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时代与艺术:关于清末与民国海派艺术的社会学诠释 |
释义 | 图书信息出版社: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第1版 (2008年3月1日) 丛书名: 南山博文 平装: 193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16 ISBN: 7810836676, 9787810836678 条形码: 9787810836678 尺寸: 25.6 x 16.4 x 1.6 cm 重量: 358 g 作者简介梁超,生于1976年。中国美术学院史论系博士,现为中国美术学院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艺术史和美学。主要发表的论文有《政治风云中的诗情画意——何香凝和寒之友社》、《另辟奚径——从〈支那上代书史〉来看日本近现代书法在理论和实践上脱亚入欧思思潮的萌芽》、《〈千字文〉和玄元之讳》等。著作有《时代和艺术——关于清末与民国“海派”艺术的社会学诠释》等。 内容简介《时代与艺术:关于清末与民国"海派"艺术的社会学诠释》主要内容:上海迎来了经济发展的高潮时期,也必然给当地的文化事业之发展提供肥沃的土壤。综合起来,近现代上海适宜于发展文化的优势条件主要有以下三点: 1.资本主义社会的行事原则在某种程度上弱化了封建制度对于文化发展的局限和制约,营造出一种特别适合文化发展的社会氛围。 2.城市文化雅俗共赏的平实定位使文化探索不复象牙塔的旧观,而在相当程度上代之以接近平民、接近市民的亲和力,这种亲和力的回报则是文化的更普及以及应对回馈的自身革新。 3.移民城市的特点使得文化的发展出现了层次复杂的复合性,这种复合的特质来自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各个地区性文化的异种并存。 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是,清末民国在海上艺坛粉墨登场的艺术家,浙江籍贯者占有总人数的六至七成。这就是说,探讨海派艺术,从很大程度上说可以认为就是研究清末民国时期浙江画家旅居上海的奋斗和生存状态。而事后总结海派艺术的若干重要特点,我们也不难看出,海派艺术的几点关键特性似乎也相当符合浙江画家、浙江人的性格和一贯的行事作风。综合起来,这些鲜明的浙人特色不外乎如下几点: 1.浙人画风霸悍,下笔多浓墨苍劲、富丽重彩,作品具有清晰可感的强烈视觉冲击力。历史上浙派艺术家有很多人是画工待诏,他们的艺术创作在文人画的清高眼光看来可能有落人俗套之嫌,然而“落入俗套”这四个字正好是在近现代海上社会得以左右逢源的不二法门。 2.浙人性格雄强,具有改变现状、探索新领域的勇气和百折不回的韧性。正是这种不甘于守成而积极进取的探索精神保证了艺术发展之树的万古长青。 3.文化史上的浙江历来是文章锦绣之乡,虽然仅就绘画一门来看浙江可能不是中国文人画的重要舞台,但是上升到整个中国文人士大夫文化的层面上,浙江可以说是中国古代文人涌现最为层出不穷之地区。丰富的文人文化底蕴滋养浙派绘画,使它同时也能做到始终与高雅层次的欣赏要求相去不远。 上海社会的发展为文化转型的发生提供了必要的条件。而上海社会的商业性原则对于文化发展的最大影响应当是,以“绅士服务”的全新视角为破产的知识分子重新融入社会提供了条件。 综上所述,我们根据书画的题跋、书画内容的人文寓意,以及书画作者当时的所作所为,完整地勾勒出了这幅作品诞生时的社会历史环境、作者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以及这两者通过特殊的机制在书画上的融合。这只是一个一般程度的考证流程,对于一件作品的一切外在和内在环境的考证和认识无非是想说明,任何一件艺术品都脱离不了人的活动,任何一件艺术品在大文化史的发展长河中都是拥有自身定位和意义的。 目录总序 打造学院精英 绪论 第一章 近现代上海及浙江社会局面概述 第一节 近现代时期上海社会局面概述 第二节 近现代时期浙江政治经济地位概述 小结 第二章 近现代上海及浙江艺术概述 第一节 近现代海上绘画概述 第二节 浙江籍画家及其艺术特点概述 第三节 近现代浙江绘画与上海 小结 第三章 海派画家的社会生活 第一节 浙江画家对于近现代社会生活之参涉 第二节 浙江画家对于近现代社会变革之言论和态度 第三节 艺术创作的土商合流原则 小结 第四章 海派画家的经济生活 第一节 新兴经济本位社会中知识分子的自我定位 第二节 上海画家的经济生活环境 小结 第五章 海派画家的隐逸生活 第一节 海派画家的隐逸生活 第二节 题材和寓意——艺术创作对于精神性的把握 附录 一 清及民国浙江籍画家名录 二 历代名山隐士名录 三 旧上海街道马路名称中西文对照 四 参考书目 后记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