个人感受,这种感受可能能够体验的人不是范围很大,但是有一部分人已经能够感受到它,那它是珍贵的那它是实在存在的。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